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4-11-25 03:40:22周文君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文章

周文君

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并受到感染。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结构,深入理解课文,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成绩。对此,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习兴趣在朗读中得以激发

现在的语文课大多是教师唱独角戏,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渐渐疏远了语文这门学科。但如果有了琅琅读书声,就会使沉闷乏味的语文课堂“生气勃勃”,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在教小说与剧本的时候,我会采用另外一种朗读方式——分角色朗读。剧本和小说中,人物多、对话多,朗读者的任务单一。通过分角色朗读,既有利于表达出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可以避免单人读存在的头绪纷繁、顾此失彼的缺陷。

二、有利于传递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種情感活动过程,它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这种情感,包括教材中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要求教师教学时有充沛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情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正确体会教材所蕴涵的情感。教材中大量的白话文,学生大多能看懂,但是这个“懂”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理解上,许多学生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如果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那么学生就能理解这个问题。例如反复让学生诵读记叙文,易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与内容上的深化。

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朗读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一种良好途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句意,领会课文内涵。所以,对文章反复朗读,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理解,培养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中,这一作用更加明显。因为文言文相对现代文而言,词句更加精炼,内容更加含蓄,句式和语法习惯也不尽相同,学生更难以理解。所以在学生朗读中,教师应纠正字音,并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把握句中的停顿,理解字词的含义,以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四、有利于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语气、语调并配以表情等传达出不可言传的意蕴。通过朗读把言外之意恰当地表现出来,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一篇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要理解它的思想内容首先就要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产生立体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就要注重朗读教学。特别是中专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意思是:对于一篇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次数多了,文章的意思在朗读中就清楚明白了。这里所说的朗读,不是指懒于动脑筋的走马观花式的朗读,而是指勤于眼、口、脑共同作用于文章的有感情的朗读。

五、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朗读可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获得审美享受。朗读没有标准答案,允许见仁见智,发挥个性;凭借想象这一创造的翅膀,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而绘声绘色、绘情绘景;凭借直觉,凭借语感确定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灵感是创造的火花,随着情绪的酝酿和升华,往往会产生顿悟而读出超常的效果。

六、朗读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人今人的读书经验告诉我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精思又是熟读的条件。只有熟读才能记得牢,“一唤便在眼前”;只有记得牢,才能思得精,得其要旨。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方见髓。”可见,熟读精思方能寻得书中精髓。熟读还便于成诵,而成诵的文章则完全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有招之而来、呼之欲出的感觉,如汩汩流水注入笔端,思路豁然开朗;犹如奔腾的野马,纵横驰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学习语文的要诀是多读多写。写又多于读,读是不能忽视的。所以,从教学来看,只有让学生读得好,才能使他们写得好,读是写的基础,而且这个“写”应该包括“说”在内,因为说其实就是用嘴写,写就是用笔说,所以读是表达的基础。元朝的学者陈端礼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对读书要“极用费力”,只要经过读书这一关,写作就会“全不费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认为“自亦宜熟读,虽不求其能写,而熟习其语言乃能深味其意义,较之仅仅看一二遍好得多,在此意义上,现代文亦须熟读,即不能篇篇熟读,亦宜挑若干佳篇读之”。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大多是佳篇妙文,如能篇篇大声朗读、熟读,甚至于成诵,那么写作就会“下笔如有神”了。有了这样的基础,再扩大朗读面,精读、速读就有了基础。我国的“文坛巨星”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博览古今、学贯中外的通才,他们“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如果没有他们从小的诵读好习惯,就不可能过“博览强记”关。很难设想一个连一篇文章都读不通的人,能博览群书并“下笔如神”,所以,读是写的基础。

总之,朗读教学需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语言规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语感,陶冶思想性情,激发审美情趣,就一定能取得朗读教学的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我们一起读书吧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