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存富,张 熠,张文林,杨晋平
巨大左心室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心脏损害严重,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险较大。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3年6月对25例巨大左心室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均取得成功,痊愈出院。现就其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围术期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探讨。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0 岁,平均38.5 岁。病程4 月~13 年,平均4.8 年。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9例。心律:窦性心律8例,心房颤动17例。主要症状有劳力性心累、气促、心悸、头昏、乏力,术前发生脑梗塞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4例。术前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单纯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14例,单纯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反流5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反流6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0~85mm,平均74.3mm,射血分数(EF)36%~67%,左室短轴缩短率(FS)20%~46%。胸部X线片示心胸比率(CTR)0.63~0.82。
1.2 方法 本组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手术。使用4:1 含钾温血心脏停跳液灌注,单纯二尖瓣病变采用主动脉根部间接灌注,双瓣膜及主动脉瓣病变采用经冠状动脉直接灌注,20~30分钟灌注一次,心包腔内置冰屑加强心脏局部降温效果。均使用机械心脏瓣膜,瓣膜型号尽可能选择较大型号。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5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4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AVR+MVR)6例。二尖瓣病变保留二尖瓣后瓣装置12例,同期行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5例,左心房成形术2例。二尖瓣均采用连续缝合法,主动脉瓣连续缝合法2例,间断缝合法9例,CPB 时间48~140 分钟,平均84.5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2~85分钟,平均59.2 分钟,辅助循环时间23~65 分钟,平均55 分钟。心脏排气同时采用左心房及升主动脉双路径排气,在心脏复跳、收缩压达90mmHg 后停止排气操作,并保留左房减压管监测左房压,指导术中还血及循环辅助时间。在开放主动脉以后,均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当延长循环辅助时间。
本组术后呼吸支持18~20 小时,均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使用时间2~9天,平均3.4天,8例加用肾上腺素。应用硝普钠扩血管,应用呋塞米等药物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每日尿量不低于2000ml,常规使用地高辛口服强心治疗,5例因心率低于65 次/分钟,未使用地高辛。发生低心排血综合征(LCOS)8例,在加用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延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使用时间、加强利尿后LCOS 逐步纠正,发生室颤1例,胸骨哆裂行二次清创缝合1例,均心功能Ⅱ级出院。全组病例无死亡。
患者术后自觉心累、气紧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脏功能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月恢复至I级12例、Ⅱ级10例、Ⅲ级3例。本组术后1周、6月、1年行心脏彩超复查,结果见表1。提示患者在术后早期心功能仍较差,术后半年至1 年时左心室明显缩小,心脏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表1 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心室舒末径及心功能比较(±s)
表1 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心室舒末径及心功能比较(±s)
3.1 巨大左心室病理生理特点 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损,导致瓣膜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引起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最终形成巨大左心室。临床评判巨大左心室的标准不一[1],我们采用以LVEDD≥70mm 为巨大左心室诊断标准。由于长期前负荷增加,心肌细胞牵拉变形,根据Start-line定律,最终形成不可逆病理改变,心肌收缩力下降。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是公认的危重心脏瓣膜病,5年生存率仅为18%左右,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病人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仍明显较高[2],在围术期应予足够重视。
在心室的每搏输出量中,不仅包括有效搏出量,还包括无效搏出量即心脏每搏返流量。对于巨大左心室病例,虽然射血分数较高,但实际呈功能假象,有效射血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根据左室射血分数来评判心脏功能,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EF、FS测值处在高于正常水平时,心脏功能才可能在完全代偿状态,一旦EF、FS 测值正常或降低,则心功能已经失代偿。临床上对于巨大左心室病例,不仅要考虑EF、FS测值,应更多参考临床症状来评价心功能状态。
3.2 术前治疗 巨大左心室患者一般就诊时,症状不一定很危重,但实际上长期心脏病变已经使心脏功能处于脆弱的危险状态。适当的药物干预可能改善心功能分级。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应用扩血管、利尿药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输用含钾镁极化液,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本组4例心功能Ⅳ级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均达3周以上。充分营养支持,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巨大左心室患者经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后LVEDD明显缩小者或心功能明显改善者应择期手术,若缩小不明显,收缩功能测值难以纠正到满意的程度,应该延迟手术[3]。
3.3 术中处理 巨大左心室由于左心腔大、心肌损害严重、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瓣环较大,手术中应重视以下方面的处理:(1)加强心肌保护,巨大左心室患者因为心肌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所以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心肌保护技术。4:1 温血心停跳液灌注,因有利于心肌末梢动静脉扩张,从而起到更佳灌注效果,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师重视。间断时间应严格按照每20 分钟灌注一次,部分学者提倡持续血液灌注,认为可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在体外循环开始前,插入左心引流管引流,可以有效避免在心脏停跳和复跳过程中左心室膨胀,而且可以直接监测左房压,了解左心功能状态,为早期用药、补充血容量提供依据。(2)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巨大左心室为保留瓣下结构提供了可能空间,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小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左心室破裂的风险,并有利于左心室形态的恢复[4~6],我们体会,二尖瓣前叶较后叶冗长,手术中不便于保留,为预防保留较大瓣叶影响机械瓣的启闭功能,本组10例仅保留二尖瓣后叶及瓣下结构,并将明显增厚的二尖瓣叶边缘予以削除。对于后瓣叶的冗长腱索一并切除,预防术后机械瓣卡瓣。(3)置换较大型号瓣膜,主动脉瓣置换时尽可能选择较大型号心脏瓣膜,减小左心室后负荷[7]。对于二尖瓣置换,俞经生等[8]认为置入二尖瓣不宜过大,以减轻左室前负荷,但考虑左心扩大,置换较小瓣膜会导致二尖瓣相对性狭窄,左房血流淤滞,影响心功能恢复,应该置换较大型号瓣膜,以取得较理想血流动力学效果。(4)心脏复跳亦是手术关键一环,开放主动脉后,如果心脏无电活动,可使用肾上腺素,在室颤时,电击除颤,尽可能早期转复室上性心律,恢复心脏自身的有效供血,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小室颤对心肌的二次损伤。延长辅助循环时间,平稳脱离体外循环。
3.4 术后心功能维护 对于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心脏功能的监测与维护尤为重要。尽管患者左心室已经适应较大前负荷,但毕竟经过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功能已经很脆弱,和其他瓣膜病患者一样,前后负荷均不宜过重。有研究显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左心室功能低于术前[9],术后早期极易发生LCOS,控制输液入量,适当利尿,在保证血压正常的情况下,控制液体入量,保持容量轻度负平衡,每日尿量不低于2000ml;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一般双联微泵输入,增强心肌收缩力,缓慢减量;当患者出现冷汗、四肢冰凉、尿量减少、血压偏低等表现,则需警惕发生LCOS,早期、及时强心利尿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测电解质,因术前长期利尿、术中体外循环稀释血液,术后多见低钠低钾血症,应予积极处理,维持血钾4.5~5.5mmol/L,术后代谢性酸中毒常见,适当补充碳酸氢钠,在纠酸后,部分低钾血症也可得到纠正。该类患者术后超声随访,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恢复以术后1年最明显至术后2年恢复的趋势停滞[10],与本组术后超声随访结果一致,故手术后最好休息1~2年,强心、利尿治疗时间延长至半年以上。
[1]朱家麟.关于危重心脏瓣膜病标准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6):323.
[2]于伟勇,张宝仁,梅举,等.巨大左室病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远期疗效[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4):212-214.
[3]尚文军,陈国兴,周耀洪,等.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双瓣膜置换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983-2984.
[4]韩振,康凯,谢宝栋,等.23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23(6):419-420.
[5]Lilihei C W.New ideas and their acceptance[J].J Heart Valve Dis,1995.4(Suppl 1I):107-l11.
[6]Yun K L,Sintek C F,Miller D C,et a1.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artial versus complete chordal-sparing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Efects on left ventrieular volume and function[J].J ThoracCardiovasc Surg,2002,123(4):707-714.
[7]李先华,徐志云,韩林,等.巨大左心室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11,51(2):52-53.
[8]俞经生,葛建军,张士兵,等.43例巨大左心室双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6):708-710.
[9]姜胜利,高长青,李伯君,等.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学及收缩功能的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4):333-334.
[10]张春曦,黄达德,杜徽云.巨大左心室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超声随访[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