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仕保
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遵循课程标准和说明与检测的要求,立足基础,注重能力,渗透德育,难易适当,既严谨规范又不失活泼灵动,既延续经典又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试题情境的选取和加工,可谓视角独特、丰富多彩、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就此谈几点个人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引发广大同仁深入探讨之功效。
一、贴近时代,关注生活
品德即生活,生活即课程。思想品德课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才能真正起到为学生成长奠基的作用。打开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你会看到许多鲜活的试题情境:河南“活雷锋”们的事迹、大学生创业的身影、形形色色的消费安全问题、字母词对汉语的侵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美好前景……一股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考生甚至忘记了自己正在考试,仿佛置身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去感悟、探究和辨析。这样的试题情境不仅有利于消除考生的紧张心理,也有利于准确考查考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
二、大气厚重,意境深远
关注重大主题是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的一贯追求。品读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维护中国主权、追逐中国梦等诸多重大时政主题,还是“常回家看看”入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对待流行元素等生活主题,无不给人以大气厚重之感。它们或引导考生关注人类命运,增强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或引导考生传承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都很好地承载了传递正能量、立德树人的使命,闪耀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光彩。
三、取材广泛,内容多元
丰富多彩的情境设计能使试卷更加生动活泼,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受到众多命题者的青眯。纵观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取材广泛、情境多样,比如第1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为试题情境,第2题以我国近年来维护海权的多种举措为背景,第3题以对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的新闻述评为背景,第4题援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棚关条文作为试题情境,第10题还将富有特色的民居图片植入试题情境中……多样的情境让原本严肃的考卷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唯美画卷,不仅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而且也加深了试题的思维价值。
四、视角独特,回避猜题
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不仅是各级各类考试提高试题信度和区分度的通用做法,更是当前开卷考试条件下思想品德学科回避猜题、押题的重要法宝。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中的两道观察与思考题,虽然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常规考点,但“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新枝”,命题人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中国传统村落评选、提高考生的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能力等素材为试题情境进行设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充分实现了能力立意和避免死记硬背的命题初衷,也让一些习惯于猜题、押题的教师“无功而返”。这一命题思路对今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五、加强整合,信息丰富
近年来,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情境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围绕某一主题,命题人常常会选择多个相关情境素材,经过巧妙剪接,形成简洁流畅、内容丰富的试题情境材料。这种整合性的试题情境材料信息量很大,不仅能很好地考查考生概括、提炼情境材料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设置综合性问题,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2题仅是一道2分的选择题,但命题人围绕“我国捍卫海权”的主题,巧妙融合了“三沙市成立”、“我国向联合国提交划界案”、“《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发布”、“中国钓鱼。岛维权巡航”等四则情境,充分彰显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在考查考生把握材料主旨能力的同时,也对考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六、契合设问,和谐完美
虽然试题的考查功能最终是通过设问来实现的,但情境材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要与设问高度契合,二者共同服务于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情境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充分考虑了情境、设问、答案相互之间的契合性。如第10题设问“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评选的意义何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你有哪些设想”是从情境材料中自然引申出来的,情境材料反过来又为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必要的思维信息,试题的立意、设问和情境材料之间和谐一致、浑然一体。
试题离不开情境,巧设情境能够使试题增色不少。多彩情境迷人眼,精裁巧剪入题来。认真研读历年的中招真题,深刻领悟试题情境设置的经验和智慧,我们的研题和解题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