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是指以口腔黏膜红斑或溃疡为表现的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和溃疡反应。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极为常见, 据相关报道, 在化疗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为70%~90%[1], 常导致患者进食、言语和睡眠困难,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对原发病治疗计划的依从性。本研究将整体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与护理中,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科住院化疗的患者76例, 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63.40 ±9.02)岁, 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38例, 其中男24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2.70±8.05)岁, 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应用口腔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者收入研究前均无口腔疾病或口腔溃疡,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化疗前做好口腔健康宣教, 予口腔护理液3次/d, 20 ml/次, 含漱3~5 min常规护理, 并合理饮食, 防止口腔损伤;对于已发生口腔黏膜炎, 疼痛明显者,予口含小冰块缓解疼痛和口干, 或遵医嘱予进食前在生理盐水中加入2%利多卡因漱口。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 化疗前及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已发生OM者, 根据OM发生机制针对不同的OM阶段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 以7 d为1个疗程, 治疗护理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天按口腔黏膜评估标准(OAG)进行评估, 制定OAG评估量表, 评估条目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化疗方案、口腔pH值、疼痛情况、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化疗反应、口腔溃疡情况等[2]。
1.3 观察评价指标 按口腔黏膜OAG进行评估, 每天观察记录患者口腔卫生情况、治疗护理干预措施、OAG评估分级和OM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OM发生率及OM持续时间比较[n (%), ±s]
表1 两组患者OM发生率及OM持续时间比较[n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1
组别 例数 OM发生率 OM持续时间(d)对照组 38 8(21.05)10.5±2.5观察组 38 2(5.26)a 4.5±1.5b P<0.05 <0.01
3.1 确定危险因素 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 包括与患者相关、与化疗相关的危险因素[2]。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和酗酒等。女性、年龄高于50岁的中老年人OM发生率高, 吸烟和酗酒也是OM的危险因素;化疗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接受抗代谢药物如氟尿嘧啶(5-FU)、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评估, 调整护理工作, 使护理工作具有目的性、重点性和计划性, 从而为具体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2 预防OM的发生 包括患者在接受化疗前积极处理口腔疾患, 指导患者养成早晚刷牙习惯, 注意选用软毛牙刷,饭后漱口, 避免食用刺激性强和坚硬的食物, 饮食均衡, 保证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本研究应用整体护理措施效果可观, 观察组OM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积极评价护理效果, 调整护理措施 本研究根据口腔黏膜OAG制定OAG评估量表, 了解患者健康宣教的掌握程度、口腔卫生情况、OM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持续时间和痊愈情况等, 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OM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 本研究通过危险因素评估、OM预防、口腔黏膜评估以及护理措施反馈性调整的整体护理措施干预, 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可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1]Cawley, Margaret M, Laura M, et al.Current trends in managing oral mucositis.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2012, 9(5):584-592.
[2]田同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 14(2):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