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颖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感叹:学生就像天生的艺术家。确实,喜欢音乐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更是喜欢各种音乐,无论是时髦的现代歌曲,还是传统的民间音乐,甚至于摇滚或美声,不一而足。但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有时候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在学生的自由发挥中强化教学,才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
一、运用想象,改写歌词
让初中生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是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第一步,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初中生的演唱兴趣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初一学生最熟悉的课本上的歌曲《我和你》,围绕“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这样一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歌词,笔者就鼓励初中生自己来创编,最后编出了“我和你、爱学习,同一个教室,为市中熬半夜,相会在金沙(县城)”“俺和侬、手拉手,一起去跳舞,为繁荣校文化,相聚在先中”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这样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创编歌词让初中生发挥了想象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创造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
二、留住旋律,创编歌曲
经常听到学生唱着熟悉的歌曲,如《伤不起》、《爱情买卖》、《两只蝴蝶》等,这些歌曲如果从一名时尚社会青年口中唱出来,也许没人觉得大惊小怪,但若是一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也会哼唱,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不免会有些担忧和紧张。毕竟初中生太小,他们对流行音乐缺少选择和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觉得如果我们直接阻止学生去唱,也是不科学的。与其去堵,不如去疏,我们可以保留这些歌曲的旋律,创编适合的歌词。
南师大的许卓娅教授,就曾经把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得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变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结果,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们边跳边唱,向对面由女孩们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听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后,她们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就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台饶有趣味的音乐情景剧——《兔子和狼》。学生们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完全投入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所以说,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在初中生音乐教育中,只能巧妙地改编以适应社会的步伐,而不能一味拒绝。其实,身边的流行歌曲对学生来说未必是洪水猛兽,其中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有时候,学生自己改编的歌曲让他们更有兴趣地投入表演的角色中,在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和自己改编的歌词里寻找到快乐!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三、体验旋律,编配动作
初中生处于最敏感的年龄,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别的感悟,特别是动作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哪些动作是喜欢,哪些动作是讨厌,哪些动作是快乐,哪些动作是伤心等等,这些动作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表现自己。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引导初中生自编动作表演。例如,在学习《杨柳青》这一歌曲时,要求初中生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在体验优美的民歌旋律时,他们的动作编配得很优美,因为他们知道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人是很勤劳的、风景是很美的,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从自己的动作中感觉音乐的美。当然这些都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的成果。因此,他们自然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特别有感情并格外认真。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初中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初中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使初中生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四、创新伴奏,表现乐曲
记得有一天,在音乐欣赏时,我放着音乐,优优突然叫住了我:“老师,你听,这个歌曲里面好像有小提琴的声音。”她的这句话让笔者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在听着歌曲,欣赏歌曲的美,同时还仔细地分辨里面是否有他们所熟悉的乐器。学生的耳朵是灵敏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X———,学生就会说像火车的鸣笛声呜———;X X,学生就会说像雨水的滴答声;X X X,他们会认为像小鸭在走路;XXXX XXXX像小马奔跑等。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各种响声的瓶瓶罐罐,并在瓶瓶罐罐中加入不同分量的水,让初中生敲打、倾听。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的应用,为初中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和资源,让他们真正从配器演奏中懂得了音乐,体验到了音乐的美!
总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灵动的方法,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那他们必然会回报我们一个崭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