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传统体育中非物质文化性的保护与发展

2014-12-03 12:28龚忠勇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龚忠勇

(毕节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

我国存在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含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2005年和2006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等文件,随后,2007年又将6月10日定为我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日,可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正在日渐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文化保护角度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开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已经和当代文化形成了融洽的关系,渗透到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和城市现代文明结合到一起,而且还渗透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各个环节。

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容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一致的,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过程中应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一)伪民俗现象给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对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陆续被挖掘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反科学的现象也出现在了民俗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专家称之为伪民俗,比如,我们常见的养生秘方、灵丹妙药等。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虽然是伪民俗,但是其中还是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影子,一些伪民俗可能会吸引真正的文化爱好者的加入,并从此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将其传承下去。但是,我们一定要对此加强认识和鉴别,以保证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马克思曾经说过:“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他发展的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发展并不单纯地依靠物质而转移,其本身还具有超越物质形态的特殊性。对于伪民俗现象,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特定的因素来考虑,如特定的环境、时代和发展理念等。总之,只有排除了负面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下去,但是一定要注意,体育一定不能异化丧失其本来的属性,否则其将会失去作为体育的意义。

(二)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为了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避免文化发展日趋单一,就像自然生态环境一样,物种遭到破坏以后,一定会影响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关键不在于保护过去,而在于建设未来,民族传统体育一旦消失,现代体育的多样性就会失去文化基础,现代体育文化的交流就会失去意义。我国文化主张的和而不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是一个很好的理念支持,如果传统文化一味趋同,就会失去民族的独特性。虽然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但是,只要政府保护措施得当,现有的非物质文化一定能够得以传承。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可以说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但是我们要注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因为文化类别而厚此薄彼,不能因为某一项民族文化的传承状况而出现重视或者放弃的情况,而且还要考虑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二、非物质文化视野下如何看待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是现代人大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因此,如何做到既知其内又知其外就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来,现代人追求回归性的乡土生活只是一种时代的幻想,只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文化精神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在这样一个概念上来讨论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当代人的历史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得以继续发展。为此,可以向世界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扩宽传承的渠道,但并不是说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因为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不必强求所有人都承认太极、武术、秧歌、洪拳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但是这些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定是要继续的,以发扬民族文化的特色,得到世界的关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措施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创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式,将多元化、多渠道的保护措施利用到保护过程当中,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中发展。

(一)利用表演形式树立品牌效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视线逐渐开始由关注生存的方式转移到文化享受上来,对不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通过实地参观来感受地方体育民俗的文化特色,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实现这一愿望。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强民族体育的产业园区建设,建立民族体育休闲区、体育活动中心、体育表演馆等场所,增强民族体育的趣味性、娱乐性和休闲性,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把最本质的民族传统体育展示在人们面前,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并喜爱上这些体育项目,感受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要努力把民族传统体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鲜明的品牌,用品牌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大精深。

(二)实行商业目的的体育文化开发

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就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竞赛体系,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竞赛,既可以实现文化传播,又可以加快民族体育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的发展。如呼和浩特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使蒙古摔跤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世界关注。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不仅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间的交流和合作,而且使各体育项目的水平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体育竞赛,树立新的体育竞赛品牌,推动体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拓宽公众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渠道,既是文化保护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认识我国高深体育文化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全面健身运动,在休闲和健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展羽毛球俱乐部、秧歌队等活动。通过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建立与之相应的场馆,如太极拳馆、武术馆、摔跤俱乐部等,让人们领略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唤起人们对民族体育的关注。还可建立体育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体育的文化特性,体育博物馆是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静态形式,也是了解多种体育项目比较完善的方式,要借鉴中国武术博物馆、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等专业成功博物馆的经验,展示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将唐朝的马球、明朝的捶丸及武术、射箭、气功等展示给人们,让人们从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系统,通过定期普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和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四)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指导,应利用各方面对体育精通的专家和人才力量,科学地对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和整理,建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体系,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更加大众化、普通化。要虚心学习国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成功经验,如韩国跆拳道、印度瑜伽、泰国泰拳等,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中的不足进行改正,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其进行武装。设置和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究项目,利用体育界和历史界的专家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和解释。联合国家体委和相关教育部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保护措施,纳入到教材,这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内涵体现,其存在离不开研究、保护和传承,从我国目前对体育文化的研究情况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还是比较多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各省市都整理了属于自己省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名单,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面,却很少有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都被利用为文化表演,对于真正的传承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用于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科学正确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才能制订并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光大。

[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11).

[2]汪立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3]王 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4]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5]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兼与王晓同志商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