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华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新课标下孕育的产物。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把“教学评价”有机的融合到课堂中,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及协作性。
近几年来,关于体育课中的评价讨论非常激烈,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好的观点。笔者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的“不同类型学习评价对体育课程教学影响的思维实验”文章后,启发很大。文章通过“思维实验”论证了由‘统一的评价标准’转变为‘个体内差异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必然性。让我对体育课中“评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大胆尝试着把学生上课“态度”的评价融合到课堂去提升课堂效益,供大家研讨。
所谓“态度”评价就是对学生一堂课中的思想、言行、精神状态、相互协作等给出评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课堂纪律是每个老师上课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观摩课、比赛课、检验课中很少出现学生违纪现象,学生的表现也比较好。但在常态课的教学中,学生多多少少有些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甚至影响到别的学生正常上课,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着把学生上课“纪律”借助表格以签单的形式引入到体育课中,并以小黑板的形式把课堂纪律和教学中“技术、技能的过程性评价”一起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或组长对个人上课表现进行签单或插小红旗形式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明确指出上课的表现和最终的体育等级评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以前那些“小神气”的学生也收敛了不少。
学生上课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不难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虽不犯什么错误,不违反课堂纪律,但上课时总是显得很消极。当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不外乎两种:一方面是学生个人的原因;一方面则是外在的。对于个人原因我们分析认为是学生思想上出了问题,学生本身也许对这项运动不感兴趣。如:高中田径教学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个模块,但一些学生喜欢球类运动,在上田径课时总是不那么积极主动,老师不得不停下来整顿课堂纪律,这样既打乱了老师教学思维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思想上不要求上进,在学习技术、技能时只满足于现状。当然这里也有我们教师的原因,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被置于传统的统一评价标准下进行练习,这就很容易使其中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必怎么努力就可以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在上课时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而不去积极提高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课堂评价时要遵循“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原则进行课堂评价。当然,这是教师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修、学习解决。而学生思想上的不主动我们必须通过引导或制定一个评价标准来进行约束。通过实践,把这种个人思想上的积极程度作为一个评价标准引入课堂,以小黑板的形式公示,然后由小组长或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效果很好。
“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是体现一个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取长补短的一种精神。在当代中学生中有许多学生我行我素,团队意识不强,这样就失去了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因此,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引入体育课堂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为了荣誉而努力拼搏的思想意识。比如,在教“前滚翻”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组长领一块课堂评价小黑板,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对学生“态度”——“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评价(如下表)。
教师明确指出练习结束时由本人或小组长对个人的表现进行签单或者插上一面小红旗以示对自己本堂课的肯定。这样无形中就有一根指挥棒在指引着学生——要守纪律,要主动积极,要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态度的评价引入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尝试。如何能充分发挥它的杠杆作用,使课堂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它的局限性,上课“态度”的评价引入课堂也是一样,不要认为有了“态度”的评价学生就会一切按照你的意图去做。“态度”的评价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无形的指挥棒在制约着学生,是一个终结性的评价。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习惯性差,上课时不知不觉有些不良的毛病就会显露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即时做出提醒,把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上课时如发现一些不良苗头出现要即时评价。这里的即时评价一定要注意,不要当众点名批评,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情感的沟通。例如,当学生出现苗头时,我们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善意的言语,甚至一个沉默等等,给学生一个自我改正的机会。我想,这种委婉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产生老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在进行态度的评价时不能一直由学生自己评价,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评价疲劳,态度评价将会成为一个摆设,公平公正就会受到挑战。所以在评价时要与组长、老师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发挥态度评价的最大效率。
在评价时不能一味地放权给学生,要有一定的监督,这个监督可以是学生,可以是组长,也可以是老师,教师要牢牢掌握主动权。完全信任学生,任由学生去自我评价,难免会失真。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收放自如,“收”就是在老师、同学的监督之下完成评价,“放”就是由学生或组长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应该能更好地发挥态度评价的杠杆作用。
评价的结果要定期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他们上课的表现,存在的问题。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同时也给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一个警示。明确指出“态度的评价”与最终的体育成绩的考评有直接关系。我想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体现出“态度评价”引入课堂的意义。
本文之所以把态度的评价引入课堂,是因为在模块教学时,最后的评定等级是由“平时表现”加“技术技能”组成的综合评价。技术技能可以由考核测试来评定,而平时表现只能以老师印象来评定,没有什么依据,矛盾重重。如果把态度的评价引入课堂,作为课堂的一个评价指标,那么在学期结束时不至于凭着印象打分,完全可能避免矛盾的产生。另外,态度的评价只是一种评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能有一颗平常心对待这项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互帮互助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1]贾齐.不同类型学习评价对体育课程教学影响的思维实验[J].中国学校体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