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目前城市建设的热点,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章对智慧城市的由来和概念进行了简述,论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并指出了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模式;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4-0007-02
1 智慧城市的由来及概念
1.1 智慧城市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不少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打造新城建设模式,以县城为例,小区越建越多,楼房接连而起,不少农村也建起了新民居,人们将“住楼房”奉为时尚。一些地级市“贪大求全”,甚至不切实际地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规划。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不少地方与房地产开发划上了等号,城市发展进入误区。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诞生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目前还有待完善。目前普遍认为,智慧城市是现代科技社会的一种城市形态,它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撑,处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环境,并综合应用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营造激发创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 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已经有104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80%以上的二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将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广泛共识,其积极意义主要有:
2.1 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转变增长方式
由于资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遇到了瓶颈,面临的土地、空间、能源、清洁水等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例如,城市的空气质量,《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44.2%,达到三级的城市仅占54.9%,劣三级的城市占0.9%。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为0.09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5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35毫克/立方米。2007年,医疗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置的城市155个,其中地级城市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77.24%,有6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医疗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置,因为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处理医疗危险废弃物已经难以有效解决。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2 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保持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世界,一个城市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其是否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目前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是不具备竞争力的。智慧城市建成以后,国内各企业与高校之间将实现产、学、研一条龙资源链,从而达到资源互补,实现强强联合,并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技术引入手段,以行业为单位建立创新协同机制,并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以达到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的。
2.3 有利于改变人们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
随着近几十年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迅速发展,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人们不仅收获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模式。伴随着历史巨变,生活逐渐社会化和国际化,一些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被人们怀疑和背叛,也出现了众多的安全问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构成复杂,流动人口增多,物流系统遍布各个角落,不安全因素空前增加,传统的由质检部门和居委会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已经捉襟见肘。为应对这一现状,城市管理系统必须进行革新,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维护现代城市的宜居、安全和舒适。智慧社区就是其中一个重点建设目标,它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城市宜居性的提高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元素。
2.4 有利于迅速和妥善解决突发性事件和应急事件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的一体化,但全球一体化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恶性传染病爆发、恶性犯罪事件的增加、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等问题。2014年屡次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令人警醒,智慧城市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快速感知这些突发性事件,通过其智能化的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加快(由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或由市长)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从而实现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协同和应对能力。同时智慧城市也具备“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事件和应急事件的水平,使应急预案程序化、智能化。
3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8年由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至今,仅有短短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认识不可避免地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认识不清
建设智慧城市需先认识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对其仍然存在着“概念不清、外延不明”的问题,对于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智慧城市,我们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建设思路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难以做出正确回答。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盲目跟风其他城市,效仿建设,只是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并没有明确主要的任务和规划蓝图,也没有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
3.2 参建社会力量薄弱
许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都将其归为政府投资,难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社会参与度低,群众认识模糊,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地推进。
3.3 割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系
不少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存在一种不良倾向,将当前的智慧城市人为地与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割裂开来。这样做容易导致以下结果:加剧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继续受到冷落。这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4 结语
建设智慧城市并不轻松,从宏观上需要统一规划,完整的科学标准以及运行体系,从微观上需要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还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相关各方密切关注。但是我们相信,在我国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有一个理想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基于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与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2,(12).
[2] 董剑泉.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创新技术和大数据支撑[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9).
[3] 吕天文.中国智慧城市深度分析[J].电源世界,2013,(8).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R].中国环境报,2007-06-10.
作者简介:许鹏(1987-),男(回族),河南郾城人,漯河市市政管理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