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探索

2014-12-01 17:05马林卫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马林卫

摘 要:针对一些工科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需要等问题,工程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通过创建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实行学分互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材、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等措施来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专业;卓越人才;人才培养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传授与验证系统化的知识,而对于工程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则显得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够。工程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社会认知和积极的创新追求精神,使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工程师。十多年来,经过高校的扩招、合并以及师资队伍的换代交替,特别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模式的快速转型,工科大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就业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大学生对此深感无奈。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企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相关工作经验的背后,可以看到高校实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高校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重新审视目前实践教学的模式非常必要。

二、卓越人才培养中的有关措施

卓越人才培养是国家近几年才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要一定的保证措施。

1.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模式

学校应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确保学生有本科生阶段约一年的在企业学习培训时间。

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始终保持对市场和企业的高敏感度,强调企业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突出社会对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育,按照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

3.实行学分互换

学生去企业实习要经过学生个人申请和企业测试的双向选择。对参加产学合作培养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实习是一门课程,经过一定的时段后,学生要完成一份报告,考核合格方能取得产学合作教育学分。考核时应该采取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考核的方式,报告通不过审核者将不能取得该学分。此外,根据学生在企业的考核结果,学分可以上下浮动,而且该学分可以顶替其他专业任选课程。

4.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能力

第一,学校应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优先聘任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担任专业学习阶段的教学工作。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应聘请合适的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第二,对缺乏工程经历的教师,学校应创造条件,派其到企业去参加工程实践。第三,学校应加大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工程技术人才,积极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到学校。将专职与兼职相互结合,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5.课程内容整合

传统的课程内容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结构。原有的课程,特别是教材内容,大多自成体系,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较多,由于课时等问题,每门课都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传统的课程内容往往忽略了知识上的内在联系,这样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

6.提高教材的适应性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设计是否具有吸引力,是能否开启学生兴趣与求知欲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教材在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的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综合性的案例和结合实际项目的教学并不多,所以主要采取了讲授法。这种方法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问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因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探寻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

总之,工程应用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几方面共同努力,需要不断开拓思路和创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4-5.

[2]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及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40-14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