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丕国 武云鹏 高峰强Δ
羞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儿童羞怯研究中,羞怯通常被界定为当遇到陌生人时的胆小和退缩行为。羞怯对儿童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羞怯儿童同伴交往较少,表现出较低的社会交往技能[1-3];同时倾向于在社交场景中产生焦虑并从社交互动中退缩[4];羞怯无法让孩童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对其人格发展影响甚大[5]。羞怯与儿童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相关[6];羞怯儿童在学校适应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7];从儿童早期到青春期,当个体意识到社交方面的困难时,会发展出对他人和自己的消极态度;而如果羞怯长期作用,则会导致个体工作表现不佳、社会隔离、日益增多的孤独感和心理疾病,甚至寿命缩短[8]。因此,对儿童羞怯心理进行早期预防与矫正同时兼备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儿童羞怯心理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干预,首先要了解羞怯心理的内在因子结构并编制与之对应的测查量表。目前国内外在羞怯心理的因子结构和量表编制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对国内学前儿童羞怯测查的适用性值得商榷。例如,国外Coplan 等编制的儿童社交偏好量表,分为羞怯和社交无兴趣两个因子[2],其羞怯分量表对羞怯的考察不够细致;国内学者开发的针对儿童羞怯的测量工具[8]多采用自评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学前儿童这一特定的人群。因此,很有必要研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学前儿童羞怯的测查工具。另外,个体羞怯与外部情境关系密切,Zimbardo 曾指出,个体羞怯程度随情境的变化很大。因此,编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社交情境的羞怯量表,有利于更好地考察学前儿童的羞怯心理结构与特点。
研究者计划在相关文献及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学前儿童羞怯心理的因子结构模型,编制《学前儿童羞怯量表家长卷》(PCS-P);通过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并检验量表的信效度。
1.1 对象 访谈对象:从山东省菏泽市随机抽取幼儿母亲30名,自愿接受访谈,母亲年龄在29~38岁之间;其中小、中、大班幼儿各10名;男孩和女孩各15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山东省菏泽市的幼儿进行调查,发放PCS-P共900 份,剔除无效量表后获得有效量表819 份(91.00%),随机将样本分为两份,其中样本一421人,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男孩203人,女孩218人;小班103人,中班114人,大班204人。样本二398人,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及量表信效度的检验,男孩194人,女孩204人;小班112人,中班105人,大班181人。重测被试:随机抽取某幼儿园小、中、大3个班的部分幼儿进行重测,重测时间间隔为5 周,发放PCS-P 共35 份,回收有效量表32 份(91.43%)。
1.2 方法
1.2.1 访谈提纲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针对幼儿母亲的访谈题目主要包括:“您的孩子一般在什么情境下会表现得比较羞怯”、“您的孩子在感到羞怯的时候会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在羞怯方面,您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何差异”、“请您针对您孩子出现的羞怯行为举几个例子”等。
1.2.2 PCS-P 初始量表 以已有羞怯量表的题项为基础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获得的材料,形成量表的最初项目。请5名专家(3名心理学教师,2名学前教育学教师)对项目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量表项目初步确定后,选取38名幼儿母亲进行试测,请被试指出量表中表述不清或含有歧义的项目。根据专家及被试意见对量表进行修改,最终形成PCS-P 初始量表。量表包含62个题项,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比较不符”、“介于之间”、“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依次计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羞怯程度越高。
1.2.3 效标工具 抽取Coplan 在2004年编制的《儿童社交偏好量表》(CSPS)中的羞怯因子作为效标。量表共有7 题,采用5 点计分法,得分越高,羞怯程度越高。该量表在学前儿童羞怯研究中广泛应用[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测验其同质信度为0.79。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 进行描述性分析、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量表信效度的检验,采用LISREL 8.53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2.1 项目分析 用样本一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分别计算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对r<0.30 的项目予以删除[9],故原PCS-P 删除第13、24、25、28、56 项、保留57 项。
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样本一对PCS-P 的57个题项进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KMO=0.96(χ2=14865.99,P<0.001),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进行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9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率的61.99%。根据Cattell 的“陡坡检验”原理,6个因子即能较好地代表该量表的因子结构。为进一步明晰该量表因子结构,抽取6个因子后,再进行因子分析及正交旋转,并根据以下标准筛选题项:①项目载荷在0.40 水平以下的题项;②最大的两个载荷均大于0.40 的题项;③最大两个交叉载荷绝对值之差小于0.20 的题项。除此之外,删除项目内容与所在维度不符合的题项。经分析,删除22个题项,保留35个题项。对剩余的35个项目限定6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Bartlett 检验KMO=0.95(χ2=9209.20,P<0.001),6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65.41%。其中,因子1(PB-P)包含7个题项,特征值为4.04,贡献率为11.55%,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61~0.70 之间;因子2(HT-A)包含7个题项,特征值为4.00,贡献率为11.39%,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51~0.73 之间;因子3(HM-P)包含6个题项,特征值为3.95,贡献率为11.28%,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58~0.72 之间;因子4(PB-A)包含5个题项,特征值为3.84,贡献率为10.96%,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76~0.84 之间;因子5(HM-A)包含5个题项,特征值为3.62,贡献率为10.33%,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64~0.77 之间;因子6(HT-P)包含5个题项,特征值为3.46,贡献率为9.89%,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63~0.71 之间。
各因子命名及解析如下:HM-P(Homogenous-Passive Shyness,同质-被动型羞怯):幼儿在熟悉的人际情境中,或熟悉的个体与之主动交往时产生的羞怯心理;HM-A(Homogenous-Active Shyness,同质-主动型羞怯):需要幼儿与熟悉的个体进行主动交往时产生的羞怯心理。HT-P(Heterogenous-Passive Shyness,异质-被动型羞怯):幼儿在陌生的人际情境中,或者陌生人与之主动交往时产生的羞怯心理;HT-A(Heterogenous-Active Shyness,异质-主动型羞怯):需要幼儿与陌生人主动交往时产生的羞怯心理。PB-P(Public-Passive Shyness,公众-被动型羞怯):幼儿在公众场合,或者被动参与公众表演时产生的羞怯心理;PB-A(Public-Active Shyness,公众-主动型羞怯):需要幼儿主动参与公众表演时产生的羞怯心理。
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使用LISREL8.53,采用样本二对因子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量表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见表1。数据表明模型拟合良好[10]。
表1 量表结构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n=398)
2.4 信度指标 本研究对量表进行了两项信度检验,同质信度和重测信度,见表2。结果表明,量表的信度指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
表2 PCS-P 信度指标(n=398)
2.5 效度指标
2.5.1 内容效度 自编量表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羞怯量表,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所获取的材料编制而成的。初测量表形成后征求了5名专家的意见并选取了部分被试进行了试测,根据专家及被试提出的意见对量表进行修改。以上措施保证了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5.2 结构效度 量表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见表3。另外,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模型拟合良好。以上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11]。
2.5.3 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的检验采用同时效度。PCS-P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效标相关系数均达到了高度相关水平,见表3。
2.5.4 聚合效度 采用了母亲对儿童羞怯水平总体评价来检验聚合效度。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见表3。
2.6 量表评分情况 见表4。学前儿童羞怯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同质-被动型羞怯到公众-主动型羞怯,个体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呈依次递增趋势。
表3 PCS-P 效度指标(n=398)
表4 学前儿童羞怯量表各因子平均得分情况(±s)
表4 学前儿童羞怯量表各因子平均得分情况(±s)
3.1 学前儿童羞怯心理的概念界定及因子结构模型的构建 儿童羞怯通常被界定为当遇到陌生人时的胆小和退缩行为,然而,研究表明,陌生情境却绝非儿童羞怯产生的唯一情境,羞怯儿童在熟悉的社交情境中同样会面临交往困难[12]。出现羞怯反应的场合,首先是成为大群体关注中心的场合,其次是陌生的社交场合,最后是成为小群体关注中心的场合[13]。即使在相同的社交场合中,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也会引起个体不同程度的羞怯反应[14]。另外,儿童的羞怯行为与自闭行为、社交退缩或社交无兴趣等具有明显区别,羞怯儿童仍然具有明显的交往动机,但是其交往动机却受到社交恐惧及焦虑的制约[2]。基于此,学前儿童羞怯可界定为:个体在人际交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趋避冲突。
关于羞怯心理的因子结构,研究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Buss 将羞怯分为恐惧型羞怯和自我意识型羞怯,前者主要是对陌生人或新奇刺激产生的恐惧,后者则是由对自我公众形象的过度觉察造成的;Coplan 等认为,熟悉的社交情境同样会使个体产生羞怯心理[15];Pilkonis 区分出了公众羞怯和自我羞怯;许毅源则认为,最常见的引发羞怯的3 种情境是消极社会评价情境、社交新颖性情境及公众关注情境[15]。访谈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幼儿羞怯心理明显受到外部情境的影响,在体验到羞怯的情境中,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是:熟悉情境、陌生情境、公众场合。另外,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中,个体所体验到的羞怯程度仍有区别,这主要取决于儿童与外部情境的作用方式。当儿童处于社交情境中而没有与周围个体发生作用时体验到的羞怯程度最低(例如在陌生场合独自玩耍),当儿童被动地与外部情境发生作用时次之(例如陌生人主动与其交谈),当需要儿童主动与外部情境发生作用时最高(例如需要儿童主动与陌生人交流)。
本研究以幼儿羞怯的操作性定义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及访谈结果,依据外部情境与交互形式两个维度,提出了学前儿童羞怯心理的9 因子理论结构模型(同质-情境型羞怯、同质-被动型羞怯、同质-主动型羞怯、异质-情境型羞怯、异质-被动型羞怯、异质-主动型羞怯、公众-情境型羞怯、公众-被动型羞怯、公众-主动型羞怯)。随后,我们以此结构模型为依据,编制了相应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理论模型并未完全得到验证,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将模型中情境型羞怯和被动型羞怯中的相关题项归为1个因子更为合理。这可能是由于学前儿童受到年龄的限制,对社交情境的认知并未达到成人的分化程度造成的。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羞怯心理6 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
3.2 学前儿童羞怯心理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表明,PCS-P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83,量表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3~0.87 之间,重测信度在0.62~0.77 之间,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9]。
结构效度是一种强有力的效度检验方法,经检验,PCS-P 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5~0.85 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9~0.65 之间,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9]。另外,以Coplan 编制的《儿童社交偏好量表》中的羞怯因子作为效标,PCS-P 总体得分与效标的相关为0.61,各因子得分与效标的相关在0.28~0.60 之间。本研究还采用了母亲对儿童羞怯水平作出总体评价的方式进行了聚合效度的检验,结果发现,量表的总体聚合效度为0.65,各因子的聚合效度指标在0.34~0.55 之间。由以上数据可知,效度指标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羞怯量表家长卷》符合学前儿童羞怯心理的实际情况,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学前儿童羞怯程度及产生情境的有效工具。本研究的样本取自于山东省菏泽市,因此,未来的研究要加大样本多样性,探究量表在其它地区的适用性。另外,本研究旨在了解学前儿童羞怯心理产生的具体情境及表现程度,开发适用于学前儿童羞怯的测查工具,属于描述的层面。未来可考虑开展更为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纵向研究,对于羞怯心理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对个体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同时考虑以此为工具开展学前儿童羞怯的干预研究。
[1]Bohlin G,Hagekull B,Andersson K.Behavioral inhibition as a precursor of peer social competence in early school age:The interplay with attachment and nonparental care[J].Merrill Palmer Quarterly,2005,51:1-19
[2]Coplan R J,Prakash K,O'Neil K,et al.Do you "want'to play?Distinguishing between conflicted shyness and social disinterest in early childhood[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40:244-258
[3]Rimm-Kaufman S E,Kagan J.Infant predictors of kindergarten behavior:The contribution of inhibited and uninhibited temperament types[J].Behavioral Disorders,2005,30:329-346
[4]Coplan R J,Closson L,Arbeau K.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behavioral associates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dissatisfaction in kindergarten[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7,48:988-995
[5]高峰强,宫瑞莹,祁冬燕,等.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会自我知觉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27(1):69-75
[6]孙源泉,范一鸣,王鹏.震区丧亲儿童羞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84-486
[7]Xinyin Chen.Shyness-sensitivity and social,school,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rural migrant and urban children in China[J].Child Development,2009,80:1499-1513
[8]武云鹏,陈英敏,高峰强.小学儿童羞怯自评量表的编制及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698-1701
[9]吴明隆.量表统计分析实务-SPSS 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0]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郑日昌.编制心理量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1):761-762
[12]Coplan R J,DeBow A,Schneider B H,et al.The social behaviors of extremely inhibited children in and out of preschool[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9,27:891-905
[13]雷蒙德·克罗泽著.王兵译.理解害羞:心理透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4]王倩倩.大学生羞怯特点及其与自尊、孤独、人际情境觉察能力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5]Yiyuan Xu,Farver,Jo Ann M."What makes you shy?":Understanding situational elicitors of shyness in Chinese childr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9,33(2):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