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海龙 胡青江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具有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加快新疆向西开放步伐,提升向西开放战略水平,不仅关系到新疆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新疆向西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全面梳理当前新疆向西开放的前景和潜力,对于新疆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前景;潜力;新疆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11-0050-05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备受世人瞩目。此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不同场合倡议该战略构想,着力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并再次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新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新疆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空间;有利于促进新疆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次区域合作体系;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疆向西开放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潜力如何,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据此,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详实分析了新疆向西开放的前景与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新疆向西开放的对策建议。
一、新疆向西开放的前景与潜力分析
(一)向西开放的自身优势分析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的自身优势十分凸显,主要体现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较强的经济实力、较完善的对外平台等几个方面,这是新疆向西开放战略顺利实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础。
1.地缘优势。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而且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又紧邻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可以说,新疆位居欧亚政治经济板块的结合点,是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东西欧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通道。目前,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在内的新疆国际交通运输网络已经粗具规模,新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新疆的这种区位地缘优势正在被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形成了沿边依桥、外引内联、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地缘格局,有利于新疆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2.经济实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建设,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2012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均以高速度增长,2012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75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3909元,增长10.8%。伴随经济的发展,新疆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石油、化工、棉花产业、林果业、电力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市场环境逐步优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口岸通道建设不断完善。这些经济成绩的取得使新疆的区位地缘优势、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日益显现。
3.平台条件。目前,新疆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口岸、各类开发区、各类展会等在内的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在新疆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17个一类口岸(见表1)。其中阿拉山口口岸是目前我国唯一铁路、公路、输油管道三种运输方式兼有的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一类口岸,自1991年临时过货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过货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陆路口岸,是新疆乃至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五省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
新疆各类开发区在向西开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新疆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于2012年4月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在中哈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各类会展也成为新疆向西开放的国际交流平台。影响较大的会展包括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开放伊宁”亚欧贸易洽谈会、中亚—新疆塔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哈萨克斯坦亚洲商品博览会、中塔经贸合作论坛等,其中,中国—亚欧博览会是连续举办十九届的乌洽会的继承和升华,成为了新疆与亚欧国家进行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新疆可以借助一年一度的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举办,大力拓展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国全方位、多领域的经贸合作。
4.人文优势。新疆所处区域为斯拉夫文化、西亚文化、印度文化和东亚文化四大文化区的交汇处,特别是西亚文化区的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对新疆的影响比较大。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少数民族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10个民族都是跨国而居的民族,在中亚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均有分布,他们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衣着打扮等方面相同或相近,而且凭借这种民族互操作性,自古以来保持着经济文化交往。另外,在中亚国家也分布着大量华侨华裔,约有60万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哈萨克斯坦有侨胞约30万人。其中,维吾尔族约22万人,回族约2万人,东干人约5万人。吉尔吉斯斯坦现在约有各族侨胞16万人。其中,维吾尔族约4万人,回族(含东干人)约10万人,汉、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各族约2万人。新疆与中亚各国及西亚国家存在的文化、民族、宗教天然渊源,为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
(二)向西开放的外部市场分析
1.外部经济形势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过几年低迷徘徊之后开始呈现出低速增长的态势,复苏基础趋于稳固。美国经过一系列的经济调整,各项经济数据表现良好,较强的消费信心和充足的经济生产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恢复前景看好。欧元区在2013年首现增长势头,但复苏基础仍较弱,正在经历弱势复苏。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势头仍较强,但资金撤离等因素将对新兴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在低速增长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要推进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需要积极开拓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市场。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具有对内对外发展的优势,对内可以依托广阔的内地省区的市场和生产能力,对外可以开拓新疆周边市场,进军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2.中亚国家市场分析。中亚国家市场分析包括四个方面:
(1)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形势相对较好。中亚是我国新疆向西开放的主要区域,是我国企业重点投资和开发的国际市场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情况下,中亚地区经济总体形势从2009年有所下降的平均增幅4.3%回升到2012年的6.2%,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独联体平均水平,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活力。[1]另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5.7%,塔吉克斯坦将增长6%,土库曼斯坦将增长7.7%,乌兹别克斯坦将增长6.5%,吉尔吉斯斯坦将增长8.5%。[2]虽然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赖能源经济的中亚国家经济形势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总体而言,中亚国家目前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2)市场开放力度加大。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逐渐扩大对外开放,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良好。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的谈判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正在积极争取加入世贸组织。在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是市场开放水平最高的国家,已经成为引进外资额最多的20个国家之一,同时被美国和欧盟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对外开放的姿态最为积极,开放力度最大,在中亚国家中最早即1998年加入了WTO;作为“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也奉行独立自主、全面开放的外交政策,许多商品实行零关税;乌兹别克斯坦对外开放力度也明显增强,外资企业可享受国民待遇;塔吉克斯坦由于诸多原因,对外开放较晚,但其开放步伐较快。[3]
(3)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亚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中亚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购买力大大增强,市场空间、容量都持续增大。尽管中亚国家居民收入较低,但社会福利较好,而且中亚国家属于消费型的市场化国家,居民的生活更为注重质量、快乐和安逸,收入主要用于消费,消费品的市场较为广阔。据统计,哈萨克斯坦的年人均消费量相当于中国的2~3倍。哈萨克斯坦10%的富人阶层,消费目光主要为欧洲名牌,25%左右的中产阶层,其消费倾向为中高档商品,60%左右的低收入阶层仍喜好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4]另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消费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这对于中国产品而言,市场潜力巨大。
(4)中国新疆与中亚经济互补性较强。新疆与周边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且二者的资源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资源禀赋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存在着资源再配置的空间。中亚国家受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专业化政策的影响较大,中亚曾是前苏联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工业基础比较好,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有色金属资源蕴藏量大。另外,中亚国家拥有比较先进成熟的矿产开发、选矿、冶炼及加工技术。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技术正是中国以及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亚国家向新疆出口的主要产品有钢材、化肥、有色金属、重工机械、化工原料、废旧金属、羊毛、原皮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但同时,由于中亚国家片面发展资源型重工业,导致经济单一化,经济结构不均衡,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食品加工和轻纺工业更是薄弱,呈现出“重工业较发达、轻工业较落后”的特征。在原苏联的工业布局中,中亚国家的食品加工业几乎是空白,虽然在独立后有意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但仍然举步维艰。而中国以及新疆的农业、纺织业、家电产业等产业相对较为成熟,中国新疆的农副产品、食品以及轻工制品在中亚国家具有较强的技术和价格优势,比较适应中亚地区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中亚各国大量需要中国新疆为其提供这些产品。中国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主要包括粮食、牲畜、饮料、烟草等,工业制品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玻璃及其制品、陶瓷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轻工机械制品、家电、日用消费品等。
在劳务市场方面,中亚国家除塔吉克斯坦外,其余四国都不同程度缺乏熟练的劳动力,特别是在建筑业、农业种植、食品、轻工业和饮食服务业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中国新疆的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另外,双方习俗接近、语言相通,相互之间更加容易适应。可见,中国新疆对中亚国家开展劳务输出,优势比较突出。2011年,新疆自治区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729人,兵团派出2579人,其中2/3以上的劳务人员目的地为中亚国家。[5]这在我国与中亚国家尚未签署劳务合作协定的情况下,已是不小的规模。
3.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而且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已成为世界大国角逐的热点区域。俄罗斯、美国、欧洲等大国在中亚角逐日益激烈,乌克兰、伊朗、阿联酋、土耳其、日本、韩国、印度等在中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在中亚区域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这都对新疆扩大向西开放,拓展中亚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见表2)
俄罗斯凭借地缘优势和传统影响力,与中亚国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从经济上看,中亚国家在原料、半成品出口以及技术、工业品进口上主要依赖俄罗斯,在能源、交通、电力等方面都无法摆脱对俄罗斯基础设施的依赖。2011年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加强俄白哈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统一的对外关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来自其他国家的货物进口。另外,在关税同盟基础上,俄罗斯倡议组建“欧亚联盟”,如果这一计划最终成形,将对中亚甚至整个欧亚大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政治态度日趋强硬,其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将得到巩固。
美国自苏联解体以来就介入了中亚地区,以追求西方体制在该地区的拓展为主要目的,“911”事件以来反恐成为主要目的。此外,美国也积极开拓与中亚的经贸合作空间,包括进行经济援助、开展能源合作、发展贸易和投资。中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安排中仍然被看作关系到美国国家利益的地区。
2007年,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名为《欧盟与中亚:新伙伴战略》的政治文件,欧盟新中亚战略在关注中亚民主、人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能源合作。在2008年首届“欧盟—中亚安全论坛”上,欧盟与中亚五国宣布,将在“不损害已有合作”的前提下,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另外,欧盟委员会把2007-2013年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援助增加一倍,总额达到7.5亿欧元。近年来,欧盟与中亚的能源和贸易关系已取得一定进展,未来将在“跨里海走廊”的新能源运输管线方面继续合作。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与中亚国家在经济援助、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方面进行合作,通过领导人间的互访以及“中亚+日本”外长会议等形式,将双边关系扩展到能源、政治和军事安全等领域。日本在经济援助以及输出市场经济经验方面具有优势,其在中亚的市场影响力也较为明显。
虽然中国向西开放面临着其他大国的竞争压力,但大国在这些地区发生直接对抗与冲突的可能性很小。[6]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需要向西拓展自己的国际空间,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全方位外交。从长远来看,中亚市场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基础,可以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突破口。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加快新疆向西开放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新疆向西开放的战略地位
建议国家尽快将新疆向西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新疆西出国门、东联内地的战略枢纽地位,努力将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行动上将新疆打造成为我国与中西南亚乃至欧洲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汇集中心,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为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
在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李克强指出:“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的胸怀,开拓思路、创新机制,携手推进亚欧合作发展实现新跨越。”为中国与中亚等国的经济合作描绘了美好前景,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是重要发展方向。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平台作用,利用中亚国家加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时机,尊重各方利益,加强务实合作,充分发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示范作用,以此为突破口,加快研究、规划与对话,推进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三)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大支持重点口岸、重点开发区、边境合作区和与周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中亚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建议采取补偿贸易、贷款等方式,积极推动中吉乌、中巴铁路建设和中俄、中蒙公路建设,支持新疆企业参与周边互通互联建设工程。加快边境口岸铁路、公路建设;加快改造口岸基础设施及生活设施,改善口岸查验设施条件;改善和提高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换装通关能力,及时开放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推动精伊霍铁路与哈方铁路早日换装联运。
(四)推动建立地方政府间经贸合作协调机制
充分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19省(市)援疆的各项特殊优惠政策,做好发展外向型经济配套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方面,积极协调国家部门,加快与周边国家签订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贸易、检验检疫互认、本币互换等方面协议,积极推进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上海合作组织将更多经贸活动在新疆举办,安排新疆相关部门列席与周边国家交往的部长级会议或专业性工作会议,积极推动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建立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在时机成熟时,力促推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大力支持边境贸易升级。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在优化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提高政府效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疆辖区内行政管理体制复杂,有些地区地方政府、兵团、央企三者的管理相互交叉、相互制约,建议国家在进一步厘清各自权责的同时,建立三者的沟通协调机制,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推进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在特殊地区特别是在向西开放的重要地区,可以尝试推进行政一体化,降低制度成本。加大喀什、霍尔果斯两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权限,给予管委会足够的项目审批权,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在推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建设方面,建议由国家高位推动,成立由自治区以及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国防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组成的国家级协调机构,负责解决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在重要口岸地区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优惠的关税和便利投资、服务贸易及人员出入管理等政策。
参考文献:
[1]王睿,陈德敏.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构想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4.
[2]刘世庆,许英明.向西开放: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与突破[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03.
[3]刘炳炳,李豫新.新疆向西开放的特殊性与条件及思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5.
[4]徐海燕.新疆在向西开放战略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J].西部学刊,2014,01.
[5]闫海龙,甘昶春.加快推进新疆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3,65.
[6]闫海龙,张永明.新疆构建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路径选择——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J].新疆财经,2014,01.
[7]李新英.新疆构建向西开放新格局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2,03.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