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红,杨 晨,肖敬玲,赵国红
(北京市密云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大中分子毒素滞留,以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症。慢性肾衰竭发展的终末阶段即为尿毒症,亦称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ESRD患者必须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是ESRD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ESRD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其中医证候特点是临床辨证施治的关键。目前,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证候研究尚无统一的规范,亟需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20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证候横断面的初步研究,以期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于密云中医医院及密云县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ESRD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64例,男女比例:0.875;年龄最小26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4.56±12.37)岁;透析频次最短8个月,最长64个月,平均病程(49.46±32.53)月;在原发病中,高血压肾病44例,糖尿病肾病3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药物损害导致间质性肾炎9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原因不详者17例。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肾脏病学会CKD定义:(1)肾脏损害≥3个月(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病理学检查异常),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 ml·min-1·1.73 m-2)异常。(2)GFR<60≥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害证据。其中CKD 5期表现为肾衰竭,GFR范围为<15 ml·min-1·1.73 m-2(或透析)[1]。GFR 值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院研发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eGFR公式[2]计算。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本证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5种中医证候,标证分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5种。
本证:(1)脾肾气虚证。主症: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2)肝肾阴虚证。主症: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3)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4)气阴两虚。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5)阴阳两虚。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以上证型诊断需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即可。
标证:(1)湿浊证: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厚腻。(2)湿热证:主症: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次症: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黄腻。(3)水气证:主症:水肿,胸水,腹水。(4)血瘀证:主症:面色晦暗,腰痛。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5)风动证:主症:手足搐搦,抽搐痉厥。
1.2.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在我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透析频次2~4次/周;年龄在18~80岁;调查合作,病例资料完整、准确。
1.2.4 排除标准 诱导透析及不规律透析的患者;合并有合并有心、脑、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近期有手术、严重感染或肿瘤的患者;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及资料不全者。
基础治疗:包括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方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降压治疗;纠正贫血等。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频次2~4次/周,每次4 h。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根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证候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出中医证候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临床资料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就诊及治疗史、基本症状(主症、次症)、舌象、脉象、血压等,建立数据库。
表1显示,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一中医证候本证比较,脾肾气虚型(30.8%)、脾肾阳虚型(37.0%)与气阴两虚型(8.0%)、肝肾阴虚型(9.0%)及阴阳两虚型(1.0%)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2个证型是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本证的主要分布类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一中医证候标证比较,血瘀证(32.0%)与湿浊证(5.0%)、湿热证(5.0%)、风动证(4.0%)及水气证(8.0%)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瘀证是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标证的主要分布类型。
表2显示,120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组合情况比较,脾肾气虚兼血瘀型为11例,脾肾阳虚型兼血瘀证为15例,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脾肾气虚兼血瘀证和脾肾阳虚兼血瘀证是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组合情况的主要分布类型。
表1 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一中医证候分布(n=120)
表2 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组合情况(n=120)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无相应病名,据其临床演变过程属于中医学的溺毒、呃逆、关格、癃闭、肾风、水肿、虚劳、肾劳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三脏,后期可及心、肺。血液透析作为肾功能衰竭的替代治疗手段,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从而出现中医证候学改变[4]。
本研究资料显示,密云地区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脾肾阳虚、脾肾气虚为主。我们认为肾脏病内因在于肾元不足,ESRD患者,肾气必虚,而肾为先天之本,肾亏日久,命门火衰,脾土失于温煦,则脾气(阳)亦虚;脾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全身,气血生化乏源.致使肾气(阳)益虚,终至脾肾气(阳)虚。亦有文献[5]证实尿素氮、血肌酐等中分子毒素具有损伤人体阳气的作用,可导致阳虚证显著并加重,最终导致脾肾阳虚,故脾肾气(阳)虚,贯彻始终。标实证则集中体现为血瘀,气虚血运无力,阳虚寒凝均可致血瘀,久病入络,新病也常入络成为血瘀,虚、湿、毒都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治疗该病应抓住上述病机特点,然后进行辨证论治,对于本虚证应以健脾补肾温阳为主,对于标实证则应以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法可早期、持续使用,不必拘于瘀血之象。
综上所述,探求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其目前临床上中医中药治疗的常用方法找到数据支持。对于已经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医治疗应当根据其病机特点,注意以培本固元、健脾益气、补肾温阳为主,重视活血化瘀,兼顾利水、化湿、降浊等治疗,从而提高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纳入病例较少,今后拟在临床中进行前瞻性的、多中心对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患者的证型分布及其证型演变规律的总结归纳,以其进一步指导临床。
[1]LeveyAS,EckardtKU,TsukamotoY,et a.l Definitionand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Kidney Int,2005,67(6):2089-2100.
[2]MaYC,Li Z,Chen JH,et a.l Modifi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stimating equation for Chinese patients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Soc Nephrol,2006,17(10):2937-294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4.
[4]李燕林,赖海标.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6):333-335.
[5]马济佩,何立群,郑平东.慢性肾衰患者尿毒症毒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5,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