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探究

2014-11-28 00:18赵瑜嘉马妍贺灿飞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0期

赵瑜嘉+马妍+贺灿飞

内容摘要:基于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本文探究了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市场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占主导作用。资源因素也会对其区位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劳动力资源禀赋越高,东道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越大。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能源资源禀赋都能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并不存在,相反,邻国与东道国市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不同区域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追求市场与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追求市场。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市场因素 资源因素 “第三国效应”

引言

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涉外经济活动,改变了其空间格局: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对华投资重塑了中国国内的产业地理格局;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其区位选择受到全球市场、资源和战略资产的影响。目前,关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行为及其影响的研究较为全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OFDI)的关注较少。但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兴未艾,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878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本文中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2年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不再重复标注),其投资范围已经扩展至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因此,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有助于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涉外经济活动的影响,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世界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其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和资源导向特征。但是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研究表明,市场因素是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试图探究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市场因素或者资源因素是否占主导地位?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在不同区域内是否会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在邓宁国际折衷理论的框架下,探究资源因素和市场因素对于OFDI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且探究不同区域内,影响OFDI空间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放松了对外投资行为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假定,考虑了“第三国效应”导致的空间依赖性,并且考虑了贸易与投资行为之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控制了贸易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动因分析,一方面可以明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在实证上加深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解,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在理论上丰富“第三国效应”带来的FDI行为空间依赖性的相关研究。

文献回顾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课题。海默(1976)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具备某种垄断优势弥补与当地企业竞争的劣势;而拉格曼等(1987)提出跨国投资的根本原因是通过市场内部化来克服自由贸易壁垒和知识分散风险。尼克伯格(1969)通过研究美国跨国公司国际投资行为认为防御性国际直接投资是寡头垄断竞争的直接结果。邓宁(1980)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系统回答这三个问题。邓宁认为,当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可以通过内部化优势获得更大利益时,企业会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各国的投资条件,若国外投资更有利可图,跨国投资才会发生。这些区位优势包括东道国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潜力、贸易壁垒、技术水平、集聚经济以及友好的外资政策等。本文在邓宁的理论框架下试图探究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本文认为,由于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存在很大不同,影响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也存在差异。目前,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区域内,不同因素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差异。

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按照动机分为四种类型,Markusen(1984)提出了“水平型”FDI,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强调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Markusen的理论提出,“水平型”FDI追求的目标市场一般具有很强的贸易壁垒,或者是很低的生产成本,并且目标市场越大,越容易吸引FDI。Helpman(1984)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垂直型”FDI,认为FDI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主要是东道国的劳动要素成本,在东道国生产产品并运回母国,因此东道国一般为出口导向型,并且不受到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影响。随后,FDI行为中关于“第三国效应”的研究逐渐展开。FDI行为不仅取决于东道国和投资国的特征,还存在“第三国效应”。Ekholm 等(2003)和 Yeaple(2003)提出“出口平台型”FDI,认为跨国公司的FDI行为不仅关注东道国的市场,并且希望将在东道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第三个国家。而Baltagi等(2007)提出了的“复合垂直型”FDI认为跨国公司将自己的垂直产品链分散在多个国家进行生产,并将最终产品运回国内以实现最低成本。后两种FDI类型涉及到多个东道国之间FDI行为的空间依赖性。由于FDI类型不同,“第三国效应”如何影响投资国的投资行为是复杂的。目前为止在实证方面考虑“第三国效应”的文献较少。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传统FDI理论视角关注的市场与成本两大因素外,一直有学者试图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外商直接投资行为。其中最著名的是Mundell(1957)提出的贸易与投资的替代模型,认为贸易和投资是相互替代的关系。Kojima(1978)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提出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投资国通过将本国的边际产业投资到其他国家,本国开发新技术和比较优势,使得两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差距扩大,从而促进对外贸易。 Pfaffermayr (1994)、 Lipsey和Ramstetter等(2003)分别实证研究了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关系。不同类型的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对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分析表明“出口平台”的不同会导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交互出现。因此,本文在考虑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时,将贸易因素作为主要的控制变量,控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出口贸易之间的互补性或是替代性,从而更真实的反映市场因素与资源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endprint

数据与方法

由于第三国效应的存在,设立模型时不仅要考虑中国和东道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要考虑第三国对于两国的影响,因此,设立如下模型:

FDI=α1+α2Host Variables+α3 *Surrounding Potential

其中,FDI表示中国对东道国的投资额,Host Variables 表示东道国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Surrounding potential 则用于度量第三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称为“第三国潜力”,其计算方式如下:

Surrounding Potential=W*Surrounding GDP

其中,Surrounding GDP为周围邻域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W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距离衰减的方法计算,表示如下:

其中,dij表示双边距离。

本文选取2010年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额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分为市场因素、资源因素和控制变量。市场因素主要选取的变量有:东道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反映市场规模,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越高,说明消费能力越强,市场规模越大,则越能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人均GDP增长率,增长率越高,市场发展越快,市场潜力越大,越能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市场潜力,由东道国周围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地理加权而成,反映第三国的市场潜力,预计第三国市场潜力可以通过第三国效应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影响。资源因素主要考虑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劳动力资源选取东道国劳动力数量代表劳动力资源禀赋;东道国能源产量(千吨石油当量)则反映了东道国的能源禀赋,能源产量越高,则东道国的能源资源越丰富(见表1)。

考虑到上文所说的贸易与直接投资的替代效应,本文在控制变量中主要考虑贸易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选取东道国燃料出口额和东道国的进出口总额数据作为控制变量考察贸易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且通过将贸易变量与市场变量和资源变量分别交叉,考察控制贸易效应时,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来自于《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本文剔除数据严重缺失和一些海岛地区,共采用17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表2反映了自变量数据的统计特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首先,本文考察了资源与市场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本文先分别考察市场和资源的单独影响力。随后本文在模型中考察了“第三国效应”,验证了贸易的替代效应,并且考察所有相关变量对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回归模型(1)和模型(3)发现,市场因素是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都会影响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本文中,反映市场规模的东道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本身不显著,但是市场规模和贸易额的交叉项显著,说明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大,但是这种增大,可能会使得FDI到东道国的投资增多,但是也可能使得东道国的贸易额增大。研究结果还表明,贸易的替代效应是存在的,在贸易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才会对FDI有吸引作用。而市场潜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影响,东道国的GDP增长速度越快,则表明东道国是新兴市场,其市场潜力越大,则越能吸引中国到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国效应并不存在”,相反,邻国市场潜力对本国的FDI投资呈现显著的负作用,说明邻国与东道国市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即邻国虽然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是邻国与东道国之间存在更大的贸易壁垒。中国在选择对外投资区位时,会选择相对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市场,因此邻国与东道国之间是竞争而非合作的关系。

在回归模型(2)中,劳动力数量对于FDI的吸引为正,但是能源产量并不显著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但是在模型(4)中,东道国燃料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能源产量的交叉项却显著为正。因此,劳动力资源对吸引FD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资源越丰富的东道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越强。国家能源产量和FDI的关系受到贸易的替代效应影响。能源产量越高,既可能吸引投资国到东道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获取能源,也可能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能源进出口贸易。能源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会削弱东道国对FDI的吸引力。因此,在控制了贸易水平的情况下,能源产量高的国家更加能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源因素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回归模型(5)中,控制了贸易因素后市场规模依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邻国的市场潜力依然会与东道国争夺FDI资源,阻碍东道国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而资源因素则全部不显著,说明在全球尺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对市场因素的考量要多于资源因素。市场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力更强,资源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说明之前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主要进行战略投资,以获取资源为主的投资方式是夸大了资源因素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实际上,市场仍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额决策的主导因素。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市场和资源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尺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受到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的主导作用,其中市场的吸引力更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潜力越强,越能吸引中国对外投资。“第三国效应”目前不存在,相反,邻国和东道国的市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会阻碍东道国吸引外资。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资源禀赋越高,对FDI的吸引力越大。市场规模和能源资源禀赋在不同区域内对东道国吸引外资都存在显著影响力,但是都受到贸易因素“替代效应”的影响。因此市场规模较大、能源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并非一定存在高额的外商直接投资,而有可能通过贸易往来与他国进行联系。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的市场和资源,同时发展全球贸易和跨国投资。同时,在选择投资国家时要更多的考虑东道国的区域特征,考虑区域内第三国的影响,实现对外投资的战略性布局。endprint

参考文献:

1.Dunning J H.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0, 11(1)

2.Markusen J R. Multinationals, multi-plant economie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4, 16(3)

3.Shatz H J, Venables A J.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M].World Bank-free PDF, 2000

4.Helpman E. A simpl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4

5.Elhorst J P.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03, 26(3)

6.Yeaple S R.The complex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s and cross country dependencies i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60(2)

7.Baltagi B H, Egger P, Pfaffermayr M. Estimating models of complex FDI: Are there third-country effect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7, 140(1)

8.Mundell R 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 47(3)

9.Kojima K. Japanese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1978

10.Pfaffermayr M.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 a time series approach[J].Applied Economics, 1994, 26(4)

11.Lipsey R E, Ramstetter E D.Japanese exports, MNC affiliates, and rivalry for export market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3, 17(2)

12.Hymer 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6

13.Rugman A M. Outward bound: Canadia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 Canadian-American Committee, 1987

14.Kindelberger C P.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J]. New Haven, CT: Yale UP, 1969endprint

参考文献:

1.Dunning J H.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0, 11(1)

2.Markusen J R. Multinationals, multi-plant economie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4, 16(3)

3.Shatz H J, Venables A J.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M].World Bank-free PDF, 2000

4.Helpman E. A simpl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4

5.Elhorst J P.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03, 26(3)

6.Yeaple S R.The complex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s and cross country dependencies i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60(2)

7.Baltagi B H, Egger P, Pfaffermayr M. Estimating models of complex FDI: Are there third-country effect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7, 140(1)

8.Mundell R 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 47(3)

9.Kojima K. Japanese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1978

10.Pfaffermayr M.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 a time series approach[J].Applied Economics, 1994, 26(4)

11.Lipsey R E, Ramstetter E D.Japanese exports, MNC affiliates, and rivalry for export market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3, 17(2)

12.Hymer 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6

13.Rugman A M. Outward bound: Canadia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 Canadian-American Committee, 1987

14.Kindelberger C P.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J]. New Haven, CT: Yale UP, 1969endprint

参考文献:

1.Dunning J H.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0, 11(1)

2.Markusen J R. Multinationals, multi-plant economie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4, 16(3)

3.Shatz H J, Venables A J.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M].World Bank-free PDF, 2000

4.Helpman E. A simpl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4

5.Elhorst J P.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03, 26(3)

6.Yeaple S R.The complex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s and cross country dependencies i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60(2)

7.Baltagi B H, Egger P, Pfaffermayr M. Estimating models of complex FDI: Are there third-country effect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7, 140(1)

8.Mundell R 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 47(3)

9.Kojima K. Japanese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1978

10.Pfaffermayr M.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 a time series approach[J].Applied Economics, 1994, 26(4)

11.Lipsey R E, Ramstetter E D.Japanese exports, MNC affiliates, and rivalry for export market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3, 17(2)

12.Hymer 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6

13.Rugman A M. Outward bound: Canadia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 Canadian-American Committee, 1987

14.Kindelberger C P.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J]. New Haven, CT: Yale UP, 19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