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贤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时枝诚记语法思想的理论源头
——以江户时代语法研究为视点
陈雨贤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江户时代是日语语法研究的成长期,日语语法研究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其研究规模逐步实现正规化和系统化,特别是在てにをは、系结法则、活用及其体系的确立、词类划分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本居宣长、富士谷成章、铃木朗、本居春庭、东条义门、富樫广阴等一大批杰出语法学家。这一时期的语法研究成为时枝诚记日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理论源头。
江户时代;语法;时枝诚记;影响
纵观日语语法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萌芽期(古代-奈良、平安时代)、诞生期(中世-镰仓、室町时代)、成长期(近世-江户时代)和成熟期(近代-明治维新)。与本文主体密切联系的是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语法研究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系统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在てにをは、系结法则、活用及其体系的确立、词类的划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涌现出许多杰出语法学家,他们对近代日语语法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1.1 本居宣长
本居宣长从解释古歌和创作和歌出发,研究てにをは与词的呼应关系。他把这种关系比喻为人身上的装饰“玉”和“绪”。词为玉,てにをは为绪。绪是串玉的绳子,就像玉只有用绳子串起来才能起到装饰作用,词也必须用てにをは串起来才能表达语言意义(松繁弘之 2004:41-49)。主要代表作有《てにをは纽镜》、《词玉绪》和《御国词活用抄》。
《てにをは纽镜》是本居宣长研究てにをは的一本巨著。该书详细阐述系结理论。“系”有左(こ、そ)、中(ぞ、の、や、何)和右(は、も、ただ)3种表现形式(松繁弘之 2007:17-28)。“结”是活用词,分为“3转”、“2转”和“43段”。根据词形特点把词分为6大类:(1)1-5段为形容词,其中3-5段还包含助动词;(2)6段为助动词ず,7段为动词あり,せり、なり、たり、けり、めり,助动词在8-12段;(3)7-18段、13-18段为4段活用动词;(4)19-32段,其中19-20段为助动词ぬ、つ,21段为す、く、う、ぬ、ふ终止形一音节动词,22-23段为す、る助动词,24-32段为词尾く、す、つ、ぬ、ふ、む、ゆ、る、う的动词;(5)33-38段为词尾く、す、つ、ふ、む、る 的4段活用动词;(6)39-43段为ん、らん、かん、なん、てん助动词。为了便于理解,他把活用词制成图表加以说明,1-32段为3转;33-43段为2转,てにをは具有使句子成为有机整体的重要功能。
《词玉绪》是《てにをは纽镜》的说明书(松繁弘之 2007:17-28),阐述结与词形变化词以及终止形、连体形、已然形的呼应关系,并且列举大量实例以证明てにをは的本末呼应关系。此外,把作为词的てにをは用法与3转的系辞、结辞联系起来,加以详细论述。他指出,呼应关系不仅关系到系结层面,还关系到“句型”、“助词”等层面。为了理论研究需要,作者创造大量术语,如三转、结辞、变格、返回てにをは、翻转、はたらく(はたらき)、不变化词、体词、用词、助辞等。
《御国词活用抄》是本居宣长的又一巨著。该书精心归纳和梳理活用词,根据词形和所属行别的特点把活用词划分为27“会” ( 松繁弘之 2006:32),分别收集属于每“会”的词:1-3会为4段活用,其中3会为ナ行变格活用;4-6会为4段活用,其中ラ行变格活用在6会中;7-15会、23会为下2段活用;16-22会、24会-25会为上2段活用,其中18会为ナ行变格活用;26、27会分别为ク活用形容词、シク活用形容词。
1.2 富士谷成章
富士谷成章从研究和歌的てにをは入手展开词的接续研究。分析句子,抽出插头和脚结,首先研究插头,同时确立词的分类,然后研究脚结,形成“装”的体系(竹岡正夫 1983:30-44,山口明穂 1972:61-63)。物断为名,以装定事,助言为插头脚结,以比喻方式将其理论用人体加以说明,简单、明了、形象。“名”相当于体言,“装”相当于用言,“插头”相当于虚词,“脚结”相当于てにをは。以横向为用言、纵向为活用,制成最早活用图。主要代表作有《脚结抄》、《装图》。
《脚结抄》把词分成“名、装、插头、脚结”。把“名”以外的词比作人体,用比喻“头有装饰、身有衣着、庶民有脚结”形象地说明词与词之间的位置关系,阐明功能“以名断物,以装定事,以插头、脚结助语言”( 山口明穂 1972:61-63)。具体说,名相当于名词,装大体相当于用言,插头相当于副词、代词、接续词、感叹词等;脚结相当于助词、形容词等。根据助词的接续关系将脚结分为属、家、伦、身、队5类。属、家能接体言,伦、身、队不能接体言。其中,属5个,家19个,伦6个,身12个,队8个。此外,《脚结抄》研究重点如下:(1)助词的接续法,精确分析助词的接续状态;(2)把助词译成里言;(3)举出各个助词与其他助词结合的继脚结;(4)语学研究,用和歌加以佐证。助词是表示呼应或者句义脉络的功能词。富士谷成章的词类4分法是根据同一原理和统一观点对日语单词的分类,符合日语语言规律,被后人所继承( 山口明穂 1972:61-63)。
《装图》是日本最早的语法活用图表,在日语语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把用言加助动词、助词构成的词组切割成“装”和“脚结”,就会出现用言的各种接续断面,将这些断面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制成图表就是《装图》,也就是用言断续图(竹岡正夫 1983:30-44)。这种断面进一步切分,就成为用言的“本”和“末”,再接“脚结”就组成句子。《装图》横向表示用言,并把用言分为“事”与“状”。“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动词,“状”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形容词。同时又把“事”分为“孔”和“事”;把“状”分为“在状”、“芝状”、“铺状”。纵向表示活用,根据用言的接续特点将其分为“本”“末”、“引”、“靡”、“靡伏”,还根据不同时间划分出“往”、“目”、“来”。此种划分方法与后来的活用形几乎相同,因此《装图》也是日本历史上最早对活用词词干、词尾的研究。
1.3 铃木朗
铃木朗从研究本居宣长和富士谷成章的著作入手,整合本居学派和富士谷学派(松繁弘之 2005:55-73, 2006:1-15)。铃木朗研究的清晰脉络是:从区别形状词和作用词开始,把词分为4种,然后将词与てにをは作为“声”与“词”加以研究,形成由“声”构成“词”的语言过程,从而引出语言的象声起源研究。在《言语四种论》中把词分成体词、形状词、作用词、てにをは4种,详细论述其区别。在《活语断续谱》中继承本居宣长的呼应研究成果和富士谷成章的断续研究成果,阐述断续作为用言词形变化的活用。在《雅语音声考》中论述语言的象声起源。主要代表作有《言语四种论》、《活语断续谱》和《雅语音声考》。
《言语四种论》是今天的词类学。铃木朗在研究富士谷成章的《脚结抄》和本居宣长的《词玉绪》基础上,依据词的不同构成要素,将富士谷成章的插头与脚结(感叹词、接续词、副词、助动词、助词等)划归为てにをは,把日语单词分为体词、形状词、作用词、てにをは4种,研究词与てにをは的关系,认为体词、形状词、作用词与てにをは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词,详细论述4种词的性质及其区别。体词为不变化词,形状词、作用词为有活用的词,てにをは为助词和助动词。体词、形状词、作用词作为词有所指,表示事物,如玉、如器皿;对应的てにをは无所指,为声、添在其词上的心声、如绪、如使用器皿的手。活用词都包含词干和词尾,词干不变化,词尾变化,词尾变化都隶属于てにをは(尾崎知光 1973:72~78)。
《活语断续谱》是活用语“断”与“续”的图表,与富士谷成章《装图》的性质基本相同,在本居宣长的《词玉绪》、《御国词活用抄》和富士谷成章的《脚结抄》、《装图》基础上发展起来。本居宣长是研究词与てにをは呼应关系的先驱,而富士谷成章则是研究活用断续的鼻祖,二人的理论由铃木朗统一。他不仅整理归纳用言的变化规律,而且总结出用言的接续方法。其横向排列继承《御国词活用抄》的27会,纵向8段排列继承富士谷成章《装图》的研究成果,并且保持音韵顺序一致。铃木朗的活用体系是:(1)1-6会是4段活用词;(2)1-26会是下二、上一、上二、变格活用词;(3)27-28会是ク、シク活用词;(4)附6会是あり类活用词。(1)(2)合称作用词,(3)(4)合称形状词。
《雅语音声考》研究语言象声起源,从汉字音韵研究入手研究汉语音韵,提出拟声词和拟态词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声像学理论,认为声音为语音之本,声音概念化就变成语言。声音因使用场合不同,有时有意义,有时没有意义。认为“词”有独立性、概念性、自立性、实质性。“辞”则有非独立性、观念性、附属性、形式性、功能性。
1.4 本居春庭
本居春庭在拓展日语语法研究领域、活用研究、辞的研究上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词八衢》和《词通路》。
《词八衢》研究用言活用、词形变化(前田孝夫1993:39-53),是在《御国语活用抄》基础上研究吸收《活语断续谱》成果完成的(松繁弘之2004: 31-46)。在术语上,本居宣长称“活用词”,铃木朗称“活语”,本居春庭称“はたらきことば(活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当时还没有动词、形容词等术语。把用言分为:(1)4段活词,只在アイウエ音上有断续面;(2)1段活词,只在イ音上有断续面;(3)中二段段活词,只在イウ音上有断续面;(4)下二段活词,只在ウエ音上有断续面。变格却分カ行变格只有く一个词,サ行变格有おはす、す,ナ行变格有いぬ、しぬ。每种用言都是用大量典型例子说明,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词八衢》以50音图为序进行用言排列,使活用图更加简明扼要。
《词通路》是语言论,提出包括活用、自他、延约在内的“词的活用”原理体系。本居春庭以前的日语学研究基本以《古今和歌集》为对象,以读懂、记录、解释和歌以及作歌为目的研究日语语法(前田孝夫 1993:39-53)。也就说,日语语法研究具有工具性,从来没有认识到将日语本身作为独立对象进行研究。本居春庭将和歌、创作、日语本身放在一起研究,扩大日语语法研究的领域。提出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以及使役、被动和自发表现,总结词辞的接续方法,提出延词、约词等理论,阐述词的自他问题。
本居春庭把自他与词的活用联系起来,即把自动词、他动词与使役、自发、被动的表现形态放在一起加以研究。把自他分为6类,按6段制成图表并举出大量例句。这些研究虽然不完善,但是搜集大量资料和例句,为后世留下宝贵资料,奠定研究自他的基础。本居春庭从词的变化角度研究延约。延约是活用形的一种变化,有些动词、形容词发生活用时发音有时延长、有时缩短,有时变成其它形式。延词主要在サ、ハ、ラ行中,サ、ハ行较多,ラ行较少。大多从活用词的第一个音往サ、カ行延,从第五个音往第一个音延的很少,从第三个音往第一个音延的就更少。
1.5 东条义门
东条义门的研究核心是用言活用,研究成果属于江户时代的最高成就。其学说继承并发展本居宣长、本居春庭的学说,完成动词、形容词活用体系的建构,并且更加深入地研究助动词活用,最早给活用形6种称谓。依据词的有无活用将词划分为两类,明确区分汉字音的尾音m、n. 代表作有《友镜》、《和语说略图》和《活语指南》。
在研究本居宣长《てにをは纽镜》和本居春庭《词八衢》基础上,《友镜》深入研究词的活用。将第一类到第五类与てにをは相对应的用言接续面分别命名为第一转到第五转,然后将其接续面命名为“言”,形成活用5“言”(将然言、连用言、截然言、连体言、已然言)。《和语说略图》是在研究《词八衢》基础上整理出日语活用表。给《友镜》的5转增加一转,即第六转;给5“言”增加一言,即希求言。把てにをは分成6类,明确指出てにをは与6“言”的接续方法。《活语指南》也称《和语说略图》说明书,二者的关系相当于本居宣长的《词玉绪》与《てにをは纽镜》的关系。
1.6 富樫广阴
富樫广阴将本居学派理论体系化,是旧日本语学的集大成者。他完成用言体系研究,建立助动词及助词体系,将词分为言、词、辞。主要代表作有《词玉桥》和《辞玉襷》。
《词玉桥》是日语语法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日语语法的著作,是てにをは和活用研究的集大成者。《词玉桥》以系结为中心,把词分为言、词、辞。言区别世上所有事物,言指名词;词是决定事物的动用容体,指动词、形容词;辞表示事物的心声,指助词、助动词。言词是客体表现,辞是主体表现。言分形言、祥言。形言指有形的体言,如树、草、山、川等;祥言指无形的抽象概念,如春、夏、事、物等。词分为动用表现和容体表现,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动词和形容词。词分2大类(说动词和说容体词)、6小类,共计10种。说动词分四韵词、一韵词、伊纡韵词、衣纡韵词和变格词5小类。变格词分九音、须音、奴音、流音。说容体词也叫音杂词,分为九活、志九活。辞分为2类(动辞<助动词>和静辞<助词>)。动辞根据活用形的不同又分为有属辞与非有属辞;静辞分为与结有关、与结无关、询问3种辞(愿望、叹息、禁止)。
《辞玉襷》主要是一部活用图。《词玉桥》是《辞玉襷》的说明书。富樫广阴将本居春庭的动词活用,即4段、1段、中2段、下2段分别称为4韵词、1韵词、伊宇韵词、衣宇韵词。增加ら变动词,完成变格动词研究。把活用词分为动词、形容词、助动词,明确助词和助动词的区别。
时枝诚记是日本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其研究成果遍及日语语言学、语义学、语言美学、敬语学、语音学各个领域。其研究出发点是探索江户时代国语研究的态度、意识和方法,尤其是铃木朗学说(尾崎知光 2008:1-19)。他以言语过程说为假说,以尊重历史为语言观,深受日本传统思想和西欧哲学思想,尤其是胡塞尔现象学影响,以假说演绎法为方法论进行语言研究,在语言主体性、词辞二元论、篇章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提出国语学研究的核心是通过研究国语的特点,透过现象把握语言本质,因此探索语言本质必然成为国语学精髓。(清水健2002:59-70)。主要代表作为《国语学原论》和《国语学原论续篇》。
时枝诚记把传统国语研究中潜在的思想发展成语言过程说,使其成为日本近代语言学理论之一。语言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存在于主体活动之中,不能脱离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李洪儒 2010)。所以,语言是主体人本身,是符号唤起意义的继起过程,是一种条件反射。语言存在于人脑中,其核心是主体思想,其本质是人表现过程的一种形式。语言是领会,是思想的表现。换句话说,是通过表现行为体现出来的一种表现过程,是借助理解行为表现出来的理解过程,因此语言是人类的行为、活动、生活的一部分。语言有3个要素,即人、场景、素材。人“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包括书写人和阅读人)”(李洪儒 2011)。场景指表现行为一旦出现,马上进入理解状态。素材指对内容的表达和领会。语言可以通过说、听、写、读的任何一个行为单独完成。为了更好地掌握语言,一定要具备表达和领会语言的技能,即表达能力、提问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语言、领会语言的立场叫做主体立场,观察、研究语言的立场叫做观察立场,研究语言就是观察主体的立场。
时枝诚记语法学的基础是“词”、“辞”理论。依据词表现主体还是客体,把词分为词和辞。词是素材经过提炼、概念化后对客体的表示,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体词、接头词、结尾词。辞是不作为概念而直接作为语言的东西,包括助词、助动词、接续词、感叹词。词表示客体,辞表示语言主体的感情、情绪、意志、欲望等。词与辞结合构成具体的思想表现,词由辞统一构成“句节”。词和辞结合成句子,就像用包袱皮包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样,用一套独特的“套匣”式结构表示辞包容客体的词,形成统一形式,因此也称包袱皮型统一形式(刘曜武 1983),例如,うちの子が遊んだ。例中的“うち、子、遊ん”为词,“の、が、だ”为辞。由辞“の”统一词“うち”,构成“うちの”,然后与词“子”结合,组成“うちの子”,再由辞“が”统一,构成“うちの子が”,再与词“遊ん”结合,构成“うちの子が遊ん”,再由“だ”统一构成句子:うちの子が遊んだ。
3.1 本居宣长的影响
本居宣长的《词玉绪》学说是著名的てにをは观。词如玉,てにをは如绪。绪就像串玉的绳子,由绪(てにをは)将玉(词)串起来。词是做衣服的布料,てにをは是缝衣服的技术,本居宣长用这种比喻说明てにをは与其他词之间的层次差异。词与绪的关系也是如此,てにをは是具有体现规律的词,又与规律词有不同层次的区别。以此为标准,将词分成“27会”、“3转”、“2转”和“43段”。时枝诚记发展这种层次区别的观点,明确阐述てにをは和词的本质区别,てにをは有对词总括的作用。把所有的词分为词和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体词、接头词、结尾词;辞包含助词、助动词、接续词、感叹词等。
3.2 铃木朗的影响
江户时代,首先提出词、辞对立的是铃木朗。他认为语言首先由有意义的声音变成词,然后才产生词的意义,有意义的词表示事物。他在《言语四种论》中把词分成体词、形状词、作用词和てにをは;其中,体词、形状词、作用词与てにをは对立。体词、形状词、作用词是词范畴,てにをは为心声词,3种词都有所指,表示事物;てにをは无所指,是附在词上的心声。词与てにをは的关系是:词无てにをは则不起作用,てにをは若无词则无附着之处。词如器皿,てにをは如使用器皿的手。体词添加てにをは变成活语。时枝诚记这样理解“心声”:心声指概念内容的直接表现,在所有词当中对象化的是词,且称为语言;直接表现的是辞,即てにをは。时枝诚记在国学研究时发现,铃木朗学说并不正确,可是其思想出现在西欧语言学之前令人震惊。于是,他把铃木朗的杰出思想作为语言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成为其语言理论的中心。
3.3 富樫广阴的影响
时枝诚记在词的分类、句法学等方面也继承富樫广阴的理论。富樫广阴以系结为中心,把词分为言、词、辞:言指名词;词指动词、形容词;辞指助词、助动词。言词是客体表现,辞是主体表现。时枝诚记对此解释道:辞是てにをは,是词的两大类别之一,与词对立,从结构上凡是不经过概念过程表现、表示主体主观判断、情绪、欲望等意思的都是辞,是心声。
李洪儒.索绪尔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预设——语言主观意义论题的提出[J].外语学刊, 2010(6).
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J].外语学刊, 2011(6).
刘曜武. 关于日语句法中的“零符号”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3(2).
山口明穂 竹岡正夫. 「富士谷成章の学説についての研究」[A].国語と国文学[C].東京:東京大学国語国文学会, 1972.
松繁弘之.本居宣長「詞の玉緒」における活用論[A].神戸市外国語大学研究科論集[C].神戸:神戸市外国語大学大学院外国語学研究科, 2004.
松繁弘之.本居宣長語学研究と本居春庭「詞の八衢」との関係[A].人文学部研究論集[C].春日井: 中部大学人文学部, 2004.
松繁弘之.鈴木朖『活語断続譜』と本居宣長の語学研究(1) [A].人文学部研究論集[C].春日井: 中部大学人文学部, 2005.
松繁弘之. 鈴木朖『活語断続譜』と本居宣長の語学研究(2) [A].人文学部研究論集[C].春日井: 中部大学人文学部, 2006.
松繁弘之.本居宣長「てにをは紐鏡」のレトリック[A].人文学部研究論集(17)[C].春日井:中部大学人文学部, 2007.
前田孝夫.「詞八衢」から「詞通衢」へ ——「詞八衢」の「自他」資料[A]. 鈴屋学会報[C].松阪:鈴屋学会, 1993.
清水健. 時枝誠記「言語過程説」の背景とその理論的位置[A].埼玉大学国語教育論叢[C].浦和:埼玉大学国語教育学会, 2002.
尾崎知光.「詞玉橋」の学説の成立——神宮文庫本による[A].愛知県立大学説林[C]. 愛知:愛知県立大学国文学会, 1973.
尾崎知光. 鈴木朖と時枝誠記[A].文莫[C]. 名古屋: 鈴木朖学会, 2008.
【责任编辑孙 颖】
TheInfluenceofGrammaticalStudyinEdo-periodonTokiedaMotoki
Chen Yu-xi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grammatical study and its splendid achievement in Edo-period are characterized by regularized and systemized research scale. Great successes have been scor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teniwoha, kakarimusubi rule, usage and establishment of its system as well as classification of words. In that period,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grammarians, such as Motoori Norinaga, Fujitani Nariakira, Suzuki Akira, Motoori haruniwa, toujyougimon, and Togashi Hirokage. The grammatical thought of Tokieda Motoki has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grammatical achievement at that time.
Edo-period; grammar; Tokieda Motoki; influence
H0-09
A
1000-0100(2014)03-0039-5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