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11-28 08:01李建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弹性问卷个体

李 飞 李建伟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1],心理弹性能够有效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李鹏等人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三者关系密切,心理弹性的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就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高水平状态”[2]。

应对方式是个体为解决或有效缓解来自于外部环境、内在心理冲突等挫折和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或不适感而选择运用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方法,也可以称为“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3]。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调节因素,它是“决定生活事件是否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性因素”[4],其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是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试图描述师范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基本状况与特征,揭示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高校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注高师生心理弹性的培养与提升,提升其应对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为促进师范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吉林省4 所高师院校的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有效问卷437 份。其中男生143名,女生294名。

1.2 方法 以自然班为单位,对选取的高师生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心理弹性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心理弹性量表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5]。该量表共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与人际协助等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弹性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 系数)为0.845,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4~0.82 之间。

应对方式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CSQ)[6]进行调查。问卷包括6个维度,分别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与合理化。问卷采用二分计分法(是计1分,否计0分,存在反向计分题)。以测验分数(题目均分)代表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分数越高代表运用应对方式越频繁,倾向性越强。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 系数)为0.817,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9~0.80 之间。

心理健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以总均分表示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问卷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测评中,其信效度被充分验证。

1.3 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SPSS 21.0 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偏相关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2 结果

2.1 高师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通过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分析发现:高师生心理弹性整体状况较为理想,得分(题目均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目标专注(t=2.996,P=0.003)。由应对方式得分(题目均分)可以看出:高师生更倾向运用积极型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及求助等,消极应对方式运用相对较少,而且在自责与求助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见表1。

表1 高师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s)

表1 高师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s)

注:* P<0.05,**P<0.01,***P<0.01,下同

表2 控制协变量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r)

2.2 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控制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学生干部等可能影响的因素,将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各因子与心理健康(以SCL-90 的总均分表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师生心理弹性各维度以及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较高、解决问题与求助方式运用较多的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得分较低,健康水平较高,而自责、幻想、退避与合理化等方式运用较多者,心理健康得分较高,健康水平相对较低,见表2。

2.3 回归分析 以SCL-90 总均分作为因变量,以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在控制性别、年级、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下,采用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检验水准分别为0.05和0.10,结果11个自变量中,按作用大小依次有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家庭支持、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幻想、求助等9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可以解释因变量总方差的34.1%。

表3 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表明,高师生的整体心理弹性状况较为乐观,在情绪控制以及人际协助等方面仍存有不足。这一研究结果和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情绪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现状也是相吻合的。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强调个体积极认知、态度的建构,更要切实把握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充分注重个体心理调节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和应用,要注重团队协作、社会支持等心理弹性资源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7]。

同时,高师生更倾向于运用积极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是两种运用比较频繁的方式,而自责、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等方式运用的频率较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已有研究较为类似,如国内有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总体倾向使用积极心理调节机制”[8]。男女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都更倾向运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如江光荣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均趋向于选择积极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男生比女生更多地采用消极解决问题应对策略”[9]。张运红[10]等在其研究中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控制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学生干部等因素的影响下,心理弹性、解决问题、求助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即心理弹性程度越高,积极应对方式运用越频繁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等方式运用的越频繁,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差。这充分表明了心理弹性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能力与品质,其能够有效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表明解决问题和求助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较好适应性、反映成熟人格特征且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的应对方式。经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弹性中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以及人际协助、家庭支持,应对方式中的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幻想和求助都能够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这9个因素可以解释心理健康的34.1%。

本研究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既要重视个体知识的积累,态度的建构和技能的训练,又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人际环境,要充分发挥家庭、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理性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逆境,合理运用有效的应对方式去缓解、消除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11]。

[1]Werner E E.Journeys from childhood to midlife:Risk,resilience,and recovery[J].Pediatrics,2004,114(2):492-492

[2]李鹏.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3]张林.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6-41

[4]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与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6]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4):181-183

[7]赵晶,罗峥,王雪.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078-1080

[8]陈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9]江光荣,王铭.中国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80-18

[10]张运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13-415

[11]李金德,刘慧珍.中国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301-304

猜你喜欢
弹性问卷个体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