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辉
摘要:突破传统的企业共生关系视角,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审视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和治理问题。根据企业共生关系性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分为多元化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两种不同类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多元共生模式下的企业间共生关系以契约关系为主,而一体共生模式的企业间的共生链接关系主要为产权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共同体关系和共同治理思想,构建了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模型,包括核心网络层、支持网络层和环境网络层三个层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和贵糖集团生态产业链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与贵糖生态产业链相比,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较多,联系紧密,存在较多的资源传递渠道,且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较高异质性。基于典型案例分析,认为在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应采取增强网络密度,降低网络中心势和核心成员集中度,增加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中心度,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组织合作联盟等治理策略。
关键词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分析;治理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11-0120-06
生态产业链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实践中,生态产业链既有受市场驱动自发形成的自组织模式,又有政府主导规划形成的人为规划模式。其中,自组织模式下的生态产业链更易获得成功,是未来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1]。在生态产业链研究方面,蔡小军等指出生态产业链形成过程是各主体寻求的一种制度安排[2]。韩玉堂和李风岐认为生态产业链链接受内在动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外在动力(政策支持、法制保障、技术支撑、社会监督)共同作用[3]。Korhonen强调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应保持循环性、多样性、本地化和渐进性等生态特征[4]。David&Pauline研究了影响生态产业链稳定的五个障碍性因素,指出建立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关系是生态产业链有效运行的关键[5]。Yamamoto et al应用输入输出分析(IOA)模型分析了日本钢铁产业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物流和能流[6]。整体来看,生态产业链相关主要集中在以企业共生关系为核心的形成机理、链接机制、构建方法、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尚缺乏对生态产业链治理的研究。
与一般产业系统不同, 生态产业链的运营要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个目标,具有半公益性质。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并不是企业单一力量驱动的结果,而是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环保组织、消费者和公众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合力形成的社会网络[2]。治理作为一种与生态产业链相适应的有效制度安排,是利益相关者间持续互动过程,能有效整合生态产业链的内外资源,增强生态产业系统的稳定性。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政府,中介机构等主体的重要作用,致使研究结论有失偏颇。本文突破传统的企业共生关系研究视角,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自组织生态产业链进行社会网络关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确保生态产业系统的高效、稳定。
1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类型
自组织生态产业链是生态产业发展实践的最早形态,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基于对生产要素的共同需求而自发形成的生态产业链网结构。与人为规划的生态产业链不同,自组织生态产业链以共生企业为核心,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系统柔性。
根据企业共生关系性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可分为多元化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两种共生类型。其中,多元化共生模式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间共生形成的生态产业链,通过缔结商业契约形成共生链接,以契约关系为主,例如卡伦堡生态产业链。这种共生链接强度较弱,企业可以随时根据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做出链接与否的决定。因此,多元化共生关系网络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出于对自身技术保护考虑,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且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主要采用外在治理方式,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通过利益分配、信任等机制进行价值链条上的纵向治理。
一体化共生模式则是具有复合实体共生性质的生态产业链,企业多数隶属于同一集团公司,企业产权归集团公司所有,例如贵糖集团生态产业链。集团公司根据生态产业系统构建需要,建立起下属企业间的共生链接关系,以产权关系为主体。共生链接与否的决定主要听命于集团行政指令,具有较强的链接强度和封闭性,主要限定在集团公司内部。由于属于同一集团公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顾虑较少,信息共享程度较高,交易成本低,机会主义行为也较少。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内部治理方式,通过政策机制、产权机制等手段开展横向治理。
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模型
2.1利益共同体关系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思想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体(个人或群体)和被组织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主体都应受到重视。Heeres等认为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有赖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组织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1]。Cté也认为在政府、社区组织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基础上构建的生态产业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7]。Grip et al对北欧地区的两个生态产业案例分析后,认为产业、社区、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是生态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8]。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观点、利益和目标等冲突,加之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苏敬勤认为生态产业网络应重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 强调政府、民众、环保协会等主体的作用[9]。邓汉慧指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有利于形成互惠共生的利益相关者关系[10]。因此,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共生关系,利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思想对生态产业链进行治理,以实现多赢目标。
2.2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模型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世界是由关系构成的特定网络结构,关系是各类资源流动的渠道。自组织生态产业链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中间性关系网络组织,包含物质或能量交换关系、资金和技术投入使用关系、信息交流关系
等多种关系。根据关系性质不同,本文将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分为核心网络层、支持网络层和环境网络层三个层次(见图1)。其中,核心网络层是由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构成的以企业共生关系为核心的关系网络。以副产品或废物交换为基础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通过企业间共生关系进行传递。各级政府、营利组织和消费者构成了生态产业网络的支持层,通过投入资金、信息、技术为生态产业网络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非营利组织、媒体和社区民众主要以信息为媒介对生态产业链提供舆论监督和支持,构成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的环境层。
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的本质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从网络密度和网络凝聚力、平均距离、核心边缘结构、节点中心度以及结构洞等方面来表征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地位以及相互间关系。当然,由于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的多元化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在共生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也会存在明显差异。
3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本文分别选用最具代表性的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和贵糖集团生态产业链为案例,研究其社会网络整体网结构特征。为系统分析这两个生态产业链的社会关系,将综合考虑生态产业链中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交换关系。根据关系重要程度的不同,将生态产业链的社会关系分为三类,分别用符号◎、△、〇来表示。符号◎表示强关联,主要涉及企业间的物质流或能量流交换。符号△表示中等关联程度,主要涉及政府、营利组织、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或技术流。符号〇表示弱关联,主要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流交换关系。符号◎△〇之
Asnaes发电厂
Statoil炼油厂(蒸汽,资金,信息),Aaborg Portland水泥厂(飞灰,信息),Gyproc石膏板厂(石膏,信息),Asnaes养鱼场(供热,信息),Novo Nordisk生物公司(蒸汽,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供热,信息)
酵母菌厂
Novo Nordisk生物公司(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酵母产品,信息)
Statoil炼油厂
Asnaes发电厂(废水和废气,资金,信息),Gyproc石膏板厂(丁烷气体,信息),Kemira肥料厂(熔融硫,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燃油,信息)
Kemira肥料厂
Statoil炼油厂(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化肥,信息)
Aaborg Portland水泥厂
Asnaes发电厂(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水泥,信息)
矿产企业
A/S Bioteknisk Jordrens土壤修复公司(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矿产,信息)
Gyproc石膏板厂
Asnaes发电厂(资金,信息),Statoil炼油厂(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石膏板,信息)
农场
Novo Nordisk生物公司(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农产品,信息)
Novo Nordisk生物公司
Asnaes发电厂(资金,信息),农场(淤泥,信息),酵母菌厂(废弃细菌,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药品,信息)
政府
各企业(政策信息,基础建设资金)
Asnaes养鱼场
Asnaes发电厂(资金,信息),政府(税金,信息),消费者(鱼,信息)
社区居民
A/S Bioteknisk Jordrens土壤修复公司(下水道淤泥),各企业(信息)
A/S Bioteknisk土壤修复公司
矿产企业(填埋用土,信息),政府(税金,信息)
消费者
各企业及农场(资金,信息)
合作协会
各企业及政府(信息)
注:关联方的括号信息表示利益相关者对该关联方的资源输入情况
3.1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势分析
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社会网络密度为0.5,即存在50%的可能关系。贵糖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密度为0.395 6,即存在39.56%的可能关系。这说明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内部的网络连接密度要高于贵糖生态产业链,意味着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之间有较多的合作,较强的信任度,较多的资源传递渠道,较好的网络凝聚力(卡伦堡和贵糖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凝聚力分别为0.75,0.70)。同时,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网络中心势为39.07%,高于贵糖生态产业链的29.06%,说明其网络集中趋势要大于贵糖生态产业链,这与对两案例网络平均距离的测度相吻合。平均距离能够反映网络连接关系和网络上各要素资源传递的便捷水平。卡伦堡生态网络平均距离为1.50,小于贵糖生态网络平均距离1.60,说明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网络连接关系较强,而强连接有助于信息、技术、资金等资源的获取和传递。
3.2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是一种中间密、外围稀疏的特殊结构,反映了关联关系的分布状况。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是最有效率、最可能持续发展的结构。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基尼系数为0.356,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0.3-0.4之间),说明节点间的关联比较均衡。相关性为0.561,异质性为0.033,推荐的核心成员数量为4,分别为Asnaes发电厂、Statoil炼油厂、政府和消费者,说明该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不太明显,而集中度(Concentration)达到了0.878,意味着网络中心向这四个核心成员高度聚集。
贵糖生态产业链的基尼系数为0.315,也处于较合理范围,节点间的关联比较均衡。相关性为0.529,异质性为0.025,核心成员数量为6,分别为制糖厂、集团公司、发电厂、酿酒厂、蔗田农民和消费者,说明该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不明显。而集中度达到了0.811,网络中心向这六个核心成员高度聚集。
3.3节点的中心度和权力值分析
度数中心度重点关注节点与其他节点发生关联关系的能力。在卡伦堡生态产业链中,度数中心度较大的有消费者(74)、Asnaes发电厂(57)、政府(55)和Statoil炼油厂(39),这些节点的交际能力较强。贵糖生态产业链中度数中心度较大的分别为消费者(60)、制糖厂(55)和集团公司(51)。由于两网络都是受市场驱动形成的,消费者作用明显。
中间中心度表示网络中任意两点经过该点的最短路径的次数,反映了该点的交际控制能力。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中中间中心度较大分别为政府(35.389)、消费者(28.283)、合作协会(25.533)和Asnaes发电厂(6.206),贵糖生态产业链的社会网络中中间中心度较大的分别为集团公司(66.083)、消费者(22.583)、制糖厂(6.833),说明这些点连接两群体的可能性较大,对关键通道的控制和协调作用较大,能够控制资源流动。
接近中心度关注节点在社会网络活动中受其他节点控制的程度,有外向度和内向度两个测量指标。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居民具有较高的外向度和较低的内向度,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贵糖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则没有呈现独立性比较强的节点。
节点权力值反映了该点在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中权力值较大分别为Asnaes发电厂(57)、政府(55)、消费者(52)和Statoil炼油厂(39)。贵糖生态产业链的社会网络中权力值较大的分别为集团公司(51)、制糖厂(50)、消费者(40)和发电厂(32),说明这些节点在社会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3.4结构洞分析
从Ucinet软件对两网络结构洞的运行结果来看,在卡伦堡生态产业链中,消费者具有最高的有效规模(9.919)和效率(0.763),最低的限制度(0.282),较低的等级度(0.129)。其余具有较高有效规模的节点是政府(9.900)、合作协会(8.977)和Asnaes发电厂(5.204)。这些具有较高有效规模的利益相关者处于网络核心地位。而具有较高限制度的农场(0.781)、A/S Bioteknisk土壤修复公司(0.777)、酵母菌厂(0.756)则处于网络边缘地位。
贵糖生态产业链中集团公司具有最高的有效规模(9.499)和效率(0.731),最低的限制度(0.287),较低的等级度(0.102)。其次具有较高有效规模的节点是消费者(6.966)和制糖厂(4.333)。具有较高限制度的是银行(1.125)和区环保协会(0.929)。
3.5两案例网络结构特征比较
(1)网络密度和网络凝聚力方面。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密度和网络凝聚力均高于贵糖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密度,说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较多,联系紧密,存在较多的资源传递渠道。因此,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之间更容易基于市场利益开展合作。同时,贵糖生态产业链低的网络凝聚力,说明基于行政指令运作模式无法与市场化运作模式相媲美。
(2)平均距离方面。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平均距离略小于贵糖生态产业链,说明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连接关系较强,资源要素的传递更便捷。
(3)核心边缘结构方面。两个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关联都比较均衡,没有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但是,卡伦堡生态产业链主要围绕Asnaes发电厂高度聚焦,核心企业作用明显,在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不稳定性,并且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异质性高于贵糖生态产业链。
(4)节点中心度方面。由于卡伦堡生态产业链和贵糖生态产业链都是受市场驱动自发形成的,消费者的引致作用明显。此外,政府在卡伦堡生态产业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说明西方完善的生态法律制度的长期监督引导作用比我国政府的短期资金支持作用更突出。
(5)结构洞方面。卡伦堡生态产业链中的消费者、政府、合作协会和Asnaes发电厂处于核心地位,占据较多的桥梁位置,能够跨越结构洞获取比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多的资源,并创造效益。而贵糖生态产业链中的集团公司、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银行和区环保协会处于边缘地位。发达国家自治性、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组织(例如协会)能够在生态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发展缓慢的第三方组织尚不能给予生态产业链有效的支持。
4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治理策略
(1)增强网络密度。增强生态产业链的社会网络密度是均衡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关系,稳定生态产业链的有效策略。生态产业链的网络密度越大,意味着利益相关者之间关联数量越多,相互之间联系越紧密,整个网络的影响力也越大,能够增强对单个利益相关者的约束力,并能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生态产业链中来。同时,关联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部分核心主体(企业或政府)的影响力,避免出现一枝独大现象。因此,应积极发掘市场需求,开拓新项目,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生态产业链网络中来,并鼓励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的大力参与和支持。
(2)降低网络中心势和核心成员集中度。当关联关系相对集中于少数利益相关者时,容易形成一种集权式结构,不利于资金、信息等资源在整条生态产业链中顺畅流动。核心成员集中度越大,核心成员的权力优势越明显,很容易掌控网络的运行和发展方向。因此,降低网络中心势和核心成员集中度是稳定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策略。两案例网络的核心成员集中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卡伦堡生态产业链的关联关系高度集中在Asnaes发电厂和Statoil炼油厂两个企业,不利于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
(3)增加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中心度。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会逐渐对网络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依赖性,很容易形成关系和资源的路径依赖,不利于生态产业链网络组织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适当提高生态产业链网络中重要利益相关者对网络关键资源的控制,减少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依赖。同时,应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提高银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从而为生态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新项目咨询等支持性服务。
(4)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关联关系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洞。占据结构洞位置的利益相关者能够从多条路径获取其他信息相关者的信息等资源,是资源集散中心。此外,由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利益相关者占据着关键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资源的流动方向。因此,占据结构洞位置是利益相关者巩固和发展其网络地位的有效手段,应该通过增加新项目等形式拓展网络参与者,增加网络结构洞。
(5)组织合作联盟,增强联合性。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会设法与网络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网络中形成一定的特权地位,以维护其自身利益。这种合作治理策略会引起网络结构特征的某些变化。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代表民众利益的政府和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之间可以组建策略合作联盟,以有效控制重要的网络资源,达到提升自身网络地位,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等目的。
5结束语
本文突破传统的企业共生关系视角,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审视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和治理问题。研究表明,将政府、协会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纳入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是必要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很好阐释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关系,分析客观、简便。然而,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例如生态产业链物质关系和非物质关系的量化、整合,利益相关者间联盟关系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等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尹建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eeres R R, Vermeulen W J V, De Walle F B.Ecoindustrial Park Initiatives in the USA and the Netherlands:First Lesson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4,(12): 985-995.
[2]蔡小军,李双杰,刘启浩.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J].软科学,2006,(3):12-15.[Cei Xiaojun, Li Shuangjie, Liu Qihao.Study on Establish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Symbiotic Industry Chain in Ecoindustry Parks[J].Soft Science,2006,(3):12-15.]
[3]韩玉堂,李凤岐.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探析[J].环境保护,2009,(2B):30-32.[Han Yutang, Li Fengqi.Dynamic Mechanisms of Linking for Ecoindustrial Chain[J].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09,(2B):30-32.]
[4]Korhonen 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9:253-259.
[5]David G,Pauline D.Reflections on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Through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683-1695.
[6]Yamamoto Y, Yoshida N, Morioka T, et al .Material Flow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teel Production Industry Using Waste Inputoutput Model[J].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2007,63(4): 304-312.
[7]Cté R P, CohenRosenthal E.Designing Ecoindustrial Parks:A Synthesis of Some Experienc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8,(6):181-188.
[8]Grip C E, Erik S, Rikard G, et al.Industrial Ecology in Northern Areas.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C].4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ociety & Materials,2010:1-8.
[9]苏敬勤,刁晓纯.基于产业生态网络的中国产业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54-157.[Su Jinqing, DiaoXiaochun.Research on Chines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industrial Network[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7,(12):154-157.]
[10]邓汉慧,张子刚.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J].科研管理,2006,27(1):85-90.[Deng Hanhui, Zhang Zigang.The Model on the Core Stake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6,27(1):85-90.]
[11]Xu D W,Wang Z Y,Xie C X.Industrial Symbiotic Link between Busines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to Denmark Kalundborg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Example[J].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24(1) : 63-66.
[12]Han L,Song T,Tong L J.Models of Typical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References to Chin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6,26(2):237-243.
(3)增加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中心度。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会逐渐对网络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依赖性,很容易形成关系和资源的路径依赖,不利于生态产业链网络组织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适当提高生态产业链网络中重要利益相关者对网络关键资源的控制,减少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依赖。同时,应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提高银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从而为生态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新项目咨询等支持性服务。
(4)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关联关系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洞。占据结构洞位置的利益相关者能够从多条路径获取其他信息相关者的信息等资源,是资源集散中心。此外,由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利益相关者占据着关键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资源的流动方向。因此,占据结构洞位置是利益相关者巩固和发展其网络地位的有效手段,应该通过增加新项目等形式拓展网络参与者,增加网络结构洞。
(5)组织合作联盟,增强联合性。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会设法与网络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网络中形成一定的特权地位,以维护其自身利益。这种合作治理策略会引起网络结构特征的某些变化。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代表民众利益的政府和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之间可以组建策略合作联盟,以有效控制重要的网络资源,达到提升自身网络地位,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等目的。
5结束语
本文突破传统的企业共生关系视角,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审视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和治理问题。研究表明,将政府、协会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纳入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是必要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很好阐释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关系,分析客观、简便。然而,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例如生态产业链物质关系和非物质关系的量化、整合,利益相关者间联盟关系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等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尹建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eeres R R, Vermeulen W J V, De Walle F B.Ecoindustrial Park Initiatives in the USA and the Netherlands:First Lesson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4,(12): 985-995.
[2]蔡小军,李双杰,刘启浩.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J].软科学,2006,(3):12-15.[Cei Xiaojun, Li Shuangjie, Liu Qihao.Study on Establish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Symbiotic Industry Chain in Ecoindustry Parks[J].Soft Science,2006,(3):12-15.]
[3]韩玉堂,李凤岐.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探析[J].环境保护,2009,(2B):30-32.[Han Yutang, Li Fengqi.Dynamic Mechanisms of Linking for Ecoindustrial Chain[J].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09,(2B):30-32.]
[4]Korhonen 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9:253-259.
[5]David G,Pauline D.Reflections on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Through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683-1695.
[6]Yamamoto Y, Yoshida N, Morioka T, et al .Material Flow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teel Production Industry Using Waste Inputoutput Model[J].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2007,63(4): 304-312.
[7]Cté R P, CohenRosenthal E.Designing Ecoindustrial Parks:A Synthesis of Some Experienc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8,(6):181-188.
[8]Grip C E, Erik S, Rikard G, et al.Industrial Ecology in Northern Areas.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C].4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ociety & Materials,2010:1-8.
[9]苏敬勤,刁晓纯.基于产业生态网络的中国产业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54-157.[Su Jinqing, DiaoXiaochun.Research on Chines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industrial Network[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7,(12):154-157.]
[10]邓汉慧,张子刚.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J].科研管理,2006,27(1):85-90.[Deng Hanhui, Zhang Zigang.The Model on the Core Stake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6,27(1):85-90.]
[11]Xu D W,Wang Z Y,Xie C X.Industrial Symbiotic Link between Busines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to Denmark Kalundborg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Example[J].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24(1) : 63-66.
[12]Han L,Song T,Tong L J.Models of Typical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References to Chin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6,26(2):237-243.
(3)增加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中心度。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会逐渐对网络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依赖性,很容易形成关系和资源的路径依赖,不利于生态产业链网络组织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适当提高生态产业链网络中重要利益相关者对网络关键资源的控制,减少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依赖。同时,应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提高银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从而为生态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新项目咨询等支持性服务。
(4)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社会网络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关联关系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洞。占据结构洞位置的利益相关者能够从多条路径获取其他信息相关者的信息等资源,是资源集散中心。此外,由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利益相关者占据着关键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资源的流动方向。因此,占据结构洞位置是利益相关者巩固和发展其网络地位的有效手段,应该通过增加新项目等形式拓展网络参与者,增加网络结构洞。
(5)组织合作联盟,增强联合性。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会设法与网络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网络中形成一定的特权地位,以维护其自身利益。这种合作治理策略会引起网络结构特征的某些变化。在自组织生态产业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代表民众利益的政府和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之间可以组建策略合作联盟,以有效控制重要的网络资源,达到提升自身网络地位,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等目的。
5结束语
本文突破传统的企业共生关系视角,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审视自组织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和治理问题。研究表明,将政府、协会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纳入生态产业链网络结构是必要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很好阐释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关系,分析客观、简便。然而,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例如生态产业链物质关系和非物质关系的量化、整合,利益相关者间联盟关系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等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尹建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eeres R R, Vermeulen W J V, De Walle F B.Ecoindustrial Park Initiatives in the USA and the Netherlands:First Lesson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4,(12): 985-995.
[2]蔡小军,李双杰,刘启浩.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J].软科学,2006,(3):12-15.[Cei Xiaojun, Li Shuangjie, Liu Qihao.Study on Establish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Symbiotic Industry Chain in Ecoindustry Parks[J].Soft Science,2006,(3):12-15.]
[3]韩玉堂,李凤岐.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探析[J].环境保护,2009,(2B):30-32.[Han Yutang, Li Fengqi.Dynamic Mechanisms of Linking for Ecoindustrial Chain[J].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09,(2B):30-32.]
[4]Korhonen 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9:253-259.
[5]David G,Pauline D.Reflections on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Through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683-1695.
[6]Yamamoto Y, Yoshida N, Morioka T, et al .Material Flow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teel Production Industry Using Waste Inputoutput Model[J].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2007,63(4): 304-312.
[7]Cté R P, CohenRosenthal E.Designing Ecoindustrial Parks:A Synthesis of Some Experienc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8,(6):181-188.
[8]Grip C E, Erik S, Rikard G, et al.Industrial Ecology in Northern Areas.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C].4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ociety & Materials,2010:1-8.
[9]苏敬勤,刁晓纯.基于产业生态网络的中国产业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54-157.[Su Jinqing, DiaoXiaochun.Research on Chines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industrial Network[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7,(12):154-157.]
[10]邓汉慧,张子刚.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J].科研管理,2006,27(1):85-90.[Deng Hanhui, Zhang Zigang.The Model on the Core Stake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6,27(1):85-90.]
[11]Xu D W,Wang Z Y,Xie C X.Industrial Symbiotic Link between Busines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to Denmark Kalundborg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Example[J].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24(1) : 63-66.
[12]Han L,Song T,Tong L J.Models of Typical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References to Chin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6,26(2):2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