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世阳
摘 要: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着力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达到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师动;生动;互动
教育家张伯苓说过,“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怎样才能教出“活孩子”呢?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通过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课堂教学,产生“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的景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呢?
一、师动——诱发动机,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在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学生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1.创设情镜,开启童心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如教《海底世界》时,在讲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师:同学们,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学生紧闭双眼,展开想象。)
师:我们游呀游,游呀游,已经游到海底了。(利用音响模拟各种鱼的叫声)鱼儿发出的声音多么好听啊!(接着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鱼的形象,让学生观察想象。)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求知欲望得到了加强,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设置悬念,激起内心涟漪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一个悬念,一个疑点,都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依据课题,刻意地挖掘蕴藏在课题中的疑问因子,在导课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在《第八次》的教学中,笔者设问:“生活中因为一件事不成功,你会坚持八次吗?这篇文章中的主人翁却为什么会有第八次呢?”通过设疑,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亢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使师生感情结合得更加紧密,教学实效更加明显。
二、生动——开阔思维,溢于言表
语文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1.问——开启思维的大门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之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想的火花。如在《七颗钻石》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出示了课题、钻石及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质疑,学生一下提出许多问题:钻石是哪来的?这七颗钻石是小女孩的吗?最后谁拥有这七颗钻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读了几遍之后,刚才的问题学生都解决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问起来了,还学会了怎样问。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从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说——展示思维的成果
和听话一样,说话的过程是人类所独有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说话时,人们借助词句等材料和规则,将自己的思维成果快速地转变成外部有声语言,从而达到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以《特殊的葬礼》一文的教学片断为例:
师:曾经如此雄伟壮丽的瀑布,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怎样一幅情景?你能根据第五自然段的描述想象它现在的样子吗?
师:用“以前……而如今……”的句式说话。
生:以前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上游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而如今塞特凯达斯瀑布只剩一条细细的小水流,没有往日的壮观气势了。
生:以前塞特凯达斯瀑布所发出的声音是震耳欲聋的,而如今我们只有走到它的身旁才能听到它那微弱的声音。
生:以前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周围是郁郁葱葱的,花草遍地,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而如今,那光秃秃的山没有了花草树木的点缀。
……
看着学生慷慨激昂的样子,听着学生发自肺腑之言,笔者无不为之感动。这堂课中,教材的内容理解了,内涵发发掘了,课堂气氛也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展示了自己,获得了自信。
三、互动——放飞心灵,自由探究
新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同时也强调教学相长,创设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
自主,就是学习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自己确定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吸收。
合作不仅指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也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通过分工、交流、互为资源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在一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的综合素养,活跃了课堂,发展了自我。
总之,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生机盎然、有趣生动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教师“动”了,课堂“动”了,学生也就“动”了。这样,学生定会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