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山
摘 要:风险预控管理是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对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控制煤矿生产经营风险,减少和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基本模式,阐述了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煤矿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监察机制;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1-0104-02
1 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1.1 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
风险预控管理是指对生产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预先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降低生产风险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全面考虑影响安全生产中的所有危险因素,科学辨别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并建立与此相应的防治机制。同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还要兼顾作业人员、设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营造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和构建风险预控管理的保障体系。
1.2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模式
在风险预控管理的实践中,风险评估的内容根据生产系统的不同用途确定,并遵循相同的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虚线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控制是风险预控管理的主要环节。
图1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模式
2 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2.1 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而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①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订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煤矿管理者、施工负责人和风险预控管理专家等。小组成员应根据煤矿的生产特点,并结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制订风险预控管理方案。②落实岗位责任制,将风险管理工作的职权分配到个人。如果在岗位工作中发现风险隐患,则应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③构建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应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从而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④健全安全隐患监察机制。应及时收集风险信息,实时监控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作业环节,避免出现风险预控管理漏洞。
2.2 危险源闭环管理
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采取PDCA循环模式,构建以煤矿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为主体的危险源闭环管理体系,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危险源辨识是危险源监测和控制的前提,因此,必须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源监测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和评价危险源状态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发出预警信息;危险源控制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监测处理过程,以保证危险源被消除。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危险源闭环管理可采用工作分析法,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3种时态,将危险源分为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进而对煤矿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和信息监控等生产系统及其辅助生产系统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落实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
图2 危险源闭环管理长效运行机制的模式
2.3 员工作业行为管控
员工作业行为管控是煤矿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管控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不安全行为。员工作业行为管控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方面:①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煤矿企业应对生产中不同专业和工作单元的员工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归类和汇总,将其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岗位行为规范、作业规程、管理标准和矫正措施。②建立不安全行为的约束激励机制。应由党委、行政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工会和纪检部门共同负责监管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③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事故案例宣讲、岗位技能竞赛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有效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4 改善重大风险预控管理
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确定瓦斯风险、水害风险和顶板风险为重大风险预控管理的内容。具体改善措施有以下三种:①瓦斯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要对瓦斯防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解析瓦斯爆炸的原因,并对掘进工作面、采空区密闭、瓦斯抽放管路和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等重要区域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②水害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应对矿井进行大范围的水文地质勘察,对水患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构建集防探、技术、预报和应急保障于一体的综合防治水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水灾事故应急演练。③顶板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应邀请专家对顶板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结合地质条件提出支护方案。此外,应积极实行掘、锚一体化施工,并采用随掘随支的支护方法,从而消除空顶作业的风险隐患,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事前预防管理模式,能够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特点,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煤矿企业应迅速构建完善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质量,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效、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占昌.风险预控管理在保德煤矿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08).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
[3]韩永轶.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
〔编辑:张思楠〕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in Coal Production
Bai Yushan
Abstract: The risk pre-contro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mine safety security system,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operational risks,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s significa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re-control risk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nd the basic model to explain the risk of pre-control management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Key words: coal production;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monitoring mechanism; management quality
摘 要:风险预控管理是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对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控制煤矿生产经营风险,减少和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基本模式,阐述了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煤矿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监察机制;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1-0104-02
1 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1.1 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
风险预控管理是指对生产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预先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降低生产风险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全面考虑影响安全生产中的所有危险因素,科学辨别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并建立与此相应的防治机制。同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还要兼顾作业人员、设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营造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和构建风险预控管理的保障体系。
1.2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模式
在风险预控管理的实践中,风险评估的内容根据生产系统的不同用途确定,并遵循相同的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虚线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控制是风险预控管理的主要环节。
图1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模式
2 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2.1 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而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①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订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煤矿管理者、施工负责人和风险预控管理专家等。小组成员应根据煤矿的生产特点,并结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制订风险预控管理方案。②落实岗位责任制,将风险管理工作的职权分配到个人。如果在岗位工作中发现风险隐患,则应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③构建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应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从而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④健全安全隐患监察机制。应及时收集风险信息,实时监控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作业环节,避免出现风险预控管理漏洞。
2.2 危险源闭环管理
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采取PDCA循环模式,构建以煤矿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为主体的危险源闭环管理体系,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危险源辨识是危险源监测和控制的前提,因此,必须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源监测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和评价危险源状态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发出预警信息;危险源控制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监测处理过程,以保证危险源被消除。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危险源闭环管理可采用工作分析法,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3种时态,将危险源分为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进而对煤矿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和信息监控等生产系统及其辅助生产系统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落实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
图2 危险源闭环管理长效运行机制的模式
2.3 员工作业行为管控
员工作业行为管控是煤矿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管控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不安全行为。员工作业行为管控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方面:①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煤矿企业应对生产中不同专业和工作单元的员工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归类和汇总,将其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岗位行为规范、作业规程、管理标准和矫正措施。②建立不安全行为的约束激励机制。应由党委、行政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工会和纪检部门共同负责监管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③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事故案例宣讲、岗位技能竞赛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有效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4 改善重大风险预控管理
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确定瓦斯风险、水害风险和顶板风险为重大风险预控管理的内容。具体改善措施有以下三种:①瓦斯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要对瓦斯防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解析瓦斯爆炸的原因,并对掘进工作面、采空区密闭、瓦斯抽放管路和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等重要区域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②水害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应对矿井进行大范围的水文地质勘察,对水患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构建集防探、技术、预报和应急保障于一体的综合防治水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水灾事故应急演练。③顶板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应邀请专家对顶板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结合地质条件提出支护方案。此外,应积极实行掘、锚一体化施工,并采用随掘随支的支护方法,从而消除空顶作业的风险隐患,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事前预防管理模式,能够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特点,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煤矿企业应迅速构建完善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质量,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效、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占昌.风险预控管理在保德煤矿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08).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
[3]韩永轶.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
〔编辑:张思楠〕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in Coal Production
Bai Yushan
Abstract: The risk pre-contro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mine safety security system,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operational risks,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s significa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re-control risk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nd the basic model to explain the risk of pre-control management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Key words: coal production;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monitoring mechanism; management quality
摘 要:风险预控管理是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对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控制煤矿生产经营风险,减少和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基本模式,阐述了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煤矿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监察机制;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1-0104-02
1 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1.1 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
风险预控管理是指对生产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预先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降低生产风险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全面考虑影响安全生产中的所有危险因素,科学辨别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并建立与此相应的防治机制。同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还要兼顾作业人员、设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营造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和构建风险预控管理的保障体系。
1.2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模式
在风险预控管理的实践中,风险评估的内容根据生产系统的不同用途确定,并遵循相同的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虚线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控制是风险预控管理的主要环节。
图1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模式
2 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2.1 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而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①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订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煤矿管理者、施工负责人和风险预控管理专家等。小组成员应根据煤矿的生产特点,并结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制订风险预控管理方案。②落实岗位责任制,将风险管理工作的职权分配到个人。如果在岗位工作中发现风险隐患,则应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③构建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应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从而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④健全安全隐患监察机制。应及时收集风险信息,实时监控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作业环节,避免出现风险预控管理漏洞。
2.2 危险源闭环管理
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采取PDCA循环模式,构建以煤矿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为主体的危险源闭环管理体系,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危险源辨识是危险源监测和控制的前提,因此,必须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源监测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和评价危险源状态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发出预警信息;危险源控制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监测处理过程,以保证危险源被消除。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危险源闭环管理可采用工作分析法,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3种时态,将危险源分为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进而对煤矿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和信息监控等生产系统及其辅助生产系统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落实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
图2 危险源闭环管理长效运行机制的模式
2.3 员工作业行为管控
员工作业行为管控是煤矿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管控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不安全行为。员工作业行为管控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方面:①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煤矿企业应对生产中不同专业和工作单元的员工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归类和汇总,将其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岗位行为规范、作业规程、管理标准和矫正措施。②建立不安全行为的约束激励机制。应由党委、行政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工会和纪检部门共同负责监管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③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事故案例宣讲、岗位技能竞赛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有效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4 改善重大风险预控管理
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确定瓦斯风险、水害风险和顶板风险为重大风险预控管理的内容。具体改善措施有以下三种:①瓦斯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要对瓦斯防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解析瓦斯爆炸的原因,并对掘进工作面、采空区密闭、瓦斯抽放管路和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等重要区域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②水害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应对矿井进行大范围的水文地质勘察,对水患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构建集防探、技术、预报和应急保障于一体的综合防治水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水灾事故应急演练。③顶板风险预控管理。煤矿企业应邀请专家对顶板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结合地质条件提出支护方案。此外,应积极实行掘、锚一体化施工,并采用随掘随支的支护方法,从而消除空顶作业的风险隐患,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事前预防管理模式,能够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特点,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煤矿企业应迅速构建完善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质量,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效、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占昌.风险预控管理在保德煤矿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08).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
[3]韩永轶.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
〔编辑:张思楠〕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in Coal Production
Bai Yushan
Abstract: The risk pre-contro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mine safety security system,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operational risks,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s significa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re-control risk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nd the basic model to explain the risk of pre-control management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Key words: coal production;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monitoring mechanism; management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