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应注重以情促行

2014-11-25 03:27庄丽敏
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安吉品德儿童

庄丽敏

每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和完满人生之路,起步于早期的情绪与情感生活状态,即儿童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形成。儿童期是情感发展的最佳期。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体验、感悟又是情感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儿童充分感受、体验,有效激发儿童的内在情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把真情传递给儿童,才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染情”“以情激情”的教育效果。

媒体创设情景

孩子们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感染,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能够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品德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里面调和人内在情理的音乐、激发兴趣和想象的生动画面,渲染情景,激起儿童强烈的情感,可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品德与社会》浙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第3课《家人关怀我成长》的导入部分:

一上课,教师一边对孩子们深情地说:“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静静地来听一首歌,题目是《摇篮曲》”,一边播放课件。孩子们眼睛紧紧盯着课件中的画面——“一位母亲轻轻地拍着自己的孩子入睡”,身子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微微摆动。“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我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的歌声感染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音乐毕,稍停片刻,教师问孩子们:“歌中唱了什么?你听明白了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妈妈要宝宝安睡。” “妈妈用她的手臂永远保护宝宝。”“妈妈爱宝宝。”……“是呀,妈妈爱宝宝!”教师顺势利导,“当我们一生下来,来到这个人世,妈妈、爸爸就这样轻轻地拍着我们、摇着我们,让我们静静地安睡,照顾我们长大,我们的家人为此付出许多的辛劳。”

柔和温情的母子图,优美动听的摇篮曲,加上感人肺腑的歌词,在音乐欣赏中拉开了课堂教学的序幕。这样的情景通过和谐的结构和动人的旋律,使情与理融合,不仅直接表达感受,而且能在孩子心中唤起感受。孩子们通过对歌曲《摇篮曲》的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在心灵上达成情感共鸣——“妈妈爱宝宝”,这就是情景的魅力和感染力,进而为后续的行为指导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情感认识,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浙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感受“家乡变化”的部分时:

教师开篇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大情境:有一批上海来的客人来安吉一日游,作为安吉的小主人你有什么想推荐给大家的呢?经过师生的梳理从安吉的旅游景点、特产、美食、方言等方面进行介绍。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分小组讨论上面几大板块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紧紧抓住这一条主线展开教学活动,为“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孩子喜欢的安吉美食入手,孩子们平时有所接触的竹笋摆成的百笋宴让他们直流口水;一张张小朋友自己出游的照片记录了假期在安吉游玩的快乐,还有学一学安吉方言,课堂上热闹不已。这些对孩子们来说很有亲切感,通过自己课前深入地调查活动,就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深的感悟,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家乡的发展,从而激发与增进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从口头的情感表达提升到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儿童拿出实际行动热爱家乡,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游戏活动活跃课堂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这正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所指出的那样:“游戏对于儿童发育上的作用,在于游戏能够触及儿童整个心理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因此,游戏是进入儿童精神世界的“通行证”和“桥梁”。品德课的课堂中设计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能快速地激发起儿童内在的情感世界,从而引领自己的品德认识与品德习惯。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你是我的好朋友》中“了解朋友的特点”部分:

师:每个人在班级里都有好朋友,对吗?(板书:好朋友)

生:当然了。(异口同声地答应,有些孩子还笑眯眯地与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对望一眼)

师:那你知道好朋友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知道——(虽然同样是异口同声,但没有第一个问题时回答得那样响亮干脆了)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生:好。有意思!(游戏两个字,让孩子们眼睛放光)

师:宣布一下规则,在老师发下来的小纸片上,写下你的好朋友的显著特征,但是不允许写姓名。待会儿请全班同学猜一猜,纸上写的是谁?这纸条又是谁写的?

(孩子参与,书写特征,发现大部分孩子一边写一边转头观察自己要写的对象,与朋友目光交会时还悄然一笑。)

猜一猜环节:(老师念第一张,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

师:她是个舞蹈队员——

生:小雯!小潘!小倪!(猜测声此起彼伏,不等老师念完,教室里一片热闹——班级中一共只有3位同学参加了舞蹈队)

师:她喜爱帮助别人——(是谁呢?很多同学继续盯着这三位同学,眼神中满是好奇)

师:能认真地负责图书角——

生:小潘——(大家又一次异口同声地回答)

小潘笑眯眯地站起来,小脸红红的,只见站在前排的她转过身来,用手指点着小钱,似乎在问:“是你写的吗?”一下子,第一个环节有了结果……

教师利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无记名地记录了好朋友的特点,孩子们充满了好奇,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课上,孩子们学着用褒奖的语气发现别人的优点,在互猜的过程中,彼此了解了各自的特点,树立了孩子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使班级氛围更加和谐,增进彼此间的友情,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激发内在潜意识的情感,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从而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结束语

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趣活泼的游戏活动,正是利用儿童的情感活动,加深了儿童对品德课堂学习的情感理解,并通过一定互动,引导儿童表达这种渗透在教材中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做出“美”与“丑”、“是”与“非”的判断,很自然地使理融入情中。所以,教师要将教材所负载的情感内容寓于各种形式之中,在教学中使儿童唤起与教师相似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丰富孩子的情感感受和情感记忆。只有教师善于捕捉儿童的情感,并注重儿童情感的发展和教育,孩子才能从心灵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也是品德课程的精髓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南北湖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吉品德儿童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品德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