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琦
从2013年11月宣布暂停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关系协定开始,乌克兰国内政局就陷入动荡之中。2014年年初,乌克兰反对派控制了基辅,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并流亡俄罗斯。南部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很快就在俄罗斯军事力量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在“公投”之后并入俄罗斯。俄军旋即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与“克里米亚地方武装”一道将驻守在当地的乌克兰军队全部解除武装后予以遣返。而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三州也跟着宣布独立建国,哈尔科夫的“独立运动”很快被忠于基辅的军警部队镇压而暂时归于平静,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则建立了地方武装并与基辅临时政府控制的乌克兰国防军和新组建的“国民近卫军”持续交火。在提前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波罗申科当选为乌克兰新任总统。在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后,波罗申科政府随即宣布要武力收复闹独立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于是,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内战至今还在持续。2014年8月24日,乌克兰执政当局在基辅举行了“独立日”阅兵式和庆典,波罗申科总统宣布乌克兰正在进行“全民卫国战争”,并发誓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受阅部队据称将直接开往东部“反恐行动”战线……在这一幕幕的大活剧中,各种乌克兰独立后自行研制的新式武器纷纷登场亮相,走上或许是最后的演出舞台……
昙花一现的新枪
说起前苏联国家的轻武器,任何人都很容易想到AK系列突击步枪、PK系列通用机枪、SVD狙击步枪等等。不过作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工业强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可以生产一些西方式样的新型枪械。在2013年年底的莫斯科枪械展上,乌克兰就展出了AR系步枪式样的Z-15系列步枪。有资料表明,Z-15系列是乌克兰特许生产的德国HK416/HK417系列步枪。不过在乌克兰内战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Z-15步枪,唯一一次“疑似出场”的记录是在克里米亚事件中。克里米亚当地武装进入乌克兰驻军营地对乌军实施缴械时,一名武装人员手持一支显然是发射7.62×51毫米北约弹的AR系步枪,对拍摄的记者做出禁止摄影的手势,这大约是Z-15步枪唯一一个给人较深印象的瞬间。不确切的消息称,Z-15系列步枪的生产厂家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这也就难怪此后该枪就不再有什么出场机会了……
另外一种参加了莫斯科枪械展的乌克兰产新型步枪——Z-008系列步枪也露了一次脸,就是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当选后参观“乌克兰国产新式武器”时,展台上放着一排很有西方枪械特征的步枪,其中有一支很像SCAR的自动步枪应该就是Z-008系列的成员。Z-008采用了类似FN公司的SCAR和意大利伯莱塔公司AR-160步枪的五段折叠式枪托,看上去像是一支半自动步枪。与SCAR类似,Z08也可以采用多种口径的枪管和弹匣,包括0.243英寸民用弹、0.308英寸(7.62×51毫米)枪弹、6.5毫米格伦德尔弹、0.223英寸雷明顿弹等多种口径,由此可见该枪实际上更大的可能是最初面向民用市场的.当然既然战争开始了,自然都是要被送上战场的。
波罗申科还饶有兴趣地拿起一支款式新颖的狙击步枪摆出射击的POSE。从照片上看,该枪显然是一支栓动结构的狙击步枪,虽然看上去并没有采用浮动式枪管这个当代高精度狙击步枪的流行设计,但枪管护木上的长皮卡汀尼导轨和可调贴腮板的枪托都给人以人机功效很好的视觉印象。从配装的“大个子”弹匣上看,该枪的口径至少在0.338英寸以上,但从长度和消音器的大小上看,不像是12.7毫米的反器材步枪。一同展出的还有一支采用折叠枪托的栓动式狙击步枪和一支看上去像是大威力反器材步枪的狙击武器,另外还有一些乌克兰制造的手枪和冲锋枪,因为镜头太少而看不清楚。这些轻武器的设计初衷应该是与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如SV98、“罗巴耶夫”、“绿洲”M5000狙击步枪以及“绿洲”卡宾枪等竞争外贸市场的,如今都要被拿去打内战,其中的一些看上去还是样枪……
落寞的新式坦克和装甲车辆
70多年前,当第一批T-34坦克在属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哈尔科夫驶下生产线时,不久后即英年早逝的总设计师科什金还不知道,他的杰作会在卫国战争中成为碾压法西斯军队的红色铁骑。但他肯定更不会也不愿意知道,在21世纪,由哈尔科夫制造的T-64改进型、T-84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将以样车的身份,在内战中迎来它们的归宿……
在2008年乌克兰“庆祝独立17周年”阅兵式上,由T-84M坦克组成的方阵展示出了乌克兰作为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陆军强国的装甲战力。当时,T-84系列坦克不仅是乌克兰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也是在国际坦克市场上与俄罗斯T-90坦克形成有力竞争的对手,然而没过多久,尤先科政府和后来的亚努科维奇政府将乌克兰武器装备和军工生产设备大肆售卖。事到如今,T-84系列坦克在乌克兰内战中仅出场了两次!一次是在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后不久,乌克兰国防军在扎波罗热组建了一支“野战军团”,号称要去“驰援克里米亚驻军”(当然开进到半路上即告折返,转而去对付东部地区的“独立运动”了)。其中寥寥无几的几辆坦克,甚至鲜有两辆长得一模一样的(就是说它们大多数是莫罗佐夫设计局或者哈尔科夫工厂的试制样车),其中有一辆是T-84M的最新改进型号。不过有消息显示,当时所有各型T-84坦克的总和都没有超过50辆。在硬着头皮基本完成了泰国陆军的订单之后,T-84M也就只剩下这辆样车“一根独苗”了。而这辆T-84M改进型倒是很幸运地在与东部地区“民兵武装”的一次次交战中毫发无伤。其第二次出场就是在8月初“回师”基辅,弹压独立广场上再次发生的抗议活动。作为著名的T-64、T-80坦克家族的最后一脉,T-84系列坦克却要以这种方式结束其在生产国的服役生涯……
有消息显示,这辆T-84M改进型坦克是乌克兰在国际市场上推介该型坦克时,供客户测试用的样车。凭借这辆样车的表现,T-84M改进型争取到了泰国陆军的订单。与之前的T-84M相比,这批改进型坦克安装了新型焊接炮塔,在炮塔后部增加了尾舱,其设计思路可能与俄罗斯T-90AM坦克类似,试图以尾舱设计提高弹药的安全性并且配平加装各种附加装甲带来的炮塔增重。作为样车,这辆T-84M改进型的各种“附件”十分齐全:包括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挠性橡胶板的“三重防护”,以及乌克兰自行研制的“卫兵”主动防御系统。或许正因为这些齐全的防护配置,才使它在一次次冲突中存活至今。endprint
另一辆很有“乌克兰特色”的T-84系坦克大约就没这么好运了,这就是乌克兰设计制造的唯一一辆BTMP-84“步兵坦克”样车。BMPT-84“步兵坦克”是以T-84M坦克为基础,在其车体上“插入”一个搭乘5名步兵的舱段,从而使其成为集坦克与步兵战车功能于一身的特种坦克,也是苏东系坦克里极少见的采用7对负重轮的型号。拜6TD系列发动机及其配套动力包结构紧凑所赐,“塞”进了一个步兵舱的BMPT-84,后车体“隆起”的程度还不是很大。当然,由于发动机依然是后置的,因此BMPT-84并没有尾门,搭载的步兵必须从车体顶部的小门中进出,而且步兵舱内的空间十分狭小,舒适性就不用奢望了。BMPT-84和后来用T-72坦克车体改造而成的BMPT-72“步兵坦克”都未获得国际订单,两辆样车也就一直留在哈尔科夫。在目前透露的照片上,我们看到BTMP-84也装上了新型焊接炮塔……在东部“民间武装”公布的“战果”照片上,我们依稀能看到一辆有7对负重轮的坦克被击毁后烧焦的残骸,3名车组成员和几名步兵的尸体则横七竖八地倒在坦克残骸旁边……比这更糟糕的是,如今的哈尔科夫已经很难再生产新的T-84系列坦克,因为包括火控系统、复合装甲在内的很多关键设备还需要向俄罗斯采购。而据称,试产过125毫米2A46滑膛炮的巴顿冶金与有色金属研究院附属工厂则在东部“民间武装”的控制区内……
在基本卖光了库存的T-84、T-80UD和T-72系列坦克后,能留给乌克兰本国军队使用的坦克,绝大多数也就是已经显出老态的T-64系列了,而且绝大多数还是用老旧的T-64车体(不乏来自哈尔科夫“坦克坟场”上的“再生产品”)翻新改造而成的。无论是在一开始登场的“野战军团”里还是在波罗申科视察“乌克兰最新军工产品”时,形状各异的T-64改进型坦克虽说数量不多,但总能频频上镜,告诉全世界乌克兰还是有坦克部队的。
这些形状各异的T-64改进型坦克显然本是乌克兰推向国际市场的样车,其车体大多较原型没什么变化,只是炮塔变得各种各样,有的在爆反装甲外面加装了挠性橡胶板,显得很“圆滑”;有的还装备了可以遥控开火的14.5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其中,波罗申科在一辆“乌克兰自己造的最新型坦克”(他本人这么说)前面竖起大拇指的镜头给人以深刻印象。这辆看上去有些奇特的坦克上安装了倾斜角度很大的附加装甲,有可能是酚醛树脂浸润后的玻璃纤维板,再用含少量炸药成分的耐热橡胶结合起来,外面再包上金属板组成的膨胀装甲,但是防护效果远不能与复合装甲甚至爆炸式反应装甲相比了……这些改进型T-64都没有红外投线灯,可能是装备了热成像仪或微光夜视仪(由西方国家提供)的缘故,另外干扰弹发射装置的外形和排列方式既与T-64原型车有所不同,也和T-80UD及T-84系列坦克不大一样。这些T-64改进型坦克与老式T-64一起参与了对东部“民间武装”的攻击行动,有被击伤的,也有被击毁的。不过和老式T-64相比至少有一点是好的,就是目前还没被俘获。
此次对东部地区的“反恐行动”,乌克兰陆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损毁比例,不亚于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在格罗兹尼战役中遭受的惨重损失。可是俄罗斯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方面改造翻新T-72坦克,另一方面则设计制造了“杂糅”了T-72和T-80特点的T-90A坦克,由此开始了T-90系列坦克的研制进程。乌克兰的情况则更糟,因为苏联时期分散到相隔千里之外的工业布局,之前配属给T-64、T-80和T-84的很多关键部件如火控系统、复合装甲等,乌克兰都不能自产,过去从俄罗斯进口,如今有的只能用性能较次的产品替代,有的则干脆从哈尔科夫的“坦克坟场”上拆零件来用,甚至连理论上能造坦克炮的工厂如今都不在基辅政权的控制区内。于是,在2014年“独立日”阅兵式上,人们没有看到一辆坦克,乌克兰所有能开动的坦克都被送上了战场,去迎接未知的命运……
与坦克相比,步兵战车的情况略微好一些。库存的BMP-1、BMP-2步兵战车以及BMD-1、BMD-2伞兵战车不时被东部“民间武装”击毁和俘获,不过这或许也是半条好消息,至少说明数量较多,“损失得起”。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乌克兰政府军不断将卡车装上钢板和机枪、机炮,改造成“简易装甲车”上阵的场面。另外,哈尔科夫工厂以库存的T-64坦克车体改造而成的BTMP-64重型步兵战车也参加了“反恐”战斗,证据就是东部“民间武装”拍摄了该型战车被击毁后的残体。哈尔科夫工厂还新“生产”了一批BTR-4轮式步兵战车,并且改造了一些BTR-80轮式装甲车,它们不仅被用于攻打东部地区的战斗,还参加了基辅的阅兵式。
虽说是“新车”,但BTR-4实际上是由前苏联时期剩余的BTR-80轮式装甲车的“半成品”进行较大幅度改造而成的。乌克兰设计人员对BTR-80的车体动了个“大手术”,将发动机舱由后置改为中置,车体后部成为可以搭载6名步兵的步兵舱,并且设置了尾门,还加装了水上浮渡用的螺旋桨推进器。此外,BTR-4还装备了乌克兰自行研制的新型炮塔,炮塔上的武器包括1门带固定支架的30毫米机关炮、炮塔一侧的2枚“混血儿”或者新型“海盗”轻型反坦克导弹,但另一侧则是1个方盒子状的附加物体,不知有何玄机。
BTR-4有一些外销业绩,印尼和伊拉克各自采购了一些,但评价都不高,部分印尼订购的BTR-4还被基辅当局截留下来,交给乌军用来攻打东部地区的“民兵武装”。不过,乌克兰设计的那个在机关炮炮管外加装减震支架并且在侧面外挂反坦克导弹的新型炮塔倒是有一定市场,它不仅是乌克兰本国各型履带式和轮式步兵战车的标准“升级配置”,也为其他国家研制这类战车的炮塔提供了些有意义的参考……BTR-4在乌克兰内战中的表现倒是很活跃,既有被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作为“奖品”交给“有功车组”的,也有被东部“民间武装”俘获,调转炮口打自己人的。为了增强防御RPG-7等火箭筒类破甲武器的能力,乌克兰前线部队还在BTR-4炮塔和车体外焊接了简易的“格栅装甲”,据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endprint
除了BTR-4以外,乌克兰还对一些BTR-80轮式装甲输送车进行了改造,用这种新型炮塔替换了原来的14.5毫米机枪炮塔,炮塔两侧还各外挂了2枚轻型反坦克导弹。这些BTR-80改进型也参加了在基辅的阅兵式,不过在东部的战区倒是很少看到,或者说新的战车都不多,很多乌军部队甚至在使用更老式的BTR-70轮式输送车。在乌克兰内战中,双方的BTR都有不小的损失……
乌克兰的BTR-4和BTR-80改进型,本来应该是准备在国际市场上和俄罗斯BTR-90和BTR-82A竞争的。俄罗斯最终放弃了BTR-90,转而大量改造和装备更加简单的BTR-82A。这也是因为BTR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承载式车身,负载潜力比较有限,也不适合设置很大的车门。所以俄罗斯的做法是比较合理的,如今BTR-82A不仅广泛装备俄军部队,也大量出口给其他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国家。而乌克兰对BTR-4车体进行了很大的改造,中置发动机安装在车体中段的一侧、炮塔则要设置在另一侧予以“配平”,车体后部的步兵舱里最多能搭载6人,其余人员则要乘坐在驾驶室和单人炮塔里,而且开设一个比BTR-80的侧门大得多的尾门,对于车体的强度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乌克兰改进型BTR-80的炮塔理论上拥有比BTR-82A更强大的火力,当然能否有效发扬还不好说。不过在乌克兰内战中,乌军士兵和他们的苏军前辈一样喜欢坐在BTR-80改进型和BTR-4的车顶上,不知道炮塔上反坦克导弹发射的尾焰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危险。
除了BTR系列装甲输送车外,在乌克兰内战及“独立日”阅兵式中,我们还能看到一种4轮轻型装甲汽车,尺寸与俄罗斯“虎”式高机动装甲汽车相仿,应该也是一种类似装甲侦察车的高机动战场防护车辆。该车采用了时下的“流行设计”——具有防地雷、反伏击能力。该车的设计初衷很可能是与“虎”式高机动装甲汽车竞争国际反恐装备市场的,现在当然也得投入东部地区的“反恐行动”。至少也有一辆该型装甲汽车被东部“民间武装”所缴获,调转枪口攻击乌克兰政府军。
多管火箭炮旧酒新瓶
乌克兰自行研制的新型火炮并不多,历次阅兵式上和这次内战中出场的火炮都是前苏联时期研制和生产的型号。不过这次“独立日”阅兵式上,乌军展示了一种新型号的多管火箭炮,准确地说,是换了新型卡车底盘的BM21“冰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其发射管并没有什么改变,每排10根、4排定向管,也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模块化发射单元,只是将底盘更换为新型“克拉斯”越野载重卡车,而不是前苏联时期所采用的“乌拉尔”卡车底盘和现在俄罗斯新“冰雹”采用的“卡马斯”卡车底盘。这显然是乌克兰为维持本国“冰雹”火箭炮的战斗力所做的一点点努力,虽然与各国的新型122毫米火箭炮相比,乌克兰的新型“冰雹”恐怕只能算是BM21的一个小变种罢了。
前途茫然的飞机
前苏联时期,安东诺夫设计局是苏联最有名的飞机设计局之一,随便说说就能举出很多世界闻名的型号:安-12、安-26、安-74、安-124和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等等。乌克兰独立后,安东诺夫设计局依然很努力地推出一些新品,例如外形很先进但频频出事故、直到2014年才宣布“研制定型”的安-70大型运输机(但安-70原本是俄、乌两国联合研制的机型,如今乌克兰单方面宣布定型,其效力真心不好说)和投向民用市场的安-158客机(这个机型给外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中有几架出售给了朝鲜并且作为其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的座机之一)等。就在内战进行中的2014年7月29日,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最新产品安-178中型运输机在位于扎波罗热的工厂内举行了“下线仪式”。安东诺夫设计局宣称,该机将作为安-12运输机的更新换代产品投入国际市场,标志着双发喷气式中型运输机将取代四发涡轮螺旋桨动力的同类产品……虽然如此,但是作为70%以上零部件需要向俄罗斯采购的飞机,安-178在样机下线试飞(假如这些能一切顺利的话)之后还有没有以后,实在是难以乐观的。
按照安东诺夫设计局公开的参数,安-178运输机采用2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提供动力,载重达到18吨,可以运载至少99名士兵;在载重10吨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000千米,最高航速为825千米/时,巡航速度可达225千米/时。这些指标看上去都不低,但前面已经说过该机的前景不妙。另外,双发喷气式运输机是否能取代四发涡桨动力运输机成为未来中型运输机的发展趋势,实在是一件不大好说的事情,至少美国取消了取代C-130的双发喷气式先进中型短距起降运输机(AMST)计划,欧洲也研制生产了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A400M运输机。而从新闻照片上看,这次“下线仪式”上的安-178也没有完成总装,露面的只是各个分段而已,离试飞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这种“下水仪式”上舰艇下不了水,“下线仪式”上的飞机离首飞还很遥远之类的怪事,甚至成了2014年世界各国(地区)推出的“新式武器”的常见情形,真是不可思议……
而站在乌克兰的立场上,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实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后起国家的航空研发和制造能力总和。但乌克兰自从独立之后,新造的飞机除了运输机还是运输机。对于一国空军来说最为关键的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等,乌克兰一样都没能实现自行研制生产。于是,乌克兰空军的作战飞机只能用前苏联留下的旧货充数,最多予以有限的翻新升级,于是越飞越少,等到内战爆发时,能飞行的战斗机只有30架不到,还多是性能极其不可靠的,甚至飞行表演队的战斗机也要拉上战场充数,战损也得不到补充……实际上就在2010年,乌克兰空军已经名存实亡。当时,独联体各国国防部长会议已经计划让乌克兰空军充当在地面上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各国空军的地面导航角色,最终因为亚努科维奇政府拒绝让乌克兰加入集安条约组织而搁浅。如今经历过内战后,乌克兰空军弄不好要成为“空”军了……
射向何方的导弹
无辜坠毁的马航MH17航班,让一种被新闻媒体普遍叫做“山毛榉”的导弹一下子“走红”全世界,以至于很多外行人也经常说起它。不过,大约很少有人关注的是,这种很早就出现、被北约称为SA-11的中程野战防空导弹在苏联解体后早已发展出很多种亚型。俄罗斯现在生产的改进型被称为SA-17“灰熊”,弹翼已经与早期的“山毛榉”有明显区别,而乌克兰也在生产改进型的“山毛榉”,据称采用了新型导引头,但外形却看不出与原型有什么区别。作为前苏联的导弹零部件生产大国,如今的乌克兰依然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出售各种关键的导弹零部件,但是能自行总装出的“成品”导弹却很少,而且大多也需要来自国外的重要部件。除了因为这次空难而成名的“山毛榉”之外,在乌克兰内战和8月24日的“独立日阅兵”中出场的地空导弹还包括SA-8、SA-12、SA-13等很有名的型号,以及SS-21“圣甲虫”炮兵战术弹道导弹。不过有一点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乌克兰在2008年的阅兵式上展示出了SA-5这样堪称“会飞的烟囱”的超大型地空导弹,那为何不在这次内战中干脆将它们作为地对地战术导弹来使用,而“圣甲虫”的使用记录也不是很多……endprint
至于乌克兰自行研制的新型导弹,给人留下些印象的倒是在波罗申科视察“乌克兰国产新式武器”中出现的两种反坦克导弹:一种似乎是AT-5改进型重型反坦克导弹,另一种应该就是“海盗”轻型反坦克导弹。这是乌克兰于2013年7月宣布研制定型的一种轻型反坦克导弹,可能是基于“混血儿”导弹发展而来的,可以肩扛发射,配装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可用于攻击静止和移动的装甲目标,包括主战坦克、装甲运输车以及高机动防护车辆,理论上还可以攻击直升机和无人机。
“海盗”反坦克导弹的射程为2500米,直径107毫米,配有串联破甲战斗部,能够射穿爆炸反应式装甲后面的550毫米均质钢板,全套系统包括激光驾束制导控制元件、导弹和发射筒在内的重量为18千克,其中导弹与发射筒的重量为13.5千克,而美国“标枪”系统的全套质量为21.06千克。除了政府军之外,有照片显示东部“民间武装”也有使用“海盗”反坦克导弹的记录,可能是从乌军手里缴获或者从攻占的军械库里获得的。
最后的演出
自从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的经济和产业格局与前苏联时期并无多少区别,以武器装备和军工产业来说,也是全套以俄罗斯标准生产的俄系武器。这样的产业结构注定了乌克兰即便政治上独立了,但经济上甚至生存方式上还是大幅度地依赖俄罗斯。随着俄罗斯国力在21世纪的逐步恢复,将几百年来一直念兹在兹的乌克兰纳入其势力范围,无论从道义上说是否合情合理,从利益上说都是符合逻辑的。可是,乌克兰当局者先是要“骑墙”中立,这在俄罗斯国力衰微的时候还行得通,但俄罗斯开始复苏了,就会给乌克兰“脸色看”。于是乌克兰的政治势力表示“受不了”,干脆挖空心思倒向西方。但西方虽说很想给俄罗斯添乱,但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谁也不想接纳乌克兰这个很大却很穷困的国家……于是,在一场有外力介入的政治动荡中,原本中立但偏向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新政府先是想“亲西方中立”,但俄罗斯不答应,国内的极端势力(包括在别的国家混不好、却在乌克兰很有滋生土壤的新纳粹势力)也不干。那乌克兰当局就干脆拿出民粹主义的旗帜力图倒向西方,可是本国的俄罗斯族人更加不干,内战就这样打了起来。亲俄的东部地方武装在获得了外来援助后战力大增,采用游击战、运动战和围点打援的手法消灭了不少乌克兰政府军和新组建的“国民近卫军”主力部队。虽然对于战况至今莫衷一是,双方各执一词,但截至本文结稿时为止,最初整天说着“进展顺利,成功在望”的乌克兰国防部发言人李森科已经承认“大量部队被围困,后援不济,情况不容乐观……”了。虽然他很硬气地表示包围圈内的部队“将战至最后一人流尽鲜血”,但真有多少官兵会这样玩命,还不好说。而以俄罗斯为首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已经宣布准备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对交战双方实施强制隔离……
对于乌克兰国产新式武器和军工业来说,情况无疑是更加糟糕,从前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的军工产业如今成了无米之炊,用手头的零部件拼凑起来的样枪、样车和原型机全部要被送上战场作“最低消费”,这对于军工产业来说无疑是寅食卯粮。即使基辅政府最终能获得内战的胜利(至少目前他们的实力仍强于东部“民间武装”),那么本国的军工产业也已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西方不可能为“复兴乌军工产业”提供帮助(那就意味着给自己制造一个竞争对手,谁都不会干傻事),加上设计和技术人才的外流,乌克兰的军工业只会衰竭而亡,最终堕落为农业和矿业国家。而倘若东部民间武装真的获得了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让一些地盘并入俄罗斯或者实际上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那么面对战争带来的一片废墟,要想重建军工业等产业也是十分困难。虽然俄罗斯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但俄国力毕竟不是十分强,因此想恢复到战争爆发前的样子也不大可能。退一万步说,如果东部势力最终控制了整个乌克兰,那么乌克兰国内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甚至仇恨也很难消除,不稳定的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使此时俄罗斯会提供更多援助和支持,乌克兰的国力、军力和军工业也难以重建。于是,无论这场漫长的内战最终谁胜谁负,对于除了克里米亚之外的乌克兰其他地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而对于乌克兰的新式武器和军工产业来说,不管谁输谁赢,这场内战都将是它们最后的谢幕演出……
(编辑/栀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