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艳 时富枝 付凯丽
临床上新生儿吸氧过程中,由于依从性差,在哭闹、烦躁时鼻导管易脱落。由于意外拔管是在医护人员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患儿可因失去有效的氧供而发生缺氧甚至窒息[1], 而且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本科对双腔鼻导管的固定方法做了改良,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2月使用双腔鼻导管的患儿140例, 其中早产儿60例, 足月儿80例,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70例, 实验组70例。
1.2 固定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透明敷料常规固定法 双腔鼻导管用透明敷料高抬法固定于两侧面颊, 挂于耳后调节合适的长度后固定。
1.2.2 实验组采用3M弹力绷带固定法 3M弹力绷带修剪为2.5 cm宽、4~5 cm长, 将鼻导管自鼻翼两侧沿面颊高抬法固定于耳前, 挂于耳后调节合适的长度后固定。
两组新生儿双腔鼻导管管道固定效果比较 对照组2 h管道滑脱例数37例,滑脱率为52.86%, 实验组2 h管道滑脱例数8例, 滑脱率为1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固定法效果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双腔鼻导管滑脱例数比较(n, %)
3.1 双腔鼻导管吸氧法更符合人体生理功能, 体感舒适度高 , 更容易为患者接受[2]。
3.2 新生儿由于年龄小, 容易恐惧烦躁、不配合, 当患儿转动头部时, 容易滑出, 给患儿造成意外伤害的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额外负担, 甚至造成医疗纠纷。常规固定法因固定范围小, 患儿转动时易滑脱;3 M弹力绷带固定法由于固定长度增长, 更加牢固, 不易滑脱。
3.3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皮肤娇嫩, 容易压伤, 3 M弹力绷带固定法由于受力面积增加, 应在双侧面颊粘贴水胶体敷料,减小摩擦力, 使患儿舒适。水胶体敷料材质柔软透气, 无毒无色, 对皮肤无任何刺激, 并与皮肤保持一致, 固定后可减少患儿鼻部局部皮肤的压迫感, 有利于患儿舒适, 减少对鼻孔及鼻中隔的损害, 保证了患儿局部皮肤的完整性, 避免了频繁除去鼻塞观察局部皮肤受压情况的操作[3]。
3.4 在双腔鼻导管留置期间, 应及时观察鼻腔黏膜情况及有无分泌物, 及时吸痰,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鼻塞管分泌物, 防止管腔堵塞, 每24小时更换双腔鼻导管1次。
3.5 两组双腔鼻导管固定方法比较, 对照组2 h管道滑脱例数37例, 滑脱率为52.86%, 实验组2 h管道滑脱例数8例,滑脱率为1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M弹力绷带固定法效果显著, 局部无压红、坏死现象, 值得临床推广。
[1]唐业兴.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意外拔管原因与应对措施.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11):64.
[2]徐君, 李勤, 卜源芬.2种鼻导管吸氧方式氧疗效果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7):61-62.
[3]时富枝, 赵磊, 卢瑞存, 等.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1,25(8):2034-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