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笔墨纸砚的民族性格与文化

2014-12-02 06:46王毅WANGYi
价值工程 2014年35期
关键词:毛笔作画水墨

王毅WANG Yi

(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咸宁 437000)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000,China)

0 引言

中国传统书画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沿袭至今,一墨一砚,一笔一纸,就是这简单的文房四宝,承载着历代文人画家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书写了千百年的泱泱中华文化,描绘了千万里的广袤神州大地。以笔墨纸砚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工具材料,而不同于西方的硬笔油彩等器具,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选择。民族性格与文化选择了毛笔、宣纸,毛笔宣纸也彰显着独特而有魅力的民族性格和中华文化。通过了解中国传统书画的工具材料,窥探隐藏在这些工具深处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分析现代化进程视角下,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性格与文化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1 文房四士

书法和中国画称为中国书画,虽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所使用工具完全一样,即所说的文房四宝。中国书画以线造型,钟情于墨分五彩,以黑白、虚实的对立融合,勾画出蕴含作者思想、心境的写意世界。作者以自身的笔墨功夫,结合笔墨纸砚的特点,通过书画这种看似结构简单、色彩单一的造型方法,展现客观对象和主观世界。笔墨纸砚不仅仅只是造型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与文化尽致展现的载体。西方绘画多以油彩、硬纸、硬笔等为主要器具,这些工具材料从另一个不同的特性来表达西方世界,画家通过色与色之间的调和,使真实而具体地再现世界成为可能。

毛笔,是中国书画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工具,历来书家及文人墨客,对毛笔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的毛笔种类繁多,制笔材料均取之自然,制作工艺复杂。历代出现了很多专业的制笔高手,有些书法家为了达到表现目的,还亲自制作毛笔。制作毛笔的材料有羊毫、狼毫、兔毫、貂毫、鸡毫、鼠毫等等,这些软硬、长短、刚柔的动物毫毛,使每只毛笔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用途,以毫毛之不同带来迥异的艺术效果,毛笔最关键的部位就是笔锋。笔有四德“锐、齐、圆、健”,即笔锋锐利,毫毛整齐,丰满圆润,刚健有力。绘画执笔要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笔讲究“平、圆、留、重、变”,有中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法,讲究刚柔相济,有质有韵[1]。毛笔成为画家精神的物化,于一笔一画之间钩织画家的思想与情怀。

宣纸与绢,是中国书画艺术常用的材料。中国绘画历史青睐宣纸,并不仅仅因为宣纸的制造比绢布容易、经济,更多是由于宣纸对水墨的反应更加敏感,能够完美呈现笔墨技艺与水墨意境。不同于绢布和西方硬纸把画中的颜色托在表面,宣纸以其自身的纹路、厚薄、粗细、对水墨的吸收程度不同,使水墨渗透到纸张内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绘画效果。善书画者,必先了解宣纸对水墨融合的特性,把握水与墨的比例,娴熟地运笔游于宣纸之上,或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河,或娇小柔弱的花草昆虫。宣纸虽薄且柔,但其对水墨画含蓄写意的表达方式,具有其他纸张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磨墨与砚。中国传统的绘画更像是水与墨在宣纸上的圆舞曲。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作画需求,在研磨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以砚磨墨,以砚盛墨,运笔作画时,再以笔沾水或墨,改变墨的浓淡程度,从而满足绘画中的虚实、阴暗等墨色层次的变化。挥洒在宣纸上的水墨,就以这种相互融合的方式,构成一幅幅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研磨、盛墨之器具的砚台,虽然并没有直接出现在水墨画的绘画过程中,但砚台的品质完全取决于其自然的石质性能,且它又直接关系到墨色的质量。刘熙在《释名》中提到“砚者研也,可研磨使之濡也”,所以以石质细腻细润,砚池深但不吸水,研磨时发墨快,墨色鲜浓者为尚[2]。砚顺其天性,对墨色施以影响,从而对中国传统绘画做出贡献。

2 特性与精神

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必备工具,也是书写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工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性和民族性格使然,在笔墨纸砚不同于西方绘画器具的特质以及其独特的使用方法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与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庸文化,民族性格含蓄且柔顺。

《中庸》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天地万物“致中和”则兴,以天人合一为其理论基础,提倡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感性合一、内外合一等,主张为人处事,恰如其分,既不足也不过,如此才能大胜。笔墨纸砚正是孕育于这种中庸文化,无论是其本身的特质,还是其作画的使用技艺方面。毛笔以“锐齐圆健”为四德,运笔时讲究刚柔并济,作画者凭心中感觉调和墨与水,研磨出适宜浓度与湿度的墨汁,顺应宣纸的纹路、对水的吸收程度,融情于笔墨之中,纵情于宣纸之上。运笔研磨均要讲究一定的力度,不可过,也不可不及。作画者只有把握住适宜的度,才能保证笔墨的浑然天成。作画者既不忤逆,也不局限于笔墨纸材质的特性,而是将自己的心境、性格与笔墨纸张的天然性质相结合,把个人心情与感情倾注在对笔墨纸科学、理性的作画技艺中。石涛提出“一画论”,即“夫一画含于万物之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作画者内在的精神与笔墨纸特质合一[3],构成一幅具有画家性格与文化的笔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笔墨从不充斥整张宣纸,而是讲究留白,构成中国画的空间特色,不空不满,以笔墨之实对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形象概括,以空白之虚留足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这是中国笔墨纸砚的绘画工具所营造的虚实世界,是对中国中庸文化的完美诠释。以中庸之道为处世标准的中国人选择了毛笔宣纸,毛笔宣纸也书写着中国的中庸文化。

品西方绘画,更多的时候像是看一张张近似真实的照片,无论是从构图、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尽量还原物的真实状态——形态具体,色彩多重。而笔墨纸砚创造出的中国画,用墨的黑白成色,以毛笔勾画线条造型,重视对物的传神和写意。中国文化与中国性格中的含蓄特点,让中国的绘画与西方绘画风格大相径庭。毫毛制成的毛笔擅长打造各种粗细、浓淡的线条,毛笔柔软的特性以及宣纸对水墨的发散和吸收,使得水墨画中的线条不可能具有西方硬笔的直接、具体的刻画力。在色彩方面,对水墨的运用贯穿中国画的历史,我们用墨与水调配出深浅不一的墨色,配合空间的留白,使看似单调的黑白色达到对物象的传神写意,而非西方绘画浓墨重彩地重现对象。我们是一个含蓄低调的民族,没有西方人奔放、直爽的性格,我们倾向于用婉转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比如我们的诗歌、礼仪、常用俚语等。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反映到绘画中,就是我们选择并坚持用笔墨纸砚作画,意在将作画者的心理世界隐藏在笔墨中,心不同,画则不同。例如中国的山水画,相同的山水,在不同作画者、不同心境下,同样都是黑白色,但是却能有气势、感情上的不同表现。写实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目的,含蓄地传神达意才是绘画者历来的追求。

中国的绘画工具笔墨纸砚也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刚柔相济的集中展现,是我们文化中对以柔克刚、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世态度的推崇。毛笔选择各种毫毛作为制笔的关键材料,就是利用了毫毛柔软的特性,这样毛笔才能顺应作画者手腕力的大小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线条效果,以自身的柔韧性将强硬的腕力化为柔滑且具有表现力的线条,这是西方绘画的硬笔所难以实现的。但毛笔之柔软,却能承载运笔者千斤之力,水墨相融,随毛笔至宣纸上,顺着宣纸的纹路渗入,所谓“力透纸背”,在宣纸特殊的作用下发挥效果。砚台似乎跟一幅画的制作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本身的材质影响着墨的成色好坏,它看似无为,但实际上它和宣纸、水墨一样,都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影响着一幅画的成败,它们以一种顺应无为,实现了无不为[4]。笔墨纸砚所具有的这种柔顺与无为的品性,是中国中庸文化和含蓄的民族性格在行为上的直接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主流,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道家文化的无为思想,无论是在中国士林阶层,还是民间社会,从孩提时代的启蒙教育,还是贯穿一生的行为仪礼,都遵从这些思想文化的要求。笔墨纸砚正是产生于这些思想,也正是它们迎合了这些思想的精髓,所以才能满足千百年来文人学者借笔墨抒情的需要。

3 坚守与创新

传统社会是相对封闭和孤立的,稳定与平和的社会心理造就了笔墨纸砚中庸、含蓄且柔顺无为的文化性格。现代社会是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的社会,在面对现代化工业浪潮和科技革命的冲击时,中国传统书画的作画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艺术观念,如何来适应现代社会简单、直白、高效的生活方式?社会上曾有“书法消亡论”,认为表达中庸、含蓄的笔墨纸砚,逐渐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和浮躁的社会心理所抛弃等等,其实答案很简单,越是传统的就越现代。试想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怎么会在短短时间内淘汰了呢。日本是一个科技和经济发达的国家,书道研究却在其国内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韩国同样如此。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趋势下,以中国书画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与性格正面临挑战。我们要从中国传统书画器具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一方面要发扬它们柔性文化与性格的优势,即以柔克刚,对外来文化与民族保持一种柔和、包容的态度,以本民族的文化魅力对他民族、他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所孔子学院,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对实现世界和平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传统文化与性格中保守和软弱的弊端,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放性与主动性,在坚持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与他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在交流中迸发出火花,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性格注入新的活力。

[1]秦梦娜.中国绘画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224-225.

[2]秦梦娜.中国绘画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378-379.

[3]高承珊.谈文房四宝中的性格——谈笔墨纸砚的天人合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0-162.

[4]倪峰.砚文化中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J].美术,2006,7:126.

猜你喜欢
毛笔作画水墨
竹简和毛笔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墨水作画
水墨
指纹来作画
当代水墨邀请展
旧毛笔的妙用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