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瑶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荆州434000)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病情重、病势急且复杂多变,死亡率极高,因此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积极有效地进行护理,但是如何护理是临床难点[1]。因采用传统的急救流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抢救,患者死亡率达49.5%,为此科室不断改进急救流程,于2012年1月制定了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的临床快捷路径,并予以实施,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降低了患者的伤残率和致死率。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男性50例,女性2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7±9.2)岁。纳入标准:因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1h内入院;患者昏迷,有颅内高压症状如恶心、呕吐,肢体出现相应的病理征;影像学CT检查均示颅内出血。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抽取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抽取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急救护理流程的制定。根据传统的脑外伤的抢救流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该病急救护理流程表,患者送入急诊科抢救室开始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一般由2名护士完成抢救与记录,完成一项后打勾并由执行护士签名。见表1。
实验组快捷路径的制定。根据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快捷路径结合急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后付费原则),所有过程由2名医生,2名护士进行抢救,由1名护士按表2先行急救,并及时通知医生,另1名护士在协助抢救的同时负责记录患者抢救护理快捷路径表,每完成一项均记录一项,填写确切时间并签名。抢救结束后,统计抢救时间及患者转归,以便统计相关数据。见表2。
实验组患者在急诊科急救处理后送病房、手术室或介入室的时间(30~3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8~70 min),见表1和表2。实验组38例中,抢救有效29例,死亡9例;对照组33例中,抢救有效17例,死亡16例,成活率提高了24.8%。实验组抢救成功率(76.3%)高于对照组(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流程表
表2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快捷路径表
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病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病死率达30%~50%[2],所以争分夺秒的抢救显得极其重要。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抢救效率,科室不断改进急救流程,制定了重型颅脑损伤的快捷路径并开展实施。实验证明,快捷路径与对照组传统的急救流程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表1和表2的比较,流程上更加简便实用,实验组快捷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实用时间较对照组常规急救流程实用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成活率提高了24.8%,说明快捷路径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工作后,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快捷路径简捷、合理、实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成功,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经济压力[3]。故患者入院后,家属情绪焦虑不安,在采用传统的急救流程时常因要家属交检查费和住院费引起争吵。快捷路径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原则,患者安置好后再补办住院手续,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避免在急诊科与家属因费用引起冲突,影响抢救质量。实施急救快捷路径后,急诊科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8%。快捷路径简单易行且方便记忆,科室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尤其是低年资护士,规范易行的快捷路径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科室的急救能力得到了提高。
[1]李咏霞 .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6):87-88.
[2]只达石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3]张姮,沈宁 .颅脑损伤患者家庭健康的研究现状 [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6-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