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兴
马年说马,今天我们来说说延庆永宁镇南关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关竹马,以及它的传承制作人沈迎。老爷子今年84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地道农民,面色红润, 耳不聋,记忆力非常好。老人跟我们侃侃而谈, 跑竹马为了纪念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王昭君而创,因其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和丰富的表演形式,深受大众的喜爱。跑竹马表现的是“王昭君出塞”远嫁异乡时路上的传说故事。
表演竹马的共有16人,其中一人身披红斗篷扮演王昭君,两名丫鬟、一名送亲官和两名骑着骆驼的匈奴迎亲官随行,其余的都是身着黄袍的皇宫侍卫。跑竹马主要以丰富多彩的队列变化为表演形式,表演过程中主要有“里罗成”“外罗成”“八卦蹿顶”“八个葫芦”“六个葫芦”“五个葫芦”“大十字”“扎篱笆”“勾担环”等花样套路。在结束前圆场时,还有“龙摆尾”“雁并翅”等套路,整个表演变化无穷。特别是晚上,表演者手持灯笼,表演起来犹如灯笼在波浪中一样,上下沉浮左右摆动扣人心弦。为竹马伴奏的乐器有:鼓、镲、唢呐、小钹,乐曲有:《将军令》《得胜令》和《打马》等。在这些乐曲的衬托下,竹马表演起来形象更加丰富,情节更吸引人。
南关竹马在延庆永宁镇南关村保存了300多年的节日表演历史。永宁地区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年战争频繁,所以盼望和睦的永宁人根据《昭君出塞》的故事创造了当地的竹马舞。早先的竹马都用纸糊,用蜡烛熏竹片表皮,再用大火燎竹片,接着用铁丝固定成型。
看似简单的竹马制作起来要比想象的复杂许多,一般需要破竹、糊纸、糊布、画彩、上漆等20多道工序,仅做一个马头就需10多道工序。沈迎老人做了40多年竹马, 一个人制作完成1000多个。一根根竹片经老人的双手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几十年前当老人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便跟着爱热闹的乡亲一起“跑竹马”。如今岁数大了,乡亲们节假日跑竹马,老人就在边上凑凑热闹指点一下。根据“跑竹马”的实际需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老人做了许多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两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马越来越喜欢,村里的年轻人逢年过节也都愿意跑跑竹马热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