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芳,黄志华
摘要: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地爆发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中折射出来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并对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共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五四精神对当今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历史;影响及启示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我们青年应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发生在辛亥革命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残酷统治的黑暗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一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已不可避免。那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迫切希望中国早日摆脱民族危机,尽快国泰民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中国人民指出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应邀参加,会上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归还山东的正当要求遭到帝国主义的拒绝。4月,会议决定把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愤怒,五四运动爆发。[1](P.28-29)
(二)五四运动新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曾经说过:“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有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2](P.699)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体现的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对内反对封建官僚。口号反映各阶层民众和广大学生目标明确、英勇无畏的斗争,正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具体体现,从五四运动起,民众对挽救民族危亡有了新的认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五四运动中参与的群众涉及各行各业,不仅有学生,而且还有众多的商人、工商业者、工人等等,它是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它比辛亥革命向前跨越了大大的一步,体现了五四运动深刻的历史作用。[1](P.32-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使得五四运动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尤其是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骨干力量。这些都体现了五四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体现的不同新的特点,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P.33)五四运动前,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幻想破灭,重新思考新的出路。第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知识分子考虑创建新的革命政党。五四前,中国革命是由国民党领导的,五四运动期间,国民党虽然对学生运动表示过同情和支持,但是他们并不是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可以说国民党当时是在五四运动之外的。第三,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对斗争的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工人阶级的领导必须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来领导的。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作用
(一)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的一个标志,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当时虽然还没有产生共产党,但是五四运动有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当时的工人阶级为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第一次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为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做了群众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促成了共产党的成立。[3](P.13)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五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精神支柱
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P.15)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5](P.123)爱国主义是整个中国近现代的时代精神之一,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筑就起来的坚不可摧的思想堡垒,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体现在祖国和民族危亡时刻,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够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不同形式投身战斗中来,捍卫国家利益,这在五四运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指引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才奋起反抗,游行示威解救民族危亡,也是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才奋不顾身保卫国家主权。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传承者五四精神,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人民的利益为党的奋斗宗旨,以民族富强为党的奋斗目标。五四运动时期有两股潮流,一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的生活,跟老百姓在一起,跟工人和农民在一起,他们的立场是人民的立场。另外一股潮流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他们是虚伪的爱国主义、虚伪的民主政治,中国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必然会沦为殖民地。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光明正大的,他们总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为老百姓谋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是和五四运动时期所要求的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改变人民生活困境的潮流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加以充分的发扬。[3](P.13)所以说,五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纪念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五四运动是由一大群具有报国热忱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首先发起的。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已任,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学习和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他们敢于蔑视反动势力的淫威,内除军阀官僚,外抗侵略强权,勇于牺牲奋斗和创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歌颂。
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更重要的是要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 [6](P.12)使我们中国广大青年同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那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三、五四运动对当今的启示
(一)现代化建设中坚持改革与创新
五四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积极引进西方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铸就出具有时代风貌的流传至今的不朽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在于它提出了新理论、新思想,体现了革新意识和革新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开端。先进知识分子的这种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新时期改革创新埋下了一颗种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创新,坚持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指出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7](P.1)国家需要改革,需要创新,作为改革实践者的青年人更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为实现国家宏伟目标付出不懈努力。
(二)促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五四运动时期,宣扬和提倡民主政治,中国民众的政治觉醒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使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这就使五四时期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纵向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民主政治精神,不断拓宽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不能离开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更离不开民主政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人民对于民主的理解日益深化,公民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各级政府更加开放、更加重视民意、民情和民生。虽然我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政治民主的精神,坚定信念,继续扩大开放,推进法治。
(三)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认识到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始终坚持鲜明的群众观点和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作风。
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之梦,因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会不断壮大,蓬勃发展,永不变色。
参考文献:
[1]沙健孙.五四运动及其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2009,(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
[3]李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J].中共党史研 究.2009,(9).
[4]杨生平.五四精神是伟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精神———兼评种种五四精神观[J].红旗文稿, 2011,(7).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
[6]马红霞.对五四运动精神实质的再认识[J].祖国, 2013,(4).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3-11-1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