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献珍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细节描写”作为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是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以记叙文为主,为了探究细节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突出人物特征的有效性,笔者选择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在习作中的细节描写能力。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细节描写可以起到为作文添神韵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直接由细节描写的含义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恐怕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有趣的导入很重要。教师可以从学过的小说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入手,用两个不同的片段做比较来导入新课,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本堂课的主题——通过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这样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欲望。有细节描写和没有细节描写的两篇作文放在一起,高下立见,因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例如:
这道目光很厉害,让你无法躲避。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笔者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与表现人物。教学流程如下:
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在细节描写过程中要注意五个 “技巧”:细用动词、巧用语言、实用感受、妙用神态、活用环境。然后设计一个简单的句子,让学生现场运用刚学到的五个 “技巧”扩充句子,从而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魅力。
例句:爸爸说女儿真棒。
爸爸大步流星地走进家门,笑容满面,一下子把她抱起来,高兴地对她说: “你的小发明获奖了!”并对妈妈喊道: “女儿真棒!”
笔者先把第一段话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怎么扩充句子,然后把扩充后的句子展示出来,让他们比较,哪个更好。学生明确了扩充后的句子更好,因为它捕捉了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描写的人物更有魅力。
仿句练习拓展,原句如下:
他的班主任走进教室,表扬了他。
学生拓展后的句子:
他的班主任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大声宣布了他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同学们热烈鼓掌,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接着,笔者展示了刘翔跨栏夺冠的视频片段,刘翔作为一位热点人物是被大家所熟悉的,而片段也能突出刘翔的一些肢体表情细节,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描写。在播放完视频后,笔者展示了一个关于此视频的缺乏细节描写的片段,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如何让此片段更加充实。通过讨论,学生都能够明确知道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场景描写来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再接下来由口头描述进入书面描写。让学生根据之前展示的片段来写作。之后,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一堂课里,从以上五个方面来训练学生,对程度比较高的学生效果显著,而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决定每堂课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训练,如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每次重点抓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指导,然后在第二次指导时,有意识地回顾前一次的指导内容,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使学生在习作中逐步具备了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的能力。
以下是其中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动作分解、细化
↓
巧用修饰词
↓
妙用修辞,适当联想
学生首次堂练范文示例:
小C在愤怒地追打小D,小D在努力往前逃跑,却还是被小C抓住了。但他没有屈服,在小C手中不断挣扎,而小C却用肥大的双手将他紧紧锁住。小D急中生智,将身子往后一缩,往下一蹲……
最后教师采用让学生自己习作强化学生对这一方法的认识,并引出下一个可以简单掌握的细节描写方法——巧用修饰词、妙用修辞和适当联想。学生第二次堂练范文示例:
他像一棵拔地而起的巨树,稳稳地、牢牢地控制住了小D。等小D意识过来,他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了。小C于是洋洋得意,他手臂中似乎有一个巨大的马达,一下把小D拉了起来……
……而小D趁小C志得意满时,像一条滑滑的泥鳅,一转眼就溜走了。正在他享受着短暂的自由的时候,却又被小C如同猿臂的长手轻易捉住了,这回小C更紧地扣住了他,仿佛好不容易捉到的大鱼……
在这一堂课中,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问题,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愉悦的环境中说出了富有个性色彩的答案,并且确确实实能够学以致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两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在教学中,首先运用比较作文片段教学法,将穿插了景物描写的作文片段与没有穿插的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景物描写在烘托人物心情方面的重要作用。
例如:
作文片段一:一个星期后的那天,爷爷去世了。
作文片段二:一个星期后的那天,早上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阳光照射进来。直到晚上,云才散去。就在那天,爷爷去世了。
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容易、直观地理解:穿插了景物描写的作文片段二更能体现作者因失去亲人而无比沉重、悲痛的心情,这种效果是苍白的叙事所难以企及的。
经过大量的作文片段对比后,学生心里基本上树立了这样一种意识:记叙文写作中,适当穿插景物描写更能表现人物心情。
其次,通过列举反面例子教学法,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记叙文写作中添加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景物描写要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学生在树立 “记叙文写作中应适当穿插景物描写”这种意识后,在实际的写作中,多会用到景物描写。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景物描写不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笔者通过列举反面例子教学法,解决以上问题。
例如:八点整,集合完毕。怀着对野炊的美好期待,坐上旅游大巴,出发了。但是,当到达目的地,看到那里的景象:高高的棚架充满乡村气息,树木生机盎然,洗菜盘闪闪发亮,青菜嫩而鲜绿,碗碟摆得整齐有序。我们的心都凉了。 (选自学生 “春游”作文片段)
很明显,画横线的景物描写与他们当时的心情 “心都凉了”毫不相符。反面例子的强化,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了穿插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在运用景物描写时更得心应手。
最后,通过列举名家作品及学生平常习作的例子,如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的著名写景片段,让学生练习春游写作片段等,并结合实际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写作中添加景物描写的基本技巧:①抓住事物特征,巧用修饰语;②妙用修辞;③调动多种感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不断调整实施方案,而不是一成不变,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由于不少学生都对写作存在一定的畏难和抵触情绪,因此,在选择细节描写作文片段进行训练时,都应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才 “有话可说”,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①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②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指导 〔J〕.教育实践研究 (中学版),2009(2).
③陈日亮.我即语文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