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东
一、我们的办学背景
兴仁中学地处城郊,是莫旗一所极普通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距离中心城镇尼尔基镇5公里。十余年间几度分合,2001年9月被职高合并,2003年6月独立,2006年3月又与当地一小学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与职高分家时教师多被职高留用。
学生90%是农民子弟,在校生除教师子女外,父母都是农民,父母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学校2014年统计在籍生748人中来自613个家庭,有的家庭是两个孩子,大的在初中,小的在小学,学龄儿童少年普查登记表(按0~18岁统计方案算),在校生达631人即收满了生源,其他人是附近乡镇的学生和城市学校回流的学生。学生家长普遍年龄在40岁以下,有些家长是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生长在农村,却喜欢城市上空漂浮的污浊空气,务农不成,打工不出力,对孩子的学业辅导、家庭教育、爱好引领几乎是零,半懂不懂地开始自己孩子的生养和教育,几乎所有涉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压力都在学校和老师身上,随着教育责任的扩大化,学校承载的责任越来越大。
而当时的学校因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生源严重缺乏,也像别的农村学校一样,曾被列为撤并的对象。我对学校有着浓厚的感情,不想让这所学校被撤并,一旦撤并周边农村娃就得远赴镇里上学,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会给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2001年5月,我主动请缨接下了校长的职务,希望通过课改改变这所濒临倒闭的农村学校面貌。
二、困境中的课改之路
就是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几经磨砺和阵痛,却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面临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学校背景,和所有的城郊学校一样。
在城市教育和城郊教育的博弈中,我们的“兵”不对等,“器”不对等。这里的“兵”:一是教师,二是学生;这里的“器”是指办学条件(目前我们还是在三排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平房中办学)。
城市教育可选择优秀的教师,可选有机会进入各种补习班的学生。城郊学校则接收一切派遣而来的老师,面对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学生。城郊的学生与家长都有很多的选择余地,那就是进城,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不成,退而求其次。
对此,我算了一笔账,学校流失100名学生,每名学生进城读书,每年读书生活花费7千元,总共就是70万元。这种城市的GDP增长,是建立在农村学生家长对当地学校不信任的基础上的。
我改变不了教师队伍结构,给我啥样的教师,我就带啥样的团队;我没机会选择学生,啥样的学生来,我就教啥样的学生。但是,我可以改变的是课堂45分钟的教授方法。
城郊教育已到了水至穷处、生源流失、保留率低、教师流转、在岗者盼着调入城里的危机现状,如何危崖旁侧觅坦途?
我想,只有改变才能存活。2010年3月,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一切关于魏书生先生的资源,连续一个月每天的第八节课,通过对魏先生思想实践的学习,引起我们思考和讨论:魏先生教两个班语文,还兼着两个班的班主任,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地讲学。他的学生管理,学习,活动,哪里都好,为啥?他当校长在教课,当局长也在教课,哪来的精力和时间?秘诀在哪里?魏先生自己说是:民主,科学。
魏先生的“民主”是最大化地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魏先生的“科学”是教师最合理的调配和引领。翻看能接触到的国内教育书籍,哪个不带魏先生说过、做过的影子?只是杜郎口做得更好。引入杜郎口教学模式,兴仁中学“快乐大课堂”应运而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作为一所城郊学校的校长,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化为教育实践,引领徘徊在城市边缘的人群信仰教育的真实性。
我们开始进行课改时,学校电脑少,老师们回家处理导学案,学校速印机老旧,印制导学案时偶然出问题,老师们下班回城里复印社印制。因为课堂民主了,学生活跃了,发言积极了,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小了,学生的说话声几乎听不到了,老师们都自费买了腰麦。别人课改经历的一切困难我们都经历了,只是我们面对着困难,为了生存,坚定地一路走了下来。
周国平在《最合宜的位置》里说:我寻找过我自己,在舞台和观众席都没有找到,我的位置不在剧场里……
既非舞者,又非看客,我是谁?是用行动思考的圣徒?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走上了用行动思考的朝圣路。读过魏书生,再拜杜郎口,给我的启示就是:魏书生先生的民主、科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一、二、三排位顺序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把新课程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产生兴趣,这就是乐学;过程与方法放到第二位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就是会学;知识与技能放到第三位达到提高能力学会的目的。这样最终实现让学生们乐学、会学、学会。
三、课改在路上的思考
兴仁中学:城不高也(学校6栋平房),池不深也(学科可用资源85%),兵革不坚利也(教师第一学历中等师范占25%,其余为中等技校毕业,民办转公办,五大毕业生转正及退伍兵),米粟不多也(经费维系运转困难重重)。是“人和”使我们多年站在莫旗教育的顶端。
城郊学校既无大楼也无大师,兴仁中学目前仍然是在一排排平房中办学,尤其是冬天取暖很差,而教师也因条件所限,多数不愿意来兴仁中学,如今虽然生源不缺了,但师资仍然面临短缺的现象。现在只有一群兢兢业业的朴实奋斗者,用他们的爱心和努力践行着“快乐大课堂”。没有早晚自习,没有额外的作业,没有周六周日的补课,创造出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126所初中教育质量第二的成绩,其中重点高中上线率达15%。
这是五年来在校生人数统计和持续提升的中考平均分:
类别
年 在校生人数 中考平均分
2010 584 421
2011 596 439
2012 613 453
2013 711 454
2014 748 494
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面临的是:有米下锅而无巧妇,靠邻居加把柴火,如何烧开自己的锅?学生齐备而无教师,体卫艺类教师严重缺乏,学生的艺术天分难以发挥,越来越加大城乡教育中孩子们艺术类学习的差距。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面对如此现状,咋出成绩?初中到小学,仅就文化课而言无需多高学历,只要尽心得法。
经过5年的共同奋斗,我们的课改成功了。
单兵多强悍也赢不了一场战争,个体素质多强也赢不了一次教育变革,唯集体合作才有希望之花。
而我们连续五年中考夺冠的良好成绩,即2010年课改以来,考入海拉尔第二中学的学生15人、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18人、岭东高中25人、海拉尔实验高中45人,2014年取得呼伦贝尔市中考第二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课改是走对路了。
多年来,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校长认真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
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们知道“用头脑思考的是智者,用心灵思考的是诗人,用行动思考的是圣徒”。(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继续我们的选择,坐而论道,莫若起而行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做思想者,而是要做行动者、践行者。
我们相信:唤醒比改造更难做到,引领比要求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