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2014-11-26 18:41印红菊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教材化学知识点

印红菊

化学教学一直是高中课堂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高中教学里面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化学教育也一直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课程和内容均有了显著变化,新旧的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就会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加以改进,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将逐一的探寻高中化学新课改之后出现的一系列教学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将全面的介绍相关的解决办法,为新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些思路.

一、新课改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1.新课改教材内容难以把握

由于新课改,教材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新的内容必定包涵了很多新的知识点,而且教材是必修的课程较多,把三年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一年的课程里,导致了课堂时间的紧缺,例如重要化合物一节的知识,必须要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增加了这么多的新内容,显然是学生难以承受的任务,再加上新知识的广泛性,零散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通过课改,把原有的必修改成了选修,显然,对一些知识在一年的课程学习来说,做到大概的了解就好,但是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够学好更难的内容,减少了对基础性知识的重视程度,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化学课程的学习;对老师而言,由于新内容的增加,打破了他们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体系,由于原来的教材知识点都是循序渐进的,老师的知识体系也相对来说较为完善了,大部分老师表示对新课程的改变不习惯,新内容更多的是注重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老师就需要时间去适应,转变教学的思路,这就导致了教学的脱节,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可否认,对化学学习来说,兴趣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带着兴趣的学习必定会比强加的要好的多,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主体,任何时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展开的,老师只能作为引导,在要求全面发展的今天,化学虽然也是一个基础的学科,但学生仍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学习内容,这就在学生的身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化学本身也是一个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科,老师只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没有了想象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新课程的配套练习和内容相差甚远,由于应试教育,老师不得不另外加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巩固学习的内容,再加上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练习,学生每天都有大量的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长期以往就只能埋头于题海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别说主动地去探究化学的知识点,由于应试教育,学生一直都是出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新教材的确是有了更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可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反的,另外,新教材上出现的许多新的教学方式,相应的需要更高的设备,但是学校原来的所能提供的设备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就出现了理论和现实的矛盾,这只是相对一些示范性中学而言,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高中,资源就更加的乏馈,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课程上的实验,没有了具体的实验,只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教学,学生自然也就慢慢的缺失了学习的兴趣.

3.教学的深度把握不准

就目前的学生的能力而言,大多数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传授得到的,几乎都是从老师身上汲取知识,因此,老师对学生来说也就相当的关键,一个好的老师会引导学生按着步骤去获得知识,虽然教师都是先参加培训后才开始教学,但是短短的几个月的培训显然是不能够改变他们已经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惯,他们对新教材的内容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依据自己原有的老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授,尤其是对新教材的知识模块应该扩展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肯定的把握,不能做到对教学内容的收放自如,而大多数都是对教材感到满然无措,不能抓住知识的重点,不能很好的区分基础性知识,核心知识,就如新课程:氧化还原反应里面有关氮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铜锌原电池等有关的课程,老师没有很好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选择性的教学,而是按照固有思维,全部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耽误课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解决方法

1.合理并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传统的教材内容是固定的样本,各个版本的内容大都差不多,然而新教材就不同,它的标准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苏教版、鲁教版以及人教版在结构和内容上均有不同之处,例如: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加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而没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鲁教版就直接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和胶体分别独立为一节,人教版就直接把氢氧化铁胶体分离出去,可见,各个版本的内容和结构上均有很大的区别,再看新教材,也有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由此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地区,我们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些区别的,更何况上课时的氛围等更是风格迥异,由于内容的不同,就要看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教材,如何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删减,因此,在教学中,把新课标作为指导,再结合传统教材的优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重组,再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程的进度,进行教授,可见,这样一来,就不仅对学生要求更高,对老师也是如此,老师需要有深厚的功底,才能够把新教材吃透,把握好教材的规律,把原有的内容结合新的知识,还要在此之上进行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敢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的路线.

2.重视探究的过程

新教材对实验探究这一方面的改动相对来说是很大的,它增加了更多的自由性,它对知识的陈述方式也不同,并不是直接的给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编写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地方是用科学的编写体系,有些则直接用知识点来编写,通过实验探究来找寻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经过长期的教学,老师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他们却忽略了化学学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知识都是在实验中找到的,只是把陈旧的知识点强加在学生的脑子里显然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而往往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假设、实验、交流、推理、验证而来的知识显然更加的牢固,对自身也更有价值,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氯水成分的研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氯水的主要成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关于猜想的具体方案,结果很多学生选择了用pH试纸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是试纸变白了,这样的结果和他们的设想完全不同,于是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自然的也就激发了他们本来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例子,就可以达到固有的效果,实验的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够合理的掌握学习的方法.

3.灵活运用知识

做事不能一根筋,同样,对于化学学习,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知识,化学式一门充满变化的学科,就很多的不确定性,一个化学反应在变化了反应的条件,甚至反应物的多少变换一点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特殊的实验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进行,需要掌握好反应的条件,如果不在设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先掌握好实验的原理,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才去做实验,灵活运用指的是有方法的取舍,一个实验可能有多种的方案或者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取舍,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则就是要学会借鉴,对于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或者实验探究步骤,结合自己的实验,练习彼此的不同,加以改进,合理的运用并解决问题.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思考方式,化学学习需要不断的总结创新只有全面的分析出现有的问题,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教材化学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知识点自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