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满红,常燕群,彭武江,李容汉,曾柳苑,黄智能
早产有引起与永久性伤残相关的脑损伤的高度风险[1],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行为系统出现异常的概率大大增加,包括脑瘫、癫痫、精神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行为及学习障碍等[2]。本科对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胎龄>32周的高危脑损伤早产儿,实施了以Rood疗法为主的超早期干预治疗,结果如下。
2011年9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NICU、胎龄>32周的高危脑损伤早产儿共309例,符合标准的共173例,失访25例,共研究148例。诊断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3],包括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脑损伤儿:①出生时有窒息;②5 min Apgar评分≤7;③羊水Ⅲ度污染;④有宫内窘迫史;⑤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⑥低血糖(<1.7 mmol/L);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排除标准:①有遗传代谢病、脑发育畸形等先天异常;②肺、肝、肾、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心脏等有严重疾病;③严重并发症不能耐受治疗;④严重皮肤破损。
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74例,常规组74例。两组在出生体重、性别、胎龄(周)、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日龄(d)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两组入NICU后均行常规诊治、早产儿日常护理
及早产儿饮食。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
后即给予以Rood疗法为主的干预治疗,包括经皮促进技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和特殊抑制技术3部分[4]。具体方法如下。
1.2.1 促进 ①触觉刺激:用棉棒与手指快速刷擦和轻
触摸。②温度刺激:用冰棉签快速擦过皮肤。③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拉肌肉。④用指尖对肌腱或肌
腹进行轻轻的叩打。⑤伸张性压迫:治疗师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束状,置于皮肤表面上,使手指下的皮肤变形,皮下的肌纤维被充分伸张。⑥特殊感觉刺激(音乐、色彩等)。
1.2.2 抑制 ①温度刺激:温水浴(30~35℃)。②持续的牵张。③缓慢摇摆、轻擦。④轻微的关节挤压。
1.2.3 吞咽刺激 ①轻刷唇、面及咽部。②冰棉签刺激唇、面部及下颌前部。
治疗时间一般10~20 min,每天1次,直至早产儿达到出院标准出院。
早产儿出院标准参考文献[5]。患儿实际治疗10~35次,平均22次。
所有患儿在28 d(校正胎龄达足月)时采用鲍秀兰等制定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20项评分法[6]进行评定。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干预组NBNA评分为(36.7±1.8),常规组为(34.8±1.3)。因两组总体方差不齐,进行t′检验,t′=7.3612,P<0.05。
分项评分显示,两组在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及一般评估之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原始反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28 d(校正胎龄达足月)NBNA各项得分比较
早产儿因胎龄不足和存在脑损害危险因素,常表现为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发育不成熟和智力低下[7]。早产并发其他高危因素更容易导致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8],表现为运动控制能力、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调节能力下降和反射异常[9-10]。国外报道,早产儿因产前、产时脑损伤而致脑瘫的可能性是足月儿的8倍。
脑神经在发育早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婴儿早期,尤其是在0~4个月龄,大脑神经细胞处于生长旺盛期,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数目迅速增加,神经髓鞘发育形成。与此同时,神经回路存在不稳定性,环境刺激可以塑造皮质的细胞结构;丰富的早期环境刺激和功能训练,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的形成,使大脑重组其功能,修复脑损伤,预防和减少脑瘫的发生[11]。早期持续干预能为大脑提供良好的刺激,最大程度发挥脑细胞的可塑性和代偿潜能[12]。Liu等认为,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进行NBNA评分,<35分或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根据评分情况及时进行干预[13-14]。Alvarado-Guerrero等发现,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后即开始干预治疗,到纠正胎龄6个月时,经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操作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15]。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早产儿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于NICU住院时采取Rood疗法为主的超早期干预治疗,以抑制患儿异常姿势等异常神经征象,促进早产儿早期动作、感觉、触觉、认知、吞咽等的发展,对早产高危脑损伤儿的行为神经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在原始反射方面未显示出差异,考虑到与试验观察时间不长有关。
Rood疗法由美国Margaret Rood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主要强调选用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按个体发育顺序,通过应用某些动作,引出有目的的反应;使用适当感觉刺激使肌张力正常化,并诱发出所需要的肌肉反应。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肌张力往往低下。而Rood治疗技术的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能通过刺激存在于肌梭、肌腱或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达到促进肌肉收缩,促进关节稳定的作用。这一技术对关节稳定性差、肌力相对不足、肌张力低下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由于早产儿体质较弱,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强,Rood治疗技术中有些手法与中国传统中医的按摩、叩击手法相似,手法轻柔,对降低肌张力、增强肌力等有很好的作用。
远期追踪与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
[1]邵肖梅,桂永浩.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2]Martínez-Cruz CF,Poblano A,Fernández-Carrocera L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telligence quotient scores and extremelly low-birth weight in school-age children[J].Arch Med Res,2006,37(5):639-645.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771.
[4]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50.
[5]马加宝,陈凯.临床新生儿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5.
[6]鲍秀兰.新生儿行为能力和测查方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41-443
[7]Casey PH,Bradley RH,Whiteside-Mansell L,et al.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8-year growth status of low-birth-weight preterm infants[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9,163(11):1046-1053.
[8]席冰玉,吴卫红,邹丽萍,等.早产儿早期两种神经系统评估方法的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7):605-607.
[9]Ohgi S,Akiyama T,Fukuda M.Neurobehavioural profile of low-birth weight infants with cystic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J].Dev Med Child Neurol,2005,47(4):221-228.
[10]Chen CC,Huang CB,Chung MY,et al.Periventricular echogenicity is related to delayed neurodevelopment of preterm infants[J].Am JPerinatol,2004,21(8):483-489.
[11]刘晟,万致婷,周玉香,等.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围生期脑损伤近期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7):756-758.
[12]刘敏.早期识别和防治新生儿脑损伤[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213-214.
[13]Liu J,Bann C,Lester B,et al.Neonatal neurobehavior predicts medical and behavioral outcome[J].Pediatrics,2010,125(1):90-98.
[14]Hielkema T,Blauw-Hospers CH,Dirks T,et al.Does physi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affect motor outcome in high-risk infants?An approach combin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process evaluation[J].Dev Med Child Neurol,2011,53(3):8-15.
[15]Alvarado-Guerrero I,Poblano A,Marosi E,et al.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neuro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of life[J].Neurosci Med,2011,2: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