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雪花都应愧对雪崩

2014-11-27 08:11林璞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33期
关键词:野牛雪崩羚羊

林璞

草原上,几头狮子在围猎,羚羊群惊惶逃散。狮子合力扑倒一只,其余的羚羊见状不再奔突,而是在远处一边吃草,一边看着狮子噬咬自己的同伴。

不幸仿佛只是不幸者的不幸,“看客”们庆幸于一己苟安而漠视无睹。于是,自然界里弱肉强食的一幕屡屡上演。然而在一群野牛身上,“自然规则”却受到了挑战。面对狮子,同仇敌忾的牛群将弱小者围护于内,外围的野牛躬身挺脊,迎着捕猎者亮出犄角。对峙之后,狮子知难而退。

狮子遭遇不一样的猎物,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不由想起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前不久,媒体公示了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的事迹,他们或挺身而出勇斗歹徒,或生死关头救人于水火,其中既有广为人知的“中国最美”,也有默默无闻的身边好人。如同那些勇斗狮子的“有血性的牛”,危难面前,这些候选人无一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狮子”固然可怕,但一声吼却能喝阻其嚣张气焰,齐出手必可将其驱逐降伏。然而世上事,从来都知易行难。不必说面对尖刀、棍棒、烈火、洪水,乃至将塌的山体、失控的车辆,即便是于己无妨的“喊一声”、举手之劳的“扶一把”,总有些人踌躇再三噤了声口,瞻前顾后缩了手脚。

为什么会这样?那些在国人的“道德辞典”里灼灼其光的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拍案而起……在一些人身上为何显得微乎其微了?

原因当然可以摆出很多,譬如有的因英雄流血又流泪伤了心,有的因好人行善事反被讹凉了心,有的因坏人逍遥法外怵了心,有的因见惯不平麻木了心;譬如个体素质的差异,社会转型的迷茫,价值多元的冲击,传统道德的稀释,乃至奖恤制度的缺失。然而不容回避的,其根子恰在如鲁迅先生所言的藏在每个人“皮袍子下的小”。

不是么,“看客”们所奉行的,正是“羚羊的哲学”——你的不幸只是你的,与我无关。而这恰恰与“血性的野牛”血脉中流淌的基因相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想起一句哲语: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是的,当每一朵“雪花”都怀揣着自己“皮袍子下的小”,无视甚至放任那社会中恶与丑、人与人之间自私与冷漠的“冰山”一点点“坐大”,那么当“雪崩”发生时,每一朵觉得“责任不在我”的雪花,必将承受“灾难落于我”的后果。

有位叫马丁·尼默勒的牧师曾经写下这样的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从起初“我没有说话”,到最终“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循着“羚羊的哲学”,走上的只能是“冰塌雪崩”的不归路。

“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是的,“烛光”之微与“雪花”之轻,因着各自所追求和承载的不同,最终带给这个世界的,是温暖光明和冰冷黑暗的云壤之别。

每一朵“雪花”都应愧对“雪崩”,正如每一根“蜡烛”都应擎起光明。企盼这个世界上,一天比一天更多一些有羞耻感的“雪花”和热爱光明的“蜡烛”。

[怦然心动]

作家叶倾城在《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一文中写道:“灾祸无处不在, 我们以各种方式看见他人的苦难。痛苦会像滴在水里的血,缓缓地,越来越浅、越来越淡地扩散。也许到最后看不见了,但每一滴水都尝到了腥咸的味道。所谓同情,就是‘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我的感情。我们不是为别人的父母子女而哭,而是透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我们为之痛哭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我们要祈福的,也不是不相干的陌生人,而是我们的家人亲戚、同事朋友。”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拒绝冷漠,温暖彼此。

【文题延伸】对“看客”说不、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拒绝冷漠……(小引)

猜你喜欢
野牛雪崩羚羊
雪崩大危机
美洲野牛当宠物
梦幻羚羊谷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The shocking disappearance of flights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两头野牛
野牛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