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霞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和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全员和全程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由于与高中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且有助于培养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入手,重点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各项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打破传统课本、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只是一味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很大程度上使得高中生可以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使以高中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智能双主体模式得以实现。这种“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的师生交互模式,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进而增强高中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高中生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需要与高中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创设问题情境也需依照教学目标做到与高中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实施授课网页中的图像处理前,设计一个通过网站标志的图片辨别网站名称的游戏,将网站名称事先隐藏起来,然后让高中生依据自身生活经验猜出与标志图片对应的网站名称。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便可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个网页图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可以采用哪些软件进行操作?”由此引入这堂课的主题“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并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
2.借助实物道具创设问题情境
实物道具同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物道具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辅助工具,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文字用生动形象可见的实物进行展示,使高中生对课文中一些艰涩难懂的文字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极大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进行《多媒体信息采集》一章的授课时,教师可在展示实物道具前创设问题情境:“学校将举办画展,你在收集画展的素材时需要哪些设备呢?具体如何操作?”随后让学生对此提问进行分组讨论,中途向学生展示话筒、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打印机等设备,并让学生实际体验这些设备的操作过程,进而完成对声音、视频和相片的采集。
3.根据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视频剪辑、文字信息处理和数字化处理等多个方面,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并且按照原有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进行教学,很难有充足时间向学生传授全部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在高强度的知识吸收过程中学习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一章时,重点与难点是Excel 表格的运用。教师可在授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假设1-6月份香蕉的价格为给定值,如何得出香蕉价格这半年内的变化趋势?”通过此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Excel表格的制作和使用这一教学难点。
4.利用学科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若能发现所教科目与其他科目的结合点,就可以使学生在一堂课上接触到多种学科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课中《力的合成与分解》一章时,常会感觉抽象且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在对Flash动画制作进行授课时,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F1ash制作压力、重力和摩擦力等的合成分解图?”从而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会Flash动画制作的同时,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理解上也更为透彻。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兼顾实物道具的使用,同时搭建高中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将所教科目与其他科目相关联,从而创设出促使高中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情境。创设高中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培养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全面且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