韩国民主转型以来政党政治发展的轨迹、特征及成因

2014-12-03 14:16张英姣杨鲁慧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金大中政党政治在野党

■张英姣 杨鲁慧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政党在整个政治体系的运作中起着支配地位、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形态。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概念,政党政治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全部政党生活,体现于政党和自身事务的管理和领导、执政、参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1](P12),其研究对象和主要活动领域是政党地位,党政关系、政党关系和政党运行。[2]主要政党在政治体系中的变迁、运转、与政权的关系及其互动博弈,是政党政治的核心内容,并塑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政党政治格局。本文从韩国主要政党的运行、相互关系及其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入手,探讨该国实现民主转型以来的政党政治发展状况。

一、政党政治发展轨迹

当代韩国的政党政治是二战后在美国干预下起步成形的,是韩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韩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经曲折,建国初期匆忙移植而来的“西式民主”,很快陷入“淮桔为枳,迁地弗良”的境地,多党政治日渐沦为个人独裁和威权统治合法化的工具。1987年6月的民主抗争和“六·二九宣言”,标志着韩国民主转型的开启,长期威权体制被新的民主政治体制取代,韩国的政党政治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嬗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87-1988年:霸权党体制的消解与多党政治的恢复

威权体制下的韩国历届军政府,一方面通过其掌控的政党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另一方面不断迫害民主人士,打压民主政党,从而形成一党长期执政且专权的霸权党体制。朴正熙时期的民主共和党和全斗焕时期的民主正义党(简称“民正党”),皆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外反独裁民主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全斗焕政权被迫采取自由化措施,开始逐步解除对政治活动的限制,这为受压抑已久的民主化运动打开一条缝隙,并由于反对党领袖政治活动的逐渐恢复和人身的相对自由,为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条件。

以金泳三和金大中为核心的在野势力,日益活跃起来并实现了初步整合。1985年1月,新韩民主党 (简称“新民党”)成立,随后在2月举行的第1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在野党,极大地动摇了民正党的独霸地位。自此至1987年9月16日朝野双方改宪协商完成之前,韩国政党布局一直保持着在朝党护宪与在野党改宪的二元对立。在朝党是民正党,在野党起初是新民党,而后由于党总裁李敏雨与“二金”(金泳三、金大中)的矛盾,“二金”另组新党:统一民主党(简称“民主党”),取而代之成为最大在野党。改宪协商成功后,围绕1987年底第13届总统选举候选人的争夺,导致“二金”分裂,金大中另组和平民主党(简称“平民党”),而此时,一直观望政局发展的金钟泌,出山组建新民主共和党(简称“共和党”),韩国政党政治开始进入“三金”时代。

1987年12月,韩国举行第13届总统大选。执政党总统候选人卢泰愚,借助“二金”分裂局面顺利当选,民正党得以继续掌运国政。但是,在1988年4月举行的第13届国会议员选举,民正党未能获得国会多数席位,“三金”领导的三个在野党共获164席,比民正党多39席。韩国国会首次出现“朝小野大”的局面。这标志着韩国多党政治局面日渐成型,政党政治的民主功能得以恢复。

(二)1988-1997年:四党格局昙花一现,两大党对峙渐具雏形

民主转型初期形成的“一朝三野”的四党格局,并未维持多久,韩国政党随即进入新一轮纵横捭阖的“大棋局”中。1990年1月,民正党总裁卢泰愚、民主党总裁金泳三和共和党总裁金钟泌,经过多次协商后发表“三党合并宣言”,将合并后的政党名称定为民主自由党(简称“民自党”)。2月,三党举行联合建党大会,民自党正式成立。该党建立后,在国会中拥有217个席位,成为大在朝党。1992年5月,金泳三被推选为民自党总统候选人,8月又取代卢泰愚就任民自党总裁。1992年12月第14届总统大选举行,民自党总统候选人金泳三如愿当选,成为韩国32年来的第一位文人总统。1995年1月,因与金泳三的矛盾,金钟泌宣布辞去民自党党代表一职,随后退党,另组新党自由民主联合(简称“自民联”)。金钟泌退党严重削弱了民自党的实力,导致民自党在“6.27”地方选举中惨败。随后,前总统秘密资金问题又被揭露出来,卢泰愚11月被检察机关拘捕,民自党的民意支持下滑。于是,金泳三着手更改党名,挽回形象。1995年12月,民自党召开党务会议,将党名改为新韩国党,金泳三出任总裁。随后,该党在1996年4月举行的第15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占据第一执政党的要位,起初获得139席,后拉拢无所属议员,席位达到151个,确保过半数议席,保障了金泳三执政后国政运营的稳定。

1990年初“三党合党”后,金大中领导的平民党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为应对大在朝党民自党的压力,1991年4月,金大中以平民党为中心成立了新民主联合党 (简称“新民党”)。9月,该党与李基泽领导的“小民主党”①实现统合,成立新的在野党统合民主党(简称“民主党”),金大中和李基泽为共同代表,以确保在未来的选举中获得主动。

在1992年3月第14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民主党获得阻止改宪的97席,成为第一在野党。12月第14届总统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金大中不敌金泳三而落败。竞选失败后不久,金大中远赴英国。3月民主党召开全党大会,推选李基泽为最高委员代表。然而,李在党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限,难以起到实质的核心作用。1995年7月,当金大中宣布重归政坛,并于9月组建新政治国民会议(简称“国民会议”),民主党104名议员中有65名转入国民会议,民主党由国会第一大在野党沦为第三大在野党。1996年4月第15届国会选举中,民主党仅获得了15个席位,失去组成交涉团体的资格,金大中领导的国民会议获得78个议席,成为第一大在野党,金钟泌领导的自民联获得50个议席,成为第二大在野党。

在准备1997年的第15届总统大选中,围绕总统候选人的推荐问题,韩国主要政党再次陷入分裂、重组、统合之中。1997年9月,李仁济因与李会昌的矛盾退出新韩国党,另成立国民新党,备战大选。民主党虽推举赵淳为总统候选人,但几无胜算。11月,新韩国党与民主党合并,成立大国家党,并选举李会昌为总统候选人,赵淳为总裁。同时,自民联与国民会议实行在野统合,共同推举金大中为总统候选人。经过政党间多年的纵横捭阖、离合聚散,韩国政党政治格局演化为以执政党大国家党为中心的保守阵营,与以在野党国民会议为主体的进步阵营之间的分立局面,韩国两大主要政党对峙格局渐具雏形。

(三)1998-2013年:两大阵营对立、两大党轮替掌权

1997年底,金大中当选为韩国第15届总统。这意味着韩国自民主转型以来,第一次实现国家政权在两大政党之间,按照法定程序和平易手。至此,进步阵营首次通过选举成为执政党,保守阵营首次沦为在野党。

为实现革新政治的目标,金大中上台后就着手组建新党。2000年1月,新千年民主党召开创党大会,并与执政的国民会议合并,成为当时韩国政坛上仅次于在野党大国家党的第二大政党。在同年4月举行的第16届国会选举中,该党获得115席,未过半数,于是再次与自民联合作,扭转“朝小野大”局面。2002年在备战第16届总统选举中,该党大力推进改革,引入“国民参与竞选制”,获得民众支持。党内卢武铉与李仁济在候选人竞选中产生矛盾,后者退党加入自民联。12月,卢武铉大选获胜,新千年民主党继续执政。

由于党内矛盾日益加深,2003年9月卢武铉宣布退党,该党丧失执政地位。党内新主流派于11月另建新党开放国民党,并宣称是总统“精神上的执政党”。2004年3月,新千年民主党与大国家党在国会上联合推动弹劾卢武铉,而开放国民党坚定支持卢。在4月的第17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开放国民党战胜在野党大国家党,获得299个席位中的152席,微弱优势过半首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全面掌握行政和立法机构,亦使保守派大国家党50多年来首次失去第一大党地位,并扭转了韩国政坛自1988年第13届国会以来连续16年“朝小野大”的局面[3](P27)。5月,卢武铉正式加入开放国民党,结束近8个月的无党派生涯。开放国民党由此成为执政党。

此后由于丑闻不断和选举接连失败,党内激烈的派系斗争和党权争夺越演越烈。2007年2月,因卢武铉退党,开放国民党失去执政地位,8月改组为大统合民主新党,随后该党推举郑东泳参加2007年第17届总统大选落败。失去执政地位后的新千年民主党风光不再,2005年5月改名为民主党,成为无足轻重的在野党。2007年6月,该党与中道统和新党合并,改名为中道统和民主党。8月又恢复了民主党的名称。2008年2月,民主党和大统合民主新党合并为统合民主党。2008年4月第18届国会选举中,统合民主党获得81个议席,7月统合民主党改名为民主党。2009年5月和8月卢武铉和金大中相继去世,进步阵营连遭重创,面临重新洗牌。2011年12月,民主党与市民统合党等进步阵营政党合并,统合为民主统合党。在2012年4月第19次国会议员选举中,该党获得127个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在野党。同年12月,文在寅作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参与第18届总统大选,最终不敌朴槿惠而落败。2013年5月,该党改名为民主党。

大国家党在1997年底第15届总统选举中失败,成为在野党。在金大中执政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其在国会中的多数党地位也被当时的执政党国民会议取代。大国家党进入混乱期,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1998年8月李会昌被选为该党总裁。此后,李开始对大国家党进行改革。2000年4月在第16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大国家党获得133席,第一大在野党的位置不变。在筹备2002年底的总统大选过程中,党内矛盾再次激化,一度出现“非主流派”朴槿惠退党九个月的事态。最终李会昌落选,大国家党再次成为在野党。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会计核算,如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量、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核销已发生的坏账、确认最终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等,当发现长账龄欠款时及时提醒并协助销售人员追收欠款。可以看到,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关注事后管理,即在应收账款产生之后对应收账款账面的单纯计量,这种管理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无法起到防止和控制的作用。

此后,由于陷入非法政治献金案,以及推动弹劾卢武铉失败,大国家党逐渐走下坡路,支持率一跌再跌。在2004年4月第17届国会选举前夕,大国家党已濒临绝境。朴槿惠在其自传中,这样形容此时的大国家党:“国民的责难如溃堤的河水般不断涌来,大国家党简直就像随时要被淹没般载浮载沉。”[4](P29)她临危受命,于3月23日当选为大国家党新任代表,成为“在汪洋中掌舵的船长”,带领着这艘处于沉没危机的大船乘风破浪。搬入帐篷党舍、向国民真切忏悔、摒弃腐败。终于,在4月的国会选举中,大国家党获得121席,远远高出之前的预计②,朴槿惠称其为“宝贵的一百二十一席”[4](P42)。曾与金大中两度合作又两度分裂的自民联,在本次国会选举中不足5席,一败涂地,致使金钟泌宣布退出政坛。2006年2月,自民联被大国家党合并。

2007年6月在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竞选中,朴槿惠以微弱的票数败给了李明博。12月,代表大国家党出征的李明博成功当选。成为执政党后,大国家党在第18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拿下153个席位,超过半数,随后又吸收很多无党派及“亲朴联盟”议员,席位增至172席,牢牢掌控权力。

李执政时期党内频现“亲李”阵营和“亲朴”阵营斗争,但是,朴槿惠于2011年12月担任非常对策委员长后,开始大力整顿党务、倡导革新。2012年1月,大国家党决定更改党名,以应对党内危机,希望重塑形象,挽回国民信任,为4月举行的第19届国会选举作准备。2月大国家党正式改名为新国家党,朴槿惠指出:“新纲领和党名代表了新时代精神和顺应民意的前进方向,党今后将以崭新的面貌和国民一道开创崭新的气象。”[5]随后该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获得152席,高居首位。同年12月在第18届总统大选中,该党总统候选人朴槿惠获胜,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总统,新国家党继续保持其执政党地位。

自1998年至今,韩国政权在保守与进步两大政党间实现了两次轮替,金大中和卢武铉执政八年,保守阵营首次沦为在野党,大国家党一度陷入困境。自2008年李明博执政以来,保守阵营重新执掌政权,民主党虽历经曲折,但仍保持第一在野党的地位。

二、政党政治发展的特征及成因

(一)就韩国政党政治的意识形态分布状况来看,中右翼政党长期主导韩国政局,左翼政党势单力薄

民主转型以来历届执政党以及大在野党,包括现今主导韩国政局的新国家党和民主党,从意识形态来看都属于中右翼政党。韩国民主化后的第一个左翼政党民主劳动党,直至2000年1月才成立。2004年4月第17届国会选举,该党获10个席位,得以进入国会,但此后该党便陷入持续分裂。2008年3月,一部分党员脱党成立进步新党,此举导致民主劳动党在4月举行的第18届国会选举中席位下降为5席。2011年11月,民主劳动党解散,12月与其他力量整合成立统和进步党,并在来年4月第19届国会选举中获13个席位。但之后又陷入分裂。当年10月,一部分党员另立组建进步正义党。进步正义党在国会拥有5个席位,统和进步党的席位减少为6个。2012年统和进步党推选党首李正姬参选总统,最后因支持率过低(不足1%)于投票前三天退出。2013年7月,进步正义党改名为正义党。最先分裂出的进步新党于2012年3月与社会党合并,次年7月改名为劳动党。[6]至此,2000年才登上韩国政治舞台的左翼力量,经过十几年的演化,分成统和进步党、正义党和劳动党三个政党。

左翼势力扎根未稳,就陷入内斗并持续分裂,从而导致左翼力量薄弱,难以壮大成主要政党。除此,这一局面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

从历史渊源看,早在建国初期,由于冷战爆发,韩国归属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遏制社会主义的重要据点。美国有意扶植右翼势力掌权,排斥左翼。朝鲜战争及其导致的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更是助长了韩国国内政治右倾化。当权的右翼势力还往往借用南北关系问题打压左翼力量。“进步党事件”③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意识形态的激烈对立和南北关系的紧张局面,使左翼政党丧失了在韩国存在的政治基础,几无生存空间。

从阶级和社会基础来看,左翼政党缺少稳固的阶级力量支持。随着韩国工业化推进和中产阶级发展壮大,这种状况更为明显。同时,韩国国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反共意识和发展至上主义造成国民对左翼政党本能的反感、排斥和不信任[6],使左翼政党的社会支持力量薄弱。

此外,左翼政党提出的激进政策和略显偏激的政治姿态,在实行资本主义体制的韩国也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因此,在民主转型之后,左翼政党虽然得以发展并进入政治体系,但其影响力不大,难以从根本上撼动中右翼势力的主导地位。

(二)就韩国政党政治的总体格局来看,保守与进步两大阵营对峙有了新内涵,两大党轮流执政主导政治局面业已形成,保守政党呈现上升势头

1987年民主转型之后,在民主化等大方向问题上,保守和进步阵营双方已妥协达成共识,进步阵营得以进入“体制内”,两大阵营对峙的结构内涵逐渐发生变化,对立和分歧的焦点扩及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在经济方面,保守阵营与财阀企业有着天然联系,更重视“竞争”、“效率”和“增长”,而进步阵营反对财阀垄断,更强调“公平”与“分配”。在政治外交层面,保守阵营更拥护韩美同盟,抵制社会主义体制的朝鲜,而进步阵营对韩美同盟的热情相对较低,对朝鲜则较为友好。[8](P41-47)民主转型以来,属于保守阵营的主要政党:民主正义党、民主自由党、新韩国党、大国家党、新国家党,都是具有前后相继性的一脉政党。这几个保守政党的主体部分,最早渊源可追溯至朴正熙时期的民主共和党。属于进步阵营的主要政党,是指以金大中为中心组建或源自金大中阵营的政党,即新政治国民会议、新千年民主党、开放国民党、大统合民主新党、统和民主党、民主党等。

自1987年韩国民主转型来,进步阵营政党执政10年,即1998年至2007年,就是金大中和卢武铉任总统时期。其余时间,都是由保守阵营政党把持国家政权,进步政党处于在野地位。民主转型后的首届总统卢泰愚,是原威权政府的核心人物,卢政权延续了保守势力的执政地位。第二届总统金泳三虽是韩国民主运动领袖之一,其政权是韩国32年来的首届文人政府,但“三党合并”后,他本人成为保守派政党的领导人,从卢泰愚到金泳三也只是执政党内部权力转移,保守势力仍然控制政权。保守阵营执政的这10年间(1988-1997),保守派政党几经统合、分化、重组,基本形成了大国家党的主体样貌。

在金大中和卢武铉执政时期,进步阵营掌权,保守政党成为在野党,政权首次在两大阵营之间轮替。在进步阵营执政10年间,保守阵营内部不断改革,大国家党在经历一段低迷之后,在党领导人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再次发展壮大,后又重掌政权。处于执政地位的进步阵营,在经历了新千年民主党和开放国民党的鼎盛阶段后,进入持续动荡期,继而丧失执政地位。2008年李明博上台后,大国家党进一步发展整合;2012年底朴槿惠当选总统后,该党以“新国家党”的全新形象继续执政。此间,进步政党也加快了整合步伐,统一在民主党麾下,守住了第一在野党的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新国家党和民主党已经成为当今韩国最大的两个政党,分别成为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政治势力的大本营,国家政权在两大政治势力间实现了两次轮替。目前,从两派力量对比上来看,前者似乎更具优势。这不单单体现在执政时间的长短,而且就政局掌控方面也是如此。保守阵营不仅在近两次总统选举中获胜,而且在国会选举和地方政府选举中都获得了绝对优势,从而有力掌控中央政府、国会以及地方政府,夯实了执政地位。

首先,这与两大政党推行的政策及其施政效果是密不可分的。民主化后的韩国社会在舆论上原本更倾向于进步阵营,但在其当政十年间,韩国经济没有出现高增长,人们没能感受到生活改善与质量提高,反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年轻人越来越难找到机会。对朝鲜推行的“阳光政策”、慷慨支援等包容措施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南北紧张局势也未得到根本缓解。[8](P52-59)而保守阵营通过不断改革,越来越贴近民众,关心弱势群体,其“务实”、“中道”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深获民心。

其次,进步阵营一直内斗不断、动荡不稳,从而造成内耗,削弱自身实力。

再次,随着民主制度趋于稳定,韩国社会对意识形态的关注越来越淡化,进步阵营在长期反独裁的民主化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对保守阵营道义上的优势也慢慢淡化,人们更期待有效的社会治理和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这方面交不出满意答卷的政党,难以获得选民的支持。

最后,人们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改善的殷切期待,使很多中老年人怀念起“朴正熙时代”经济腾飞的辉煌,并将这种期待转化为对当今保守政党的支持。朴槿惠成功当选就可说明。在韩国,人们还习惯将进步阵营称为“左派”,将保守阵营称为“右派”,其实两派之间除了在前面谈到的执政政策,特别是对朝政策有分歧外,在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多大差别。“右派”政权能否在朴槿惠之后继续辉煌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韩国的政治将在这两派争夺和主导之下前行。

(三)从政党政治运作层面来看,韩国政党的变动率高、稳定性差

民主转型以来,该国政坛上大大小小的政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比如,现执政党“新国家党”2012年1月才改为现在名称,10月又统合了先进统一党。④政党之间离散聚合异常频繁,并且缺乏原则性,随意性强。比如,1990年的“三党合并”,金大中数次与金钟泌结盟,也是典型例子。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多竞争而少合作,时常针锋相对,甚至陷入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境地,导致国政运营受阻,例如,“弹劾卢武铉总统”事件等。

以上现象,折射出韩国政党政治制度化和民主化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韩国各政党具有强烈的“领袖中心主义”传统,尚带有“精英政党”色彩。“三金”时代,金大中、金泳三、金钟泌都是各自政党的核心和领袖,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牢固的追随者集团。他们可以一呼百应,政党也跟随“魅力型领袖”的政治生命而沉浮。政党的建立或分合,往往与政治理念无关,而是基于领袖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其政治利益的需要。政党内部核心人物的利益纷争,很可能就导致政党的分裂,而为了获得政治权力,也可以“化敌为友”进行无原则的党派联合。“魅力型领袖”的存在,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利于提升政党凝聚力,但也很容易导致集权或独裁。长期来看,对党内民主甚至政党政治、政治体系的民主化不利。因此,“精英政党”的内部往往也无实质的民主程序可言,而是服从领袖意志的权威结构。人事变动和党的决策,普通党员很难参与,都是核心人物“一言堂”,就连党派合并这样的大事,领袖也可以自己决定。“三金”时代的韩国政党,几乎成为领袖个人的私党,围绕着领袖的利益、意志和政治命运,或分或合、或起或灭,频繁变动。“三金”之后,新一代的政党领袖虽然难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和魅力,但“人物中心主义”的传统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韩国政党,其精英化色彩的消退以及党内民主化的深度构建也非一朝一夕。

其二,韩国政党内部派系分化严重,派系斗争激烈。派系是以特定政治人为中心集结起来的非公开集团,是政党内的政治人出于获得权力的手段和实现利益的目的,在政党内部党权竞争中形成的。[7](P19)派系是政党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结构,与政党内部由各类机构组成的正式组织结构不同。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基于具体参与者的个人特点和人际关系的规范与模式,是组织结构中“非理性”关系的载体,它反映了组织成员之间创造的“情感逻辑”。非正式组织虽然具有“促进交流、增强信任和弥补正式体系中的不足等”积极作用,但是一旦过度发展就会破坏正式组织的结构功能。[9](P51)因此,派系作为政党内部分化的力量,一般被认为不利于政党内部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同时,它的盛行也是政党内部制度化和民主化薄弱的结果。韩国民主转型以来,无论是进步阵营还是保守阵营,其政党内部派系斗争一直不断,派系斗争本质上是利益的争夺,在党内各派争夺的是对本党的掌控权,在选举期间争夺的是候选人提名,派系斗争的结果往往导致原有政党陷入危机、动荡甚至分裂。随着韩国保守和进步两大阵营内部政党的整合和发展,现今两大主要政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虽有削弱的趋势,但并未休止。民主党内部“亲卢(武铉)派”和“非卢派”的争夺仍很激烈,新国家党内部也有“亲朴(槿惠)派”和“非朴派”的纷争。减少派系分化,平衡派系利益,克服派系斗争的不利影响,仍是当今韩国政党政治面临的难题之一。

其三,韩国政党之间尤其是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缺乏妥协宽容精神,更多的是矛盾和对立,缺少的是和解与合作。韩国各政党之间的关系往往徘徊于要么对抗、要么勾结的两个极端,一方面执政党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打击和限制反对党,另一方面反对党对执政党也是极尽抵制之能事。[10](P13)反对党常常“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斗争而斗争”[11](P45),执政党为了巩固权力不计原则地拉拢反对派议员的状况也时有发生。这种“零和博弈”式的党政关系,反映出韩国政治精英“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拒绝中间路线的意识构造特征。[10](P21)追根溯源,纵览韩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一部分裂、敌对与斗争的历史。“南与北,保守与进步,军部与民主势力,执政党与反对党,权力和媒体……韩国的历史是社会的各个方面互不承认对方,一方拼命要整死另一方的斗争的历史。‘4.19’革命运动、‘5.16’光州大屠杀、维新独裁、光州民主化运动、‘6.10’民运抗争等,是斗争的现场,是对立的顶峰。”[12]民主转型后的韩国政党政治,明显带有对这种分裂与对抗式政治文化形成的“路径依赖”。因此,韩国朝野政党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摆脱“历史的包袱”,学会“共存”、“双赢”之道,才能充分发挥政党政治的功能。

三、结语

自1987年韩国实现民主转型以来,其政党政治摆脱威权政治体系禁锢,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经过近30年的发展演变,现已形成多党政治格局下两大政党朝野分立竞争、交替主导政权的格局。作为“模仿”西方的“后发民主”国家,韩国政党政治的运转必然带有西式民主的一般规律。同时,基于西式民主具有的特殊性、具体性的一面,韩国政党政治的成长和运转,又与本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密不可分,从而带有极强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特色。作为韩国民主巩固进程中的重要变量,其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注释:

①1990年6月15日成立,由原统一民主党内部未参加“三党合并”的议员组成。

②此前媒体民调显示,大国家党最糟可能只得2席,最好能得50席。

③曾参与1925年朝鲜共产党创立的曹奉岩,于1956年11月创建左翼政党:进步党。该党发展迅速,引起右翼势力恐慌。1958年1月13日,李承晚政权以该党主张的”和平统一论”与北朝鲜路线相同、党领导人曹奉岩与北朝鲜接触收受资金等理由,逮捕核心人物,宣布该党非法并取缔,将曹奉岩以间谍罪处决。

④2007年已两度参选总统落败的李会昌(1997、2002)退出大国家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再次落选。之后,李会昌成立“自由先进党”。2008年1月,吸收”国民中心党”,4月在第18届国会选举中获得18个席位,8月与“创造韩国党”组成国会交涉团体。2012年4月在第19届国会大选中,获得5个席位。5月改名为”先进统一党”,10月25日并入“新国家党”。

[1]王韶兴.政党政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王韶兴.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J].政治学研究,2000,(4).

[3]张光军.韩国执政党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4](韩)朴槿惠.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M].蓝青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5]班威,姬新龙.韩国执政党正式更名为“新国家党”[EB/OL].新 华 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1d/2012-02/13/c_111519794.htm.

[6]焦佩.经济民主化:韩国左翼政党的新课题[J].当代世界,2013,(11)

[7]郑继永.韩国政党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牛林杰,刘宝全.2008-2009年韩国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美)W·理查德·斯科特,杰拉尔德·F·戴维斯.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宋国华.韩国政治转型中的政党政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1](韩)金大中.我的人生,我的路[M].黄玉今,译.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12](韩)金大中.摆在韩国反对党面前的一场考验[N].首尔:朝鲜日报,2007-06 -21.

猜你喜欢
金大中政党政治在野党
草地
论绿党政治及其启示
中西方党际监督比较研究及启示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
金大中:亚洲政坛曼德拉
别了,韩国“忍冬草”
韩国关注金大中病情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