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党建工作 彰显无私奉献的新篇章

2014-11-26 17:57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群众工作

在2012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了“第一书记”工程助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先后共选派了二万多名“第一书记” 深入到一万多个基层薄弱乡村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举动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一书记”们下乡工作,刚开始面临着条件艰苦、情况不熟、经验不足、工作无序等诸多问题。至今工作已开展近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摸爬滚打,经历了酸甜苦辣,风霜雨雪。为了了解“第一书记”们在基层工作的进展,我们到了山东省委办公厅派出的“第一书记”姚龙彪所驻兰陵县下村乡灰泉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兰陵县下村乡是抱犊崮山脚下的一个偏僻的乡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元帅曾带领115师进驻下村乡创建了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今日的抱犊崮战争的硝烟早已逝去,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这片曾经的热土还有待帮扶的贫困群众。2012年4月省委办公厅先后选派六位第一书记进驻下村乡帮扶,让这里的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记者:通过驻村工作您怎么理解“第一书记”的,在基层又如何展开工作的?

姚龙彪:说实话,刚开始对“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和意义只是停留在领导的讲话中,自己并没有切实的认识和触动。通过这段驻村工作的经历,才逐渐对“第一书记”的工作意义有了感悟。我认为“第一书记”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第一责任”而非权利。作为党组织选派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代表,应该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指导、帮助、参谋、协调”四个作用。指导村级组织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架好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在工作上我们努力当好农村党建的工作队,帮助建班子、选路子、想法子、建制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培养不走的“主心骨”。积极协调县乡村之间,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村级工作环境,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参谋不决策,参与不包办,服务不添乱。目前,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驻得下、放得开、干得实,是“自己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句好让我有了切身的体会,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最自豪的地方。

记者:您在驻村的实践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

姚龙彪:一种自豪、一种情结、一份责任和担当是我在工作践行中最大的收获。我们办公厅两任“第一书记”时刻牢记“把地气接到寻常百姓家,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坎上”的工作宗旨,按照省委组织部“五通十有”的要求和办公厅制定的三年帮扶规划,我们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修了路、打了井、架了电,初步改变了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看起来是我们帮着联系资金、联系项目、捐款捐物帮扶贫困村,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收益最大的是我们这些常年在机关工作的“第一书记”。

作为“第一书记”,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直接到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到扶贫工作的最前沿,通过组织的大力支持和自己的努力让一个贫困的山村脱贫致富,使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重新焕发出活力,带领群众把一个落后的旧村庄蜕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一方百姓造福的实践活动是紧密联系党群关系的最好契机,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上的最生动的一堂课和一个最大的平台 ,这种经历将使我受益终生。

记者: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面对困难您好是如何处理的?

姚龙彪:抓党建首先要让全村的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农村政策,根据农村白天大家都忙于农活,无法聚在一起学习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早晚和农闲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采用座谈交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重点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业、社保、计生、征地拆迁等民生政策。有时也到田间炕头和百姓拉家常、宣政策,使党的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学习政策的同时,重点培养他们主人翁和参政议政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村里各项工作中来,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培养后备干部,灰泉村五年以上都没有发展党员了,党员老龄化较重,为此我们重点考察发展了两名年轻的党员,任命了新的支部委员,使“两委”班子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党员议事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村级工作制度,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还带领部分优秀党员和村民代表到蒙阴甜桃示范园、费县长毛兔示范园参观,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增强了他们发家致富的信心。

记者:“第一书记”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最终为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这方面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姚龙彪: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只是来助贫的更应该是来扶贫的,我们不止是来输血的更是来帮助群众自己具备造血的能力的。只有以扶贫的长远的思路和态度,帮助群众自身具备造血的功能,这样他们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我们第一阶段按着“五通十有”的要求,多方筹集资金,使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就好比一个病人,先要给他输血,让他有精力活动起来,为下一步给他动手术让他自己能造血提供基本的动力。我们这些“第一书记”协调一些资金,建设一个村的基础设施应该说都不是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后面的造血上,要想让群众自己有造血的能力,除了我们积极帮助他们引荐项目,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尽办法转变百姓的思想,这方面灰泉村村支书万贵强有更深的体会。

在采访中村支书万贵强十分认同姚龙彪这个“第一书记”的各项工作,他说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一书记”们带来的思想上的变化,过去也想让村子发展,可是没有门路,为了给村里找一条致富的路子,姚书记们带领他们实地调研和对外学习,最终找到了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发展路线:一方面,第一书记帮助村引进了良好的果树品种,使村里的山场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引进了以长毛兔和山羊为主的养殖产业,增加了全村人均收入。这些思路和成果也得到了省委姜异康书记的充分肯定。第一书记对全村老百姓思想意识的转变作用是巨大的,带来的资金、项目、技术让老百姓干事的热情有了,积极性上来了,信心更足了,村民的思想转变是村里今后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后记:通过采访我们切实的感受到第一书记在抓党建、促脱贫的道路上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他们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筑牢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实施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电网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夯实了农村发展的公共保障能力,科学制定帮包规划,打造富民强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为群众找到了致富的路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灰泉村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灰泉村的老百姓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群众工作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第一书记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不工作,爽飞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选工作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