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芬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1]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年龄在18-40周岁,在厦门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群,在全市6个区的20个社区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按人口比例随机抽取,发放问卷2 000份,共回收1 790份。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8岁,男女比例各半。已婚与未婚比例各半,其中恋爱经历3次及以上的青年占调查人数20%、恋爱经历为2次的青年占29.8%、恋爱经历为1次的青年占37.4%,无恋爱经历的占12.8%,因此大部分调查对象有恋爱经验。通过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本文主要从择偶方式和择偶标准这两大方面来体现择偶观,调查发现,这两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又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
1.择偶方式多样化:以自主寻找为主。在过去的年代里择偶方式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在择偶上没有太大的自主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引起观念的改变,在本次调查中可看出,厦门青年在择偶方式上呈现出自主性强、多样化的特点 (见表1)。
表1 您是通过哪种方式找到对象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处于网络和媒体时代,虽然出现了很多新形式的择偶方式,吸引着青年的眼球,如当下收视率很高的“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但是大部分厦门青年更多还是会在熟悉的人群中如在认识的同学朋友中寻找,浪漫偶遇、聚会等社交活动和亲友介绍也是常用的方法,那些看起来时尚的交友方式在厦门并不占据主流。
2.择偶标准多元化:以人为本。择偶标准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选择配偶方面的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对理想配偶的评价和选择标准。不同的年代,择偶的标准各有不同的侧重,如“从50年代的英雄模范、文革时期的政治至上到改革开放后的学历、情感为重,90年代的经济实用主义”,[2]而本次的调查显示,厦门青年的择偶标准状况呈现多元化并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您择偶时会注重什么?
(1)人品与修养、个人能力最受重视。厦门青年在择偶过程对人本身的重视程度在各个择偶标准当中列居前位。具体体现在对伴侣人品修养和个人能力的关注,这也是婚姻关系中能够维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有好的人品和修养才能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对方安全感,而个人能力的情况则是一个人素质的主要体现,在经济状况与处理问题上给予对方的保障。
(2)关注与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身材与相貌、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年龄、兴趣爱好也是厦门青年所关注的,这些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有助于双方在相处时的相容性和幸福感,体现了青年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职业和学历对于两个人相处的生活质量在青年们看来影响并不是太大,因此对于这两项关注则较为淡化,所占比例不高,厦门外来人口比例比较高,出生地仅有少部分人关注。
1.婚姻基础观。有学者认为,我国青年的婚姻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高层次的婚姻基础,是以彼此间的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婚姻关系;第二层,亚层次的婚姻基础,这层则是以爱情作为婚姻的条件之一;第三层,低层次的婚姻基础,这层是以小农生产方式派生出的低级婚姻,只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手段。其表现形式是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功利婚姻、情欲婚姻。[3]
本次调查得出,厦门青年认为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所占比例最高为53.6%,其次是物质经济条件为32.4%;认为婚姻是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基础的青年只有7%(见表3)。
表3 您认为维持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以上数据说明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仍最为大多数厦门青年认可,物质经济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维系条件,而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则较为弱化,仅有少数人持有。
2.对婚前同居的态度。婚前同居,即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以夫妻名义公开或秘密地共同生活的一种两性关系,双方是以可能的结婚为目标。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婚前同居是被谴责的,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婚姻的严肃性。而如今大部分厦门青年对此表示宽容,并有半数的青年表示可能会尝试。本次调查中厦门青年对于婚前同居的看法如下表4所示:
表4 您对婚前同居的看法是?
(1)宽容度较高。83%的厦门青年对于婚前同居是接受和理解的,体现了对“试婚”的非主流方式的宽容度。他们认为这是属于个人自主选择的相处方式,能理解但不一定去尝试,而只有12.1%的调查对象表示抵制,坚决不尝试。
(2)传统与现代的抗衡:可能尝试与不尝试的态度各半。49.6%的厦门青年表示可能会尝试,而有5.8%则具有矛盾心态,既表示不接受,又对这样的新形式好奇,表示有机会愿意尝试。
3.对闪婚的看法。闪婚是指“男女双方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相识,相爱到结婚,是有别于‘一见钟情’、 ‘一夜情'的一种实质性婚姻模式”。[4]闪婚是闪电式结婚的简称。在调查中,厦门青年对闪婚的看法,传统与现代的态度抗衡仍然是接近各半 (见表5)。
表5 您对闪婚的看法是?
以上数据显示50.4%的青年能较为理性的对待婚姻,对闪婚现象鲜明表示非常反对和比较反对,但有21.8%的厦门青年表示可以接受,很赞同的只有0.6%,“非常反对”的比例远超过“很赞同”,而“无所谓”的态度则占27%。
4.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诚态度。信任与忠诚是维系爱情与婚姻的基本基石,这也是中华民族衡量一个家庭伦理道德与家庭成员品质、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原则。然而当代的青年们在这样的观点上也有了变化。厦门青年在对待情感专一的态度上有比较强的认同感的占69.6%,而14.5%对偶尔的不专一表示宽容,15.4%则认为“随缘,快乐就好”(见表6)。
表6 您怎么看待爱情世界中的专一?
厦门青年在对待婚外恋的态度上则只有12.8%觉得自己也可能尝试,其他则表示反对(见表7)。
表7 您对婚外恋的看法是?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厦门青年对爱情和婚姻中的专一还是十分渴求的,但对出现种种的不专一和婚外恋现象也有部分青年表示理解和接受,甚至表示自己也有可能出轨,说明了婚姻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并受到挑战。
5.婚姻的底线。安稳、幸福的家庭生活,一直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美好理想追求。然而当婚姻生活质量不尽如人意时,婚姻就可能会出现破裂。
表8 您认为婚姻中出现了哪些情况时应考虑离婚?
(2)对离婚的看法。在传统年代里,离婚似乎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新时代的年轻人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见表9)。
表9 您对离婚的看法是?
数据显示58%左右的厦门青年会坚守婚姻,其中包括为了孩子勉强维持的消极观念,但仍然存在40%的影响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性观念是对性的一种态度、评价和看法。传统中国社会的泛道德论,强调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把性看作是“万恶之源”,是肮脏、丑陋的,性在婚姻中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人们对性讳莫如深不能公开谈论。[5]而当代性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1.婚前性行为。厦门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表现出较大的宽容度,88%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能接受,只有14.5%的调查对象表示抵制和坚决不尝试 (见下表10)。
表10 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
2.对一夜情的看法。性社会学家李银河说,性有三个目的,第一,为了生育;第二,为了建立某种关系,比如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第三,为了单纯的肉体快乐。[6]一夜情大多属于第三种。调查数据现实,有48.6%的厦门青年对于这种没有婚姻基础而以纯粹肉体快乐的性行为表示能接受,而也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的情况:“不接受,但有机会愿意尝试”。说明这部分青年虽然持理性态度,但在面临肉体快乐的诱惑面前还是会失去理智,而有部分青年虽然表示对一夜情持宽容态度,但对自己的行为则保持理智,有44.7%的厦门青年还是对此持坚决抵制的理性态度。总体来看,这相对传统的性观念来说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3.对性行为的态度。对于性行为的态度,调查发现虽然有62%的厦门青年表示“性伴侣只能一个,而且是要彼此相爱的人”,体现了较为理性的性观念,但也有12.6%的青年认为“有时为了解决生理需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12.2%的青年认为“性是个人化的行为,无须法律和道德来评判”,将性行为归为随心所欲的行为和无需受外界约束的个人行为。
每一社会阶段都有不同的主流婚恋观,这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密不可分,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尤其是当时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以上的调查结果总体来看,既有积极的因素,如对个性和人性的重视、择偶的自由度提升等;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如对社会规范的忽视、过度的个人主义等。以下将从三个角度看婚恋观背后的价值观念,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四个多样化”造成了我国当前价值观领域多元并存且互相冲突的局面。[7]厦门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也不例外,更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循规与变革、守旧与开放共存的多元体。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也受到影响。
世界一流军队,就是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相适应;以战斗力为核心指标的全面建设,在世界各国军队中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具备与世界最强对手抗衡过招、打赢制胜的能力。这样的战略安排,使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标准提高了,任务艰巨了。但前景更加美好,未来更加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厦门青年的婚恋观作为价值观念在婚恋问题的具体体现,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呈现了其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传统观念在青年的价值观里已经弱化了,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他们在一些婚恋观问题上存在着矛盾性,如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性、理性认知与现实选择的矛盾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曾在与我国知名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厦门青年都知道人品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择偶过程中往往被外部条件如经济和家世背景、外貌等所干扰而忽视了,此外还存在着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只因为对方“条件优越”就“闪婚”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其在择偶之后的婚姻生活质量和家庭稳定。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西方崇尚自由以及开放的性观念也影响着处于青春期的厦门青年,传统道德与保守的性观念受到了挑战,不加选择的、限制性的性信息在网络时代随处可得,诱发青年的性冲动和欲求则不足为奇。观念上对待与异性交往的态度则不像传统观念中直奔婚姻的刻板意识。合则交往、不合则散等过于随意的现象也逐渐普遍了。对爱情、婚姻和性的传统意识淡化,他们盲目崇尚自由,不能认识到两性情感发展的阶段性而产生不成熟的“爱情至上”观念,传统的“白头偕老”的家庭责任感和婚姻忠诚度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青年婚恋观的形成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然而在诸多因素中,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主导因素。近年来,离婚率大幅度攀升,而有些婚姻分析师则认为原生家庭是一个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所谓原生家庭,指的是一个人出生、被抚养和成长的那个家庭。换言之,父母和孩子幼年时期的相处,会决定、影响孩子一生的为人处世,以及情感、婚姻幸福。[8]婚恋观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有赖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本身不能很好地经营婚姻关系,对于子女的婚姻期待又存在很多功利性倾向,例如,很多女方父母认为结婚一定要有房车等物质标准,此外,性教育在厦门也是比较缺失。笔者曾与厦门一小学生家长访谈,说起性教育,身为小学生家长的王女士说,从她的个人观点来看,并不十分认同,她觉得刚上小学的孩子太小,给孩子说这些,孩子也不懂。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必要的,但总感觉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另一小学家长林女士说,她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平时在家,也想给他上一些关于性的启蒙教育,但总不知道从何说起,也不懂如何去表达。面对性教育,有些家长没有相关的意识,有些家长则不懂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则存在对学生婚恋观教育的重视和研究还不够,教育内容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教育方法简单、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特别是性教育。厦门大部分中小学关于性启蒙教育,不但没有教材,连老师也大多是班主任、体育老师、校医和科学老师兼职。如厦门康乐小学一名老师说,“学校没有性教育课,我们是把健康教育、体育、心理健康等合在一起的。涉及性知识的青春期教育,只给五六年级的孩子上,而且上课时男女得分班”。该小学没有专门的性启蒙教育的老师,由医务室一名校医兼职。
厦门高校的性教育情况也十分薄弱,海峡导报在2011年9月曾在厦门各高校发放问卷做过调查,调查显示对目前所在大学的性教育现状,仅有16.30%的受访学生表示满意,60%的受访学生表示一般,还有23.7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进入大学之前,受访学生中,48.15%的人没有上过性教育课;31.85%的人表示有上过性教育课,但都是零零散散的,不是很正规;还有20%的人表示有上过正规的性教育课;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通过上网获得两性知识的人最多。根据人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上网浏览、同学朋友之间聊天、学校性教育课程、父母等长辈在家中教育、广播电视等其它媒体、看黄碟、看黄色小说等。[9]很多的在校学生成为色情网站的会员,不少媒体认为:由于校园课堂上正规系统的性教育缺乏,色情网站成为了学生们获取性知识的一大“阵地”,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已经很普遍了。
青年群体具有比较鲜明的活跃性,追求特立独行,具有反叛意识和独立意识。从积极因素来看,如有利于人性的解放和对于个性的追求;又如厦门青年择偶观念开始走出单纯的物质偏好误区,对个人品性与修养、能力等内在发展潜力的追求有增无减,最终走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综合考量,总体来看仍然有大多数厦门青年具有理性的婚恋观,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且为数不少的对稳定婚恋产生影响的负面因素。其一是有鲜明的情感重于理性的特征。在婚恋时,有些青年很少考虑后果,也很少全面考察对方的情况,往往爱屋及乌;其二是有些青年过分自信,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把握爱情,所以,他们婚恋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征询他人的意见。一旦发生感情的变化,就很容易感情用事,严重时导致婚恋关系破裂;其三是对爱情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两性相爱,是天赋人权,他人无权过问,因此,他们没有应有的心理约束力,从而很少考虑在婚恋过程中应遵循必要的社会公德。[10]
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厦门青年在婚恋观上自我意识凸显,而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容易有自我中心主义,部分青年不具备爱的能力,即不知道如何维持亲密关系的互动、如何解决亲密关系之间的冲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婚姻美满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青年人的婚恋关系。从以上调查结果得出,厦门青年的择偶观呈现多元化的同时有着主流的发展趋势:择偶方式自主性和独立性强;择偶标准由传统的单一标准走向多元化并注重个人因素,以人为本;厦门青年婚姻价值观念呈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性观念走向宽容开放,相对保守与极度开放并存。针对厦门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存在的负面因素:极度开放的性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局面,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稳定和幸福的家庭与婚姻是和谐社会必不可缺的元素,社会与传媒应该力图唤起回归传统婚恋观中的理性层面,如通过广播、公益广告、影视文化作品等宣传媒介来引导大众建立理性的婚恋观,引导大众具有理性的婚姻基础观,倡导理性的择偶观,除了青年大众所津津乐道的“眼缘”外,更应该关注对方的人格品质和生活方式与自己的匹配度,谨慎对待“闪婚”,提倡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婚姻;其次重视并提倡青年要有高的婚姻忠诚度意识。在婚姻观上应该倡导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倡导对婚姻和家庭具有责任感,用鲜明的家庭道德观来抵御一些非理性思想的冲击。此外,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进行监管,并宣传一夜情的危害性。在宣传和教育上使青年对这些不良观念和思想自觉摈除。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年的婚恋观教育,树立起理性的择偶观、婚姻观和性观念,尤其是性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青年的性观念呈现开放的态势,有必要加强对青年的性伦理教育,父母应从小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回避,方式方法要讲究艺术性,厦门外图书城开设有青春期性教育类书籍专柜,也可通过相关书籍的阅读来进行正向引导。
目前学校里给学生的性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教育是非常缺失的。中小学必须有系统的性知识、性健康、性安全的教育,大学有必要专门开设青年婚恋观的课程,教授学生性价值观、性道德观以及性知识。从而引导教育他们主动追求高层次的爱情生活方式,反对和杜绝婚外恋,进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青年首先应该时时记住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在认识和处理男女关系问题上要坦诚相待,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具备社会责任感,在这基础上才能爱,才能有自尊心,才能深信自己除了男女性别之外还具有更高的真实价值。青年们应该积极去学习理性的婚恋观,重视人社会性的一面,克制破坏社会道德规范的不良婚恋观念和行为,积极主动地去改善自己性格的缺陷和弱点,学习爱的能力,必要时可参加一些婚恋观的培训和学习班,真正做一名有家庭责任感、有担当的现代青年。
[1]秦琛,傅新禾.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 [J].当代青年研究,2012(2):28-31.
[2]林丽芬.社会变迁视野中的厦门女性择偶观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5):37-39.
[3]吴立萍.也谈婚姻基础[J].婚姻与家庭,1988(5):73-75.
[4]许加明,吴健.闪婚现象的成因及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J].社会工作,2007(11):40-42.
[5]李星,曹坚.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研究综述[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4-77.
[6]李银河.李银河从四个方面谈一夜情[EB/OL].(2013-07-28)[2013 -09 -10].http://Lady.163.com/item/030728/030728_115059(1).html.
[7]于志涛,冯维.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及其分析[J].中国研究生,2004(6):4-6.
[8]原生家庭对婚恋观的影响[EB/OL].(2012-03-20)[2013-09-10].http://www.zhiyin.cn/qinggan/marry/20120320/259208.html.
[9]厦门不到两成受访者满意大学性教育[EB/OL].(2011-09-06)[2013 -09 -10].http://fj.sina.com.cn/edu/jz/2011-09-06/09455386.html.
[10]曾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婚恋观转向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