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秀 张丽红 张 勤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或致盲的最常见因素,然而临床上DME的表现较隐蔽,对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DME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保存黄斑功能、保护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我们将FFA与OCT对DME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DME的诊断有所帮助。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参照1984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推荐的分期标准〔1〕)患者70例126只眼,糖尿病病程6个月~15年,其中男性33例(59只眼),女性 37 例(67 只眼),年龄 33~70 岁(平均 58.5 岁),矫正视力0.05~0.8。所有患者屈光间质清晰,不伴有其他眼部疾病。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FFA和OCT等检查。
1.2.1 FFA检查:采用TRC50EX型造影机,20%荧光素钠注射液(广西梧洲生产)3 ml肘静脉推注,按7个标准区进行眼底连续动态拍片。按照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小组标准进行分型〔2-3〕,分为:①无渗漏型:FFA造影过程中无黄斑区渗漏。②局限水肿型:黄斑区见单个微血管瘤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局部渗漏。③弥漫性水肿型:可见来自视网膜或脉络膜的荧光素渗漏,弥漫整个黄斑区,晚期可形成花瓣状或蜂窝状改变。④缺血型黄斑病变:可见黄斑拱环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形成局限性无灌注区。⑤增生型黄斑病变:黄斑区或附近有增生病变牵拉黄斑使拱环变形或移位。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技师完成。
1.2.2 OCT检查:采用Zeiss公司生产的OCT3000型检查仪进行检查,检查前患者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检查时患眼注视镜头内的固视点,使OCT扫描线对准黄斑区。扫描方式:通过黄斑中心凹行放射状线形扫描,扫描线段长6 mm,扫描点数为100。利用OCT软件进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测量,以(146.34±8.58)μm作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正常参考范围,超出参考值2个标准差视为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4〕。 采用 Kang 等〔5〕的分类方法,根据黄斑水肿引起的结构变化不同分为5种:①正常;②海绵样水肿型:表现为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视网膜全层同质性光反射;③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表现为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外层视网膜光反射显著性降低;④中心凹浆液性脱离:表现为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明显视网膜脱离边界的中心凹下积液;⑤中心凹浆液性脱离伴玻璃体黄斑部牵拉:除④表现外,还可见与视网膜内表面相连的高反光带。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技师完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FFA、OCT的DME检测结果进行配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FFA检查,126只眼中无渗漏型 38只眼(30.2%),局部水肿型 35只眼(27.8%),弥漫水肿型50只眼(39.7%),缺血型3只眼(2.4%)。检查中未见有增生型(图1)。OCT检查,正常22只眼(17.5%),海绵样水肿型51只眼(40.5%),CME型 39只眼(30.9%),中心凹浆液性脱离 14只眼(11.1%),未见伴有玻璃体牵拉型(图2)。研究中发现少数患者FFA显示黄斑区无渗漏,而OCT检查已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图3)。
两种方法DME诊断符合率为84.1%(106/126)。DR I期,OCT 的 DME 检出率(45.8%,11/24)高于FFA(1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 x2检验,x2=4.000,0.025<P<0.05);DRⅡ期、Ⅲ期、Ⅳ期,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表 FFA与OCT对DR各期DME诊断结果比较(眼数/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重要的微循环并发症,可引起视网膜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中DME是DR患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对DME的诊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FFA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黄斑水肿的标准。FFA主要是通过检测荧光素渗漏的位置及程度判断黄斑水肿及分型,同时还能观察到黄斑周围微血管缺血所形成的无灌注区,从而指导激光光凝治疗。但FFA不能发现极少量的视网膜下液,不能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定量分析,且FFA是一种有创检查,其适应症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黄斑水肿的筛查。OCT是一种能对活体组织进行断层扫描的检查,能清楚地显示中心视网膜的层次及形态,从而能对DME的组织形态及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一些学者认为,DME患者视力下降与黄斑区血管渗漏无关,而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关〔6〕,故OCT检查可用来评价黄斑功能,了解病变对患者视力的影响。OCT还能显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可发现玻璃体黄斑部牵拉,为是否需手术治疗黄斑水肿提供依据。
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FFA显示黄斑区无渗漏,而OCT检查已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我们通过对DR不同时期FFA与OCT对DME检出率的比较发现,在DRⅠ期OCT检查对诊断DME较FFA更敏感,检出率更高,分析可能与OCT较高的轴向分辨率有关。当DR引起黄斑区血管异常,但尚未发生渗漏时,即DME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已发生了细微的形态学改变。这些细微改变所致的视网膜增厚可被OCT检查捕捉发现。
OCT检查可直观反映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态,对早期DME敏感性高,是诊断DME及观察激光光凝效果较好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也不能完全替代FFA,如观察异常血管渗漏及无灌注区、定位微细渗漏点、分析DME的原因及指导激光光凝治疗等。因此,在临床上将FFA与OCT两种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有助于对DME进行深入研究,对于DM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113.
[2]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esearch Group.Photocoagulation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eport number 1.[J].Arch Ophthalmol,1985,103(12):1796-1806.
[3]惠延年,王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J].国际眼科杂志,2004,4(1):56-59.
[4]刘杏.眼科临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64.
[5]Kang SW,Park CY,Ham DI.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luoresce in angiographic and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features in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abetic edem[J].Am J Ophthalmol,2004,137(2):313-322.
[6]Hee MR,Puliaflto CA,Wong C,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acular edema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Arch Ophthalmol,1995,113(8):1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