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骁飞
上世纪70年代,印度拉贾斯坦邦曾掀起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活动,当地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每栽一棵树就奖励13卢比。这项激励措施让很多农民抱起树苗、拎着镐铲,一见到荒地就栽上一棵小树,然后到当地村部申报确认后,就能领到奖励。
然而,政府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树苗的成活率很低,普遍不到60%,有的地方甚至低至37%。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一些农民为了追求植树数量,栽起来偷工减料,极少浇水、施肥,更没有细致的后期管理,牲畜破坏极为严重。为了提高栽培质量,政府便派一些官员到各地监督,但树苗成活率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原来,有官员现场监督时,农民栽树就认真些;官员一走,那些爱耍滑的人又恢复了原样。
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农民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以大局为重,要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不能贪图小利……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树苗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后來,邦议员尼古拉德的一个建议彻底改变了这个植树困局。他建议政府以农民栽种成活的树苗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今年栽了多少树,到了来年再清点活树数来支付报酬。自此以后,农民植树就要认真细致多了,他们不但给树苗浇水施肥,而且后期精心管理,让树苗免遭牲畜践踏或者自然灾害,树苗成活率因此直线攀升。
有些事,原本靠人性的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靠完善的制度才能完美地解决。
(车田荐自《情感读本·意志篇》)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