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校园实践资源,让作文“有米而炊”

2014-11-25 05:33:45何天华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习作校园作文

何天华

一、实践反思

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经历,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作文太难教了。学生一是“怕”写作文;二是作文内容“假大空”;三是作文无话可说;四是“抄袭”现象严重。

我以为有三种因素是造成以上四种现象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学生年龄小,缺少社会阅历,“两点一线”(家庭—学校)的生活历程很难造就学生“丰富的作文内容”;其次是绝大多数家庭教育重视说教,轻视实践,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生活严重脱离实际,造成作文言之无物;再次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校参加的各项学习、生活、锻炼等实践活动,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提炼成练习素材,更没有把它们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引导和利用,使学生的作文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其实,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有数不尽的活动,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搭建能让学生展现观察、倾听、操作、想象、感悟的平台,让他们人人有东西写。我着重从校园活动方面发掘习作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有米可炊”。

二、应对策略

(一)发掘校园德育活动,引导作文组合练习。

學校的德育活动是多样的,犹如一个万花筒,有鲜明主题,有多种场面,有丰富形式,有兴趣的实践。像“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祭扫烈士陵园”、“学习雷锋表彰大会”等,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

案例一

“升旗仪式”是各校周一早晨必做的一件事。我根据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采用的做法是“分块与组合训练法”:先将素材分成几个片段写,在各个片段练习中培养与提高观察能力、倾听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想象能力;再把各片段整理组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完成从局部训练过渡到整体整合的习作经历,让学生既有东西写又懂得如何写,最终形成作文能力。

作文组合练习呈现表:

(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创设作文系列练习。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以节日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蕴藏着宝贵的习作资源。这些文艺汇演就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只要老师合理设计,有意安排,学生人人都有事干,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角色,得到各自的体验,也就有了习作源泉。

案例二

2013年以来,我校每学期各年段都会组织策划一场以“我的舞台我做主——崇德励志,尽展才艺”为主题的综合性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我班承担课本剧《田忌赛马》和《民歌联唱》两个节目。我利用这一活动契机,设计了演出活动与习作相结合的活动要求:一是自行策划,自导自演;二是课本剧“剧本”和民歌联唱选手进行海选,人人参与;三是在选拔的基础上进行排练演出。

这样一来,写剧本、找素材,选歌曲、练演唱;买服装、跑龙套;指导的、演出的、化妆的、伴奏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随着汇演的准备进程,作文系列练习也随之展开跟进。

改写类:课本剧《田忌赛马》→人物类:《我班的小演员》→状物类:《我喜爱的服装》→景物类:《漂亮的舞台》→活动类:《今天我跑龙套》→场面类:《好热闹的排练》→叙事类:《难忘的演出》→自传类:《我表演的经历》。

活动虽然在校园,但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实际上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因为习作来源于活动,人人有参与,个个有体验,习作也就写的真,写得好,写得快乐。

(三)抓住学校特色活动,行作文生活化练习。

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可以生活化,日常做什么就写什么。根据学校的活动特色,我创立了生活化作文练习的尝试。如“感恩教育活动”活动中,开展“日记汇报周”练习;在“校运会”中,开展“稿件竞赛周”练习;在“纪念中华传统节日”中,开展“书信交流周”练习。

案例一

“感恩活动”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我们的主题有:“感恩父母周”:为长辈倒茶、捶背;帮家中洗碗、拖地、倒垃圾等;“感恩老师周”:送作业、擦黑板;做个礼物送老师、写上一句心里话;“感恩同学周”、“感恩学校周”、“感恩家乡周”、“感恩社会周”……

对此,我们进行了作文生活化的“日记汇报周”活动:一是学生每天从自己或他人的感恩活动中,选一件事写成日记,每天同座进行互改;二是结束时再从一周的五篇日记中,选出最满意的一篇在班上的学习园地粘贴展览;三是结合朗读活动,每天利用语文课安排三至五个学生,把自己展览的日记在班上朗读,教师进行鼓励性点评。这些有针对性的练笔设计,加大了作文密度,但降低了作文难度。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认可,心中充满无限喜悦,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案例二

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运动会,这期间还进行各班投稿、播稿竞赛,每篇按0.1的分值纳入班级总分评比。我把习作练习转移、分解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稿件播送周”活动:

1.成立四人宣传组:登记催稿、修改润色、送播收回、整理归类;

2.布置任务:每人至少完成一篇报道稿;帮助同学修改一篇报道;

3.收集素材:学生可用相机、手机等科技手段拍摄或录制精彩的运动场面;

4.发挥专长:A.可选赛事类:写冠军的产生、首破纪录、再添奖杯、又创佳绩等;B.可选人物类:写动人的讲话、对某某的期盼、开幕、表彰等场面、我(他)成功了等;C.可选品德类:写赛中建立友谊、甘当助手、好人好事、场外英雄等。

5.重点指导:教师从听、看、比中了解同学习作的水平和不足,精心指导。2014年我浏览了本班全部稿件,发现三、四、五、六年段的“六十米决赛”,“三十米往返接力赛”写的人最多,大多是赛前的铺垫、赛中的高潮简单带过,只见比赛结果。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素材,是写人记事作文的一个难点。它涉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观众表现场面等因素,小学生心智尚不健全,难以观察、考虑周全;过程是事情发展顺序与地点变化相结合,学生难以捕捉瞬间的时间变化、地点转换;针对学生的这一共性弱点,我设计了“细节放大”指导三部曲。

指导步骤:(1)播放学生录制的比赛场面,再现与回顾当时情景,激活大脑记忆;(2)把影像分成:起点准备、起跑瞬间、中途变化、冲刺高潮、分享喜悦五个片段,逐一慢镜头播放;(3)播放一个片段,讨论一个片段:看到什么,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还听到什么?你想到什么,运动员会想什么?用什么词写等问题。

6.收获喜悦:讨论后全班再写《记一次跑步比赛》,与原文一起让父母评价,让进步获得家长的认同,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继而把同学的播送稿和修改稿整理编成正、副两本“班刊”,让大家传阅、学习。

如李敏佳同学原稿件的“赛中部分”是这样写的:“我们班的黄琦同学,一下子就跑过了一半,并且越报越快,大家高兴极了。”

再看李敏佳经过讨论、补充、修改的“赛中部分”变成这样:“我们班的‘飞毛腿黄琦,头昂得高高的冲在最前面,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这时跑道两边的小观众,情不自禁地高声大叫‘加油﹗加油﹗我们班的拉拉队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更是激动异常,一个个涨红着脸齐声呼叫‘黄琦好样的﹗也许是听到我们的鼓励,只见他步子迈得更大,两只手摆得飞快,把其他同学甩得远远的。”

充分利用校园实践资源开展习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为师生找到了“有米可炊”的习作捷径,让学生的情趣习作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活情趣、蕴含快乐的光明之路。

猜你喜欢
习作校园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