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媒体设计课程的角色转变

2014-11-26 07:59刘立伟
关键词:网络媒体艺术类技能

刘立伟

全媒体(omni-media)是时下较为新兴的一个媒体概念,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整合之后的媒体概念升级形式。时下学界针对全媒体这个概念还未有统一的表述,但以数字媒体、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强调“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1],已经给媒体产业、教育乃至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快速的媒体时代变迁过程中,以艺术类课程为代表的高校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提速,以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准确把握全媒体趋势并合理构建自身技能体系,在毕业后面临新媒体应用挑战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本文以网络媒体设计这门课程入手阐述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进行的角色转换和相关内容调整。

一、全媒体概念的提出对高校相关专业教学的影响

全媒体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二者整体性的研究,其背景是新媒体已经在相关行业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以新闻媒体、艺术设计为代表的相关行业领域已经针对新媒体技术与内容做出了先行的实践。比如以新华社、南方报业为代表的新闻传媒领域已经成为实践“全媒体理念”的先锋力量,特别是在移动媒体领域有着出色的产品,也获得了包括亚洲数字媒体大奖在内的诸多奖项。相应的,行业领域对毕业生的新媒体技能要求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全媒体理念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2012年率先开展跨媒体教学改革基础上成立跨媒体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旨在同各个有代表性的媒体机构共同探索中国跨媒体人才的培养方式,共同开展媒介融合方面的课题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跨界合作。总的来说,教育领域对于“全媒体”概念的重视与人才的培养正处在新生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高校教育,特别是艺术类教育而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网络媒体在全媒体框架中的位置,确立行业性需求目标和技能标准,提炼整合新思路、新方法,为进一步的课程体系改革做准备。总的来说,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向。一是要重新挖掘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具备的学术与应用价值,避免新兴媒体冲击背景下对传统内容简单的否定和删减;二是要重新梳理新媒体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即从局部技术性学习扩展到全局平台性学习,使其具备普适性,成为各类课程总体的教学出口。

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之中,网络媒体设计类课程因其内在的新媒体属性而面临着更为直接的教学改革需求,对于艺术类其它课程的影响也较大,面临着由单一的技术类课程向全媒体出口类课程的角色转变,其教学改革包括了课程本体内容调整和艺术专业全课程体系出口功能扩展两个部分。

二、网络媒体课程本体内容的针对性调整

网络媒体设计课程从根本上说是一门技术性课程,包括了视觉设计、程序编写、软件学习等内容。针对不同专业该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边界,在课程内容调整过程中要强化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保证基础性内容教学

包括视觉设计、代码便携等内容在内的技能性教育是网络媒体设计的基础。艺术类本科教育的实质是技能型教育,而网络媒体设计这门结合了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基础技能培养的课程类型也是IT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掌握一定设计制作技能的同时,网络媒体设计还着力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基础性教学重点构建自成体系的知识点、技能和方法,使课程更为完备且有利于进一步普及、推广。

(二)针对设计类专业强化扩展性内容

网络媒体设计课程的扩展面向专业范畴内的提升,适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等需要较为全面的网络设计技能作为课程体系支撑的专业。网络媒体设计是数字时代重要的设计门类,是商业设计与个人创作的重要保障,这也使其日益成为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相关设计专业中强调扩展性强化容易忽略网络媒体普及性内容,将学习引入唯技能论的轨道,陷入“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僵化状态,这是课程内容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除了强化视觉设计内容,还加大了网络媒体发展简史和相关常识的介绍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针对非设计类专业强化普及性内容

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打造网络媒体设计课程的普及性目的在于拓宽课程的授课面,形成课程本体和艺术类专业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以摄影专业为例,虽然网络媒体设计课程也承担了一部分技能学习的任务,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这种技能教学侧重于了解层面,在今后的摄影实践过程中不会有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课程就可以着眼于普及性的学习要求层面,成为本科技能型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将用于媒体传播的影像作品设计类内容提炼出来,整合在网络媒体设计课程中。

围绕基础性、扩展性和普及性建立起来的网络媒体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调整是课程本体教学改革的延伸,对于课程体系基础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媒体课程参与构建的全媒体平台

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设计教育因自身新媒体的属性已经不限于在设计类专业发挥作用,甚至可以突破艺术类课程的限制而覆盖到更广的领域,这是网络媒体设计课程角色转变的着眼点。上升到平台建设层面,网络媒体设计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性特征,即网络媒体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授课内容,为课程不断填充新的资讯与思想,课程内容调整相对也会很频繁,这也是对动态教学的一次可贵尝试。

(一)常识性设计素养培养

网络媒体所涵盖的常识性内容是设计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网络媒体发展、思维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事件等等。这部分内容不会对技能操作有直接的影响,但却有助于设计者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素养。网络媒体常识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要做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也可以将这种常识教育看作是一种网络媒体简史教育,虽然相关的时间跨度只有百余年,但仍可以将其看作是设计史乃至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网络媒体应用

网络媒体的应用性是指设计技能学习之外人们使用网络媒体的基本情况。媒体内容的生成只是产业链条中的一环,还需要很好的展示出来并形成品牌效应。如今,设计师的角色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大众正在经历着“通过作品了解设计者”向“由设计者而认识更多作品”这样的过程转变。设计师要利用好网络媒体传递设计作品和个人品牌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以掌握网络媒体的特性,以做到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与基础性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淘宝网的页面装饰模块会给用户留出一定的技术性接口,这就会涉及到HTML编码等内容。再以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为例,众多设计师都构建了自身的个人形象、内容发布和粉丝互动体系,这也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网络媒体使用范式。

(三)内容与平台的时代特征

全媒体时代性是艺术类教育的新特征。时代性就意味着动态性,没有哪一部分的知识是恒定不变的。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曾说:“新知识的浪潮已迫使我们走入日渐细分的专业领域,驱使我们以更快的速度重新修正现实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2]这种改变的趋势也波及到了媒体平台本身。如此,教学改革不能仅仅针对某一块内容或某一个方法,针对课程结构本身的改革同样必要。强调时代性特征,也就是强调全媒体概念中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基本趋势,同时也为网络媒体设计系列课程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构建内部动力。

四、网络媒体设计系列课程角色转变实例分析

2013年7月,在全媒体理念导入的背景之下,笔者参与了大连医科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摄影两个专业的网络媒体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工作,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进行专门研究。随着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加之相关教材的陆续出版,网络媒体设计系列课程增强了时代性、强化了设计性,保留了基础性,部分课程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关内容转变见表1。

五、结语

总的来说,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设计课程经历着从单一技术型课程向平台出口型课程的角色转变,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于包括艺术类在内的各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将有着一定的创新意义,也将为全媒体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普适性原理和方法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表1、大连医科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摄影专业网络媒体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对比

[1]包冉.新媒体:从被时代到我世代.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0.

[2]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艺术类技能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画唇技能轻松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