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全血不同保存环境对血细胞形态及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4-12-02 03:53:28王勇敢刘满春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常温室温血常规

王勇敢,郭 萍,刘满春

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在我国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的优点,明显降低了血常规检测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血常规检测的工作效率及准确率。虽然门诊患者从采集血液标本到送检并最终能即刻进行测定,但大部分医院对于住院患者的血检标本送检不是很及时。目前,对即刻测定、常温下放置几小时和冷藏保存几小时的血常规测定是否存在结果差异,反映患者的实际状况是否准确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此笔者观察探讨静脉血样本在不同的保存环境下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BC-5800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配套质量控制物,海尔FYL-YS-98L冰箱,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剂真空采血管、采血针。

1.2 方法 随机抽取某体系部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30名,男18名,女12名。按仪器保养要求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并用质量控制物进行质量控制,其结果均在质量控制范围内。标本采集与处理:在室温使用2 ml EDTA K2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采集2份/人,立即测定后分别储存于25℃室温和 4 ℃冰箱内,分别于 1、2、4、6、8、12、24、48、72 h 进行测定并进行手工推片镜检,以立即测定结果为对照组(低温保存标本,测定前均恢复至室温测定)。

1.3 检测指标 本仪器检测报告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细胞(Eos%)、嗜碱性细胞(Bas%)为仪器直接测出,以上9项结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讨论

2.1 血常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对照组(0 h)数据与常温数据组、低温数据组比较:RBC对照组数据分别与常温24、48、72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M%对照组数据分别与常温24、48、72 h及低温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TU%对照组数据与常温 72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其余数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数据结果差异均在允许范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低温组数据较常温数据更为接近即刻数据。见表1。

2.2 对WBC总数及形态分类的影响 不同保存方式72 h内WBC总数变化不明显,是因计数时采用溶血剂完全溶解RBC和PLT,WBC膜仅部分溶解,胞质大部分溢出,整个细胞体积缩小,仅留下核和部分颗粒[1]。所以只要标本的细胞核和颗粒不发生明显变性,则对缩小后的细胞体积影响不大。而对于WBC形态分类,无论何种保存方式,结果均会发生很小的变化;特别是常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形态改变越大。但对白细胞DIFF散点图研究见图1~4。

表1 不同时间和温度血常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s)

表1 不同时间和温度血常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s)

注:与 0 h 比较,△P<0.05

保存时间 WBC(×109/L) NETU% LYM% MONO% EO% BASO% RBC(×1012/L) HGB(g/L) PLT(×109/L)0 h 5.43±1.16 55.38±3.30 34.15±1.82 7.85±1.07 2.15±1.41 0.48±0.25 5.03±0.11 148±9.42 211±44.23常温 1 h 5.64±1.15 55.63±3.21 34.75±2.22 7.13±0.81 2.13±0.99 0.38±0.21 4.92±0.10 147±10.49 209±40.00常温 2 h 5.59±1.21 55.68±3.38 34.40±2.41 7.20±0.99 2.20±1.22 0.53±0.26 4.90±0.11 147±9.72 207±47.56常温 4 h 5.58±1.19 54.98±3.96 34.80±2.08 7.30±1.35 2.33±0.83 0.60±0.42 4.89±0.15 145±10.49 222±53.20常温 6 h 5.77±1.32 55.70±3.47 34.08±2.46 7.48±1.17 2.28±0.87 0.48±0.28 4.92±0.10 146±9.42 219±47.70常温 8 h 5.62±1.19 55.73±2.98 34.30±1.87 7.25±1.11 2.13±0.97 0.60±0.18 4.82±0.19 145±10.66 217±47.17常温 12 h 5.66±1.16 58.03±2.29 31.95±0.87 7.35±0.72 2.13±1.08 0.55±0.26 4.94±0.09 147±9.60 209±47.88常温 24 h 5.72±1.29 59.13±2.94 30.80±1.55△ 7.50±1.10 2.18±1.03 0.40±0.18 4.87±0.07△ 146±8.70 197±40.07常温 48 h 5.67±1.25 59.80±2.59 30.23±1.59△ 7.68±0.90 1.75±0.90 0.55±0.17 4.82±0.05△ 145±8.64 195±43.34常温 72 h 5.58±1.27 60.88±2.75△ 29.45±1.68△ 7.33±0.95 1.88±0.99 0.48±0.22 4.79±0.09△ 145±10.08 190±42.40低温 1 h 5.46±1.19 55.58±3.30 33.70±1.44 7.70±0.91 2.53±1.72 0.50±0.20 5.01±0.09 148±8.96 209±43.92低温 2 h 5.44±1.14 55.75±3.05 34.25±1.66 7.35±1.06 2.05±1.07 0.60±0.08 4.97±0.07 146±8.02 207±42.71低温 4 h 5.45±1.13 56.00±3.19 34.00±1.82 7.25±0.87 2.18±1.01 0.58±0.22 4.95±0.08 147±8.89 206±42.02低温 6 h 5.44±1.17 55.80±2.86 34.50±1.76 7.25±0.66 1.78±0.56 0.68±0.15 4.94±0.11 147±9.42 203±41.69低温 8 h 5.49±1.21 55.60±3.50 34.13±2.19 7.45±0.66 2.10±0.97 0.73±0.15 4.94±0.12 147±8.58 202±42.79低温 12 h 5.48±1.18 55.15±3.85 34.20±1.75 7.55±0.66 2.48±1.67 0.63±0.15 4.97±0.09 147±9.06 198±45.90低温 24 h 5.51±1.20 57.20±3.45 32.50±1.31 7.45±0.75 2.33±1.63 0.53±0.15 4.92±0.05 146±8.35 193±46.43低温 48 h 5.56±1.22 57.68±2.65 31.78±1.50 7.85±0.75 2.03±0.52 0.68±0.13 4.90±0.07 146±8.35 191±46.58低温 72 h 5.53±1.21 58.25±2.89 31.33±0.69△ 7.50±1.22 2.30±1.21 0.63±0.05 4.88±0.09 146±9.33 184±45.71

图1 室温保存12 h,DIFF散点图

图2 室温保存24 h,DIFF散点图

图3 低温保存24 h,DIFF散点图

图4 低温保存48 h,DIFF散点图

2.3 对PLT计数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来看:标本室温保存4 h,PLT出现一个上升趋势,但随后12 h,PLT总数即出现明显下降。然而低温环境下,PLT的稳定性不及室温保存。可能由于PLT离开机体内环境后由于渗透压、温度、抗凝剂及试管壁等影响,形态结构快速发生改变。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一些标本出现巨大PLT和PLT聚集,还有一些PLT破坏,最终引起PLT总数减少[2]。但本文PLT减少仍在允许范围内。

2.4 对HGB及RBC计数的影响 室温和低温保存标本HGB的影响很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手工镜检中,室温标本比低温较早出现红细胞皱缩成呈棘形或影形(对照组RBC与常温24、48、72 h计数存在差异的原因)。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用血球分析仪计数血细胞时,采集血液后在室温中贮存不应超过4 h。但是笔者认为,还是要即刻抽血,即刻检测才能真实反映患者机体中真实情况。特别对于需要手工镜检的患者,不能低温保存标本[3],更是要求检测时间越早越好。如因不可抗拒的因素不能及时检测,应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分类处理、保存。周云仙等[4,5]建议标本保存时间超过1 d后,应根据实际保存情况注明:“标本放置几天,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1]刘成玉,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7-100.

[2]李胜发,程大林.血小板可逆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3,3(01):34.

[3]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42.

[4]周云仙,杨大千,李雪芬,等.全血标本冰箱长时间保存对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5,5(3):195-197.

[5]李建芬.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

猜你喜欢
常温室温血常规
超导追求
渗透固结型环氧树脂基油气井常温固泥材料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8
常温发黑工艺在轴承工装上的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1年1期)2021-07-21 05:43:14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煤气与热力(2021年2期)2021-03-19 08:55:50
常温磷化工艺技术漫谈
电镀与环保(2017年3期)2017-06-23 08:24:51
一种在室温合成具有宽带隙CdS的简单方法
甲氧基MQ树脂补强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研究
橡胶工业(2015年8期)2015-07-29 09:22:36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