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娟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为了观察开腹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时间,2011年l月~2014年3月我们对376例子宫切除术前应用改良法(16点、22点)术前进行清洁灌肠后的晚上休息、睡眠状况,术中是否排便、肠胀气,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与同期收治的300例子宫切除患者应用传统法(20点、6点)灌肠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开腹子宫切除患者676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31.6±2.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两组。改良组376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1.9±2.6)岁。其中子宫全切314例、子宫次全切62例;传统组行开腹子官切除患者300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1.3±2.2)岁,其中子宫全切272例,子宫次全切28例。用改良法与传统法,对两组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时间选择,对比观察术前1天晚上休息、睡眠状况、术中效果、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麻醉方式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均为腹部正中切口。
1.2.1 传统法清洁灌肠灌肠时间分别于术前1天20点,术晨6点各清洁灌肠l次,灌肠液用39~41oC0.5%的肥皂水。
1.2.2 改良组清洁灌肠灌肠时间分别于术前1天16点,22点各清洁灌肠1次,灌肠液同传统法清洁灌肠。
患者术前1天晚入睡时间、术中粪渣、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1天晚入睡时间,改良组与传统组分别有236例(62.77%)和52例(17.33%)入睡时间达7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l 两组灌肠后患者术前1天晚入睡时间 [n(%)]
改良法灌肠后376例中有1例(0.53%)于手术中排出粪渣;出现肠胀气1例(0.53%);传统法灌肠后,300例中有14例(4.67%)术中排出粪渣,16例(5.33%)出现肠胀气,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改良法灌肠376例患者,手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最短21 h,最长73 h,平均(47±12.3)h;第1次排便时间最短46 h,最长102 h,平均(69±20.5)h。传统法灌肠300例患者,手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最短27 h,最长91 h,平均(62±12.2)h;第1次排便时间最短51 h,最长126 h,平均(91±22.9)h,两组比较,改良法灌肠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灌肠是为了防止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而使大便污染手术台,增加感染机会,减少手术中因脏器的牵拉或麻醉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防止手术中肛门括约肌松弛,粪便排出造成污染,防止肠道被粪便或积气充盈妨碍手术操作,减少术后便秘、肠胀气等不适,同时可减轻术后腹胀[1]。有资料显示,术前情绪与术后适应相关[2-3]。改良灌肠患者入睡时间达成人睡眠需求7~8 h,患者情绪平稳,增加了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麻醉药物的毒性,提高了痛阈,术后患者对切口疼痛的耐受力强,肌肉张力好,患者能较早地进行床上活动,促进了通气功能的恢复,缩短了禁食时间,保证了营养物质的早期摄入,促进了切口愈合及早日康复[4~7]。
本组研究表明,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可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安全可靠。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在改善妇女生活质量的同时,为妇科手术的实施提供了安全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1]彦景芳.妇科护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74.
[2]王玉峰.马朱红,热腰骶部背腧穴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排气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76-77.
[3]黄建秀.子宫全切术前不同时间灌肠的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2011,10(20):126-127.
[4]吴秀霞,伍春兰,叶晓芬,等.改良清洁灌肠在妇科腹腔镜术前倡导准备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6(5):436-437.
[5]黄淑文,王晓飞.妇科术前清洁灌肠的改良方法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2,18(7):103-104.
[6]时红梅.改良清洁灌肠法在妇科手术前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31(10):166-167.
[7]李石英,王琼仙,王春兰.腹式子宫切除术前清洁灌肠时间选择的对照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