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
随着人们对耕地的高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耕地的土壤结构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土壤物理性状严重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养分及根系伸展、吸收能力,还影响耕作消耗的能量和耕作质量。为了永续利用土壤,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农田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可通过合理耕作和培肥完成,调节耕层构造,保护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
一、耕地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
1.土壤退化、沙化、酸化和盐渍化速度惊人 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惊人;土壤酸化主要由酸雨引起的,我国受酸雨影响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比上世纪80年代增加了一倍多;我国土壤盐渍化面积(特别是西部地区)还在大幅度增加,对我国西部大开发造成严重影响。
2.农药污染触目惊心 农药平均每亩施用量接近1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一般为50%~60%。据农业部的研究报告表明,有机磷农药对我国农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农作物和土壤生态环境中,均可测出农药,特别是对生长期短的蔬菜、瓜果类等食品来说,由于虫害多、施药量多以及超量使用,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日趋加重。
3.化肥污染令人震惊 我国耕地平均施用氮素化肥量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每亩15公斤。目前蔬菜、瓜果地里,单季作物化肥的用量通常很高。
4.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深远 秸秆、塑料、固体垃圾、干性有机肥等处理不当,均可对土壤造成污染。目前危害最大的要数废弃塑料。由于塑料残余物主要成分是聚乙烯烃类化合物,自然条件下可在土壤中残存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不被降解,这些废膜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影响土壤水分、养分的运转,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和对水分的吸收。根据目前的回收状况,每年约有1000万吨的塑料残余物遗留在农村地区,农田塑料膜的年残留量每亩3公斤,尽管农民在耕地时进行清理,但残留量仍然连年累积增加。
二、造成上述污染的原因
首先,在集约化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的地区,化肥、农药常常过量施用,同时频繁灌溉和排水,造成大量硝态氮、农药等随水流失,形成面源污染。其次,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很好的处理和利用,随意排放,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这些被污染的水用来灌溉时,土壤的污染进一步加剧。最后,农田轮作类型、灌溉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与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也有密切关系。
三、保护农田和防止耕地污染的措施
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让每个公民懂得环境恶化、农田土壤恶化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不便。努力做到人人爱护自然、保护农田、维护生态平衡。
2.杜绝“三废”进入农田 对工矿企业排出的“三废”,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执行。近几年来,我国对一些资源浪费严重、排放“三废”超标的小型企业、工矿企业进行了治理、整顿、改造,对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农田免受侵染已起到了明显效果。
3.合理耕作 ①干耕燥整。水田干耕燥整是黏质水田土壤的一项重要耕作方法,主要在冬季进行。黏质土壤在种植两季水稻后,土壤结构多已被破坏,耕层糊散闭结。如果在晚稻后期不经过一定程度的排水搁田,而在过湿的条件下进行翻耕,则土壤易形成扭曲的土垡,使泥门紧闭,孔隙堵塞,干燥后变成坚硬的大土块,翌年泡水后不易化开,变为僵块;反之,如果在晚稻收割以前及时进行搁田,使土壤含水量降低至没有显著的粘着性时再进行翻耕,则土垡易散开,整地、耙地时土块疏松易碎,能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既利于春季作物生长,又能改良土壤结构,以利来年水稻生长。做秧田时先行干耕燥整,然后灌水耥田,可使土壤细而不烂,上糊下松,保持较好的耕层构造,促使秧苗健壮,防止烂秧。另外,多年的经验说明,冻垡和晒垡有改善耕地层构造的作用。②深耕改土。耕层浅的土壤要深耕改土,深耕能使紧实的犁底层部分被疏松,若结合施有机肥,使土逐步熟化,既能增加松软的耕层厚度,又能扩大作物根系活动的范围。耕层深浅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深耕并不是愈深愈好,要视作物根系、土壤性质等情况而定。深耕要掌握“逐年加深,结合施肥”的原则,以免降低耕层土壤的肥力。③精耕细作。在适宜的含水量条件下进行耕耙,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耕地时把下层切开,土垡翻转,使上下层混合均匀,土块破碎。耙地进一步破碎土块,平整田面,使耕层匀细疏松。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耙地能使部分细土粒粘结成团,增进团粒结构的形成。④中耕松土。雨后,旱地需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表层疏松状态。水田要进行耘田、搁田。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保水保肥为中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措施。有了秸秆覆盖和根茬固土,将彻底消除焚烧秸秆现象,既为保护性耕作,还使土壤肥力得到恢复。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又增收。 ⑤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行膜下滴灌节水方式,精确施肥,防止污染;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使用缓释施肥,改进施肥方法,使肥料供给和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相一致,达到高产、优质、节约成本,不造成污染的目的。此外,还有免耕、少耕、保水保土保持地力的模式,利用残茬覆盖,保护土壤,防止水蚀和风蚀,减少水分蒸发;杜绝秸秆焚烧,促进秸秆还田,提高营养物质归还量,培肥地力,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益。⑥提倡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原理为指导的农业生产,而中国传统农业恰恰体现了生态农业的精华。传统农业讲究农牧结合,使用有机肥料,注重作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转化”的良性循环。即实现物质与能量在田间的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