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科馆员;制度化;规范化
摘要:学科馆员制度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引进的一种服务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我国高校的学科馆员制度大多数仍处于制度建设的初始阶段,面临层次不高,规范性不够等诸多问题,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在于建立我国规范统一的学科馆员制度,以保障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74-02
学科馆员制度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建立的一种服务模式,即聘任资深图书馆员承担与学科院(所)在资源建设、服务项目和效果以及电子资源的利用与评价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源于上个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目前,国内对之还没有统一的名称,但大多数称之为“学科馆员”,如大陆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港澳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也有的称之为“联络馆员”,如大陆的河北工业大学,台湾地区的国立阳明大学;还有的称之为“学科参考馆员”、“学科专家馆员”等等。
1学科馆员制度的源起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及其引发的知识管理体系的巨大变革,是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内在动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令信息的获取途径空前增长,传统社会中图书馆对信息情报资源的垄断型管理和服务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因此,为应对“大学图书馆的严冬”,创造型服务的出现正当其时。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信息资源变得更加离散,生命周期趋向短暂,寻找和控制信息资源更加困难,因而越来越需要一种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创造性信息服务。
2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毋益人先生在“学科馆员应做好哪些工作”一文中,第一个介绍了国外大学的学科馆员制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南开大学图书馆于2002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其后,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纷纷效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些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基本相同,即针对不同专业,安排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负责一个或几个专业;同时,在各院系选择一名教师作为联系人,称为“图情教授”或“信息教授”,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
3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及困境
就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清华大学无疑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1998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后,2002年成立学科馆员组,2005年更名为学科服务组,建立了“学科馆员——教师顾问——学生顾问”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学科馆员主要承担信息咨询、用户教育、学科服务三大任务,2008年,学科馆员又承担了外文图书采选工作。在今天的清华图书馆,学科馆员不仅是学科服务的主力,也是学科资源建设的主导。
但就国内高校的整体而言,学科馆员的建设多处于起步或探索阶段。西北工业大学的刘圆圆等三位老师的网上浏览调查统计显示,在我国108所“211工程”院校中,32所开展了学科馆员服务,仅占被调查高校图书馆总数的29.63%。而在陕西省各高校中,也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说明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仍处于自发状态。在已经建立这一制度的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馆员职责各有侧重,管理和运行状况也多有参差。除了部分基础雄厚的大学图书馆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工作开展、实施效果上具有较高的水平以外,大多数仍处于制度建设的初始阶段,学科馆员制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部分高校甚至有其名无其实,学科馆员工作根本没有实际开展。4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规范化是破解当下困境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时代的降临,信息载体的革新,“虚拟空间”与实体世界的平行共存,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信息存储和获取方式的变化,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大学校园,承受这场变革正面冲击的首先是知识的传统存储者和管理者——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的严冬”的降临已不可避免。为此,2012年初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重组应当是面对“严冬”所作出的最为积极的回应,而重组的目标就是:加强图书馆的读者中心意识,拓宽服务功能,做一个科研教学的不可缺的伙伴、引领者和合作者,最终建立一种新型的二十一世纪大学图书馆模式。
徐春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规范化刍议徐春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规范化刍议学习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正是提升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和合作意识,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良好手段。学科馆员制度是信息革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产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仅可以更好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引领学科资源建设,服务教学和科研,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为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破解面临的发展困境,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前述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问题,诸如制度建立的自发性、管理模式的随意性,职责内容的不一、馆员水平的参差,发挥作用的有高有低等等,其实是一个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即在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诸如制度定位、建立条件、建立程序、标准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是无章可循的。要不要建立、如何建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学科馆员制度全凭各个高校的自觉自愿。为此,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员制度的发展,使之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认为,学科馆员制度的规范化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4.1建立学科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人员素质是制度运行的保障。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学科馆员既要熟悉本馆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组织能力,又要熟悉服务学科的教学科研情况,具备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我国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自己的学科馆员标准,适时建立我国的学科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4.2建立学科馆员的准入和保障制度
明确学科馆员制度的准入标准,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优先发展,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待条件成熟再适时建立,杜绝滥竽充数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明确学科馆员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薪资待遇和职级晋升标准,完善学科馆员的激励机制。
4.3建立学科馆员的考评和管理制度
明确学科馆员的职责内容和工作机制。根据学科馆员的工作特点,逐步建立起以用户为主的学科馆员考评制度,即以用户的满意程度来评价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在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和学科馆员的专、兼职情况,由学校选择适用集中式、分散式或挂靠式管理模式。
高校学科官员制度的规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领域管理和事务部门通力合作,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才能达成。“大学图书馆的严冬”或许已真的来了,但只要我们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孙兰荣.香港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及其启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3-94.
[2]利求同.大学图书馆的严冬——透视哈佛图书馆重建[J].书城,2012(7):70-77.
[3]裴尔念.我国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十年回顾[J].图书馆论坛,2008(5):26-28.
[4]廖秋荣.我国高校图书馆员制度探讨[EB/OL].论文天下.[2011-12-30].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56307.1/.
[5]刘园园,刘秋让,黄 辉.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90-93.
[6]利求同.大学图书馆的严冬——透视哈佛图书馆重建[J].书城,2012(7):70-77.
[7]裴尔念.我国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十年回顾[J].图书馆论坛,2008(5):26-28.
(编校:严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