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迪熬
在我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工作的30周年之际,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30年,不禁让我这位已到“知天命”的教育人感慨:似水流年,时不我待!
过去,由我辅导的青少年学生、成年人(教师或其他发明爱好者)以及自己获得的专利共有380余项,每个专利的产生,都是师生间科技创新情愫与友谊的见证,也为师生共同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创新成才之路!回想最初与专利结缘时的快乐与艰辛,一幕幕情景如在眼前。
1984年3月,在南县第二中学当了近4年化学实验员的我主动向学校申请,组建了一个由10多位学生组成的科技兴趣小组。当时,学校没有提供场地、经费,更没有活动时间安排,我只能利用工作之便,从实验室里找来废旧器材、塑料制品等,在课余时间开展教具自制与改进活动。
1985年的暑假,学生宋其韫向我提出,书上介绍的一种狗头滴瓶用起来很方便,能不能根据它的原理制作出替代用具呢?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鼓励他大胆尝试。不久,宋其韫用一只小塑料瓶、一个单孔橡胶塞、一根弯玻璃导管装配出了有如狗头滴瓶功能的“简易方便滴瓶”。
再次装配的过程中,为了检查滴瓶的气密性,宋其韫轻轻挤压了一下瓶体,只见瓶中未清理干净的小砂粒、小纸屑,倏地从导管中“冲”了出来。看到这一现象,联想到学校食堂餐桌上的胡椒粉、辣椒末等调料瓶罐既易浪费又不卫生,我们决定用它代替原有瓶罐,并将它取名为“粉末调料喷撒瓶”。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项发明后来竟然获得了当年县里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发明讨论会(即现在的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颁奖大会的展台前,县科技局的郭卷书告诉我们,国家专利法已经正式实施,而我们的作品非常符合专利申请条件。虽然还是第一次听到“专利”一词,但我们心里仍觉得这一定是一件有意义且光荣的事。一回到学校,我们就开始办理申请手续。
当听到县里的广播不断播送着我们学校的先进事迹,并特别指出“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献上了国家专利”时,全校师生羡慕不已,许多学生都纷纷要求参加我们的科技兴趣小组,随即,一股科技发明的热潮在校园兴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