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芳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0000)
所谓分类讨论,即对问题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或对所涉及的范围进行分割,然后分别研究和求解,最后整合得答案,即是有“分”有“合”,先“分”后“合”的一种解题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分类讨论解题时,我们既要弄清引发分类讨论的原因,又要掌握科学分类的原则,即同一性原则、互斥性原则、相称性原则、多层次原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避免发生错误的分类。
由于分类讨论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故本文就引发分类的几种常见的原因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的求解方法。
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
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的倾斜角、向量的共线等,这类问题应以定义的概念来进行分类讨论,并且在解题中要注意概念本身所受的限制。
案例1:求直线ax+by+c=0的斜率及倾斜角.
分析:根据直线的斜率及倾斜角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
(2)b=0, k不存在,倾斜角α为x2
2.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
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有些函数性质,定理,公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或者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成立。
案例2:设y=log1[a2x+2(ab)x-b2x+1](a>0,b>0)求使y为负值的x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设条件有log1[a2x+2(ab)x-b2x+1]<0
所以,a2x+2(ab)x-b2x+1>1,a2x+2(ab)x+b2x>2 b2x
解此指数不等式时利用两边同时取对数须注意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从而要对a,b大小关系分类讨论。
(1)当a=b时,由式(*)得x∈R;
(2)当a>b时,由式(*)得x>loga(b-1)
案例3:已知函数f(x)=ax3+3x2-x+1在a上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是以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单调性的问题,所以求导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求出f’(x)恒小于0时a的范围,因而由已知的解析式知a∈R,故需对a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
解:求函数f(x)的导数得:f’(x)=3ax2+6x-1
当f’(x)<0(x∈R)时,f(x)是减函数
3ax2+6x-1<0(x∈R)⇔a<0且△=36+12a<0⇔a<-3,所以当a<-3时,由
f’(x)<0知f(x)(x∈R)是减函数.
所以所求范围(-∞,-3)只是所求取值范围的一部分,是它的充分条件。还需对a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再对每一项研究f(x)是否是R上的减函数。因为由已知解析式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所以再划分为-3与(-3,+∞)两类来讨论。
(3)当a
由函数y=x3的单调性及图像的平移变换,可知当a=-3时,f(x)(x∈R)是减函数。
(2)当a>-3时,在R上总存在一个区间,其上有f’(x)>0,所以当a>-3时,函数f(x)(x∈R)不是减函数
综上知,所求的取值范围是(-∞,-3]
3.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很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
有些题目的条件开放,致使求解结果不唯一,若对这类问题考虑不全面,时常发现漏解现象。
案例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厘米,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差为4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一腰的长。
解: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2x cm则:BC=(26-4x)cm,当AC>BC,则有(2x+x)-(26-4x+x)=4,解得2x=10,即AB=AC=10cm;
当AC 经检验,它们均符合题意。 4.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讨论: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的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如汗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等,这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案例5:解x关于的不等式2x2+(3a-7)x+(3+a-2a2)<0 解:原不等式化为(2x-a+1)(x+2a-3)<0,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 5.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 当书籍条件不能确定图形的形状时,在求解过程中,则需根据可能出现的图形形状进行分类讨论。此类问题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中较为常见。 (1)经过B、C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 (2)三角形ABC的面积。 因点C可能在点A的左侧,也可能在点A的右侧,故需分类讨论。 (Ⅰ)当点C在点A左侧时,可得:b=1-x----② ;a2=3+x2-----③ 由①②③得3+x2=(-2x)2,解得x1=-1,x2=1,(舍去) (Ⅱ)当点C(x,o)在点A的右侧时,b=x-1-----④ 由①③④得3+x2=(2x-4)2,解得x1舍去) (2)当c(-1,0)时,AC=2,SABC=.当c(,0)时,AC=,SABC= 有些几何问题,尤其是未画出图的几何题,经常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图形,此时需要分类讨论. 案例7:已知圆0的半径r=4cm,AB,CD为圆0的两条弦,AB,CD的长分别为的两根,其中AB>CD,且AB‖CD,求AB与CD间的距离 6.分类讨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案例8: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环形跑道一圈长400米,乙每秒跑6米,加的速度是乙的倍,现在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相距8米处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秒钟,两人首次相遇? 解:设经过x秒甲乙两人首次相遇 ⑶若两人反向跑步,面对面相距8米,则: ⑷若两人反向跑步,背对背相距8米,则: 答:略。 案例9: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三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每台6000元,B型每台4000元,C型每台2500元。我市湄池中学计划将100500元钱用于从该电脑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该校选择,并说明理由。 解:设从该电脑公司购进A型电脑x台,购进B型电脑y台,购进Z型电脑z台,则可分以下三种情况考虑: (1)只购A进型电脑和B型电脑,依照题意可列方程组 5000x+4000y=100500;x+y=36 解得:x=21.75,y=57.75,不合题意,应该舍 (2)只购进A型电脑和C型电脑,依照题意可列方程组 6000x+2500z=100500,x+z=36 解得:x=3,z=33 (3)只购B进型电脑和C型电脑,依照题意可列方程组 4000y+2500z=100500,y+z=36 解得:y=7,z=29 答:有两种方案可供该校选择,第一种方案是购进A型电脑3台,C型电脑33台;第二种方案是购进B型电脑7台,C型电脑29台。 当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由于被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因而需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分类研究;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因而需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分类讨论,常能化繁为简,使解题过程清晰明了,解答更为严密完整,使问题易于解决。当然,在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时,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用的是哪种情况下的分类讨论,该如何运用分类讨论,一级是否真正需要用到分类讨论。 [1]孙洪权.浅谈数学的分类讨论[J].数学大世界高中版1-2期 [2]尹键堂.例说“分类讨论”及其应用[J].数理化学习 [3]李雅娣.谈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J].中学教研(数学)2005年第7期 [4]曹贤鸣.分类讨论及其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8期 [5]王俊辉。中学数学中的分类讨论[J].数学教学通讯2004年4月 [6]房延华.诱发分类讨论的若干因素[J].中学教与学 [7]莫祚银.浅谈分类讨论思想[N].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8(4) [8]师旭斌.例说解含有参数不等式的数学思想[J].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10期 [9]范永利.分类讨论思想[M].数学思想的渗透与训练.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10]欧明彩.分类讨论[J].数理天地初中版.2006年第6期 [11]袁桂珍.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名师点拨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