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秀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是多么重要。不难发现,刚刚上小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各玩各的,不會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这就是交往能力较为不足的表现。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友好和平和,缺少正确的交往。而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常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社会交往。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给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由于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同龄玩伴,而家长由于工作或者考虑到安全因素,甚少带孩子出去与别人接触,导致幼儿交往能力较差。然而进入幼儿园,跟在家封闭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周围有许多同龄玩伴,这就给幼儿交往提供了契机。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学会交往,如在开学的第三个星期,小朋友们基本能停止哭闹,适应幼儿园生活时,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先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然后跟旁边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还可以让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图书、照片与同伴分享,在分享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其次,开展多样的游戏,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园中的游戏种类很多,可是很多游戏都需要孩子们相互配合完成。如“娃娃家”需要一位爸爸和妈妈,然后由“爸爸”、“妈妈”两个人商量接下来的活动。在幼儿讨论商量的过程中,正好可以锻炼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能力。再如体育游戏“套圈走”,需要幼儿两两配合才能完成。对于有些不太爱与别的小朋友接触,并且一直忘记游戏规则的孩子,旁边的小朋友就会很友好地提醒他应该怎么玩,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多了与其他同伴们交流的机会,对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教师应该注意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外向,能够很主动地与他人交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样的例外情况,把几个比较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安排坐在他的旁边,或者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分在一组,这对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孩子们不管在日常活动或者游戏中,必然会有相互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教给孩子一些相互交往的技巧是必要的。
1.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教师在指导“娃娃家”游戏时,可以引导客人去别人家中做客应该先有礼貌地敲门,人家给你开门的时候要说“谢谢”。而主人对待到来的客人应该有礼貌,客人进屋时可以说:“你好,请坐”等。慢慢地,孩子们了解了这些礼貌用语之后就能够轻车熟路地使用了。
2.教师应当适当教会孩子们容忍与合作
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这时应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例如,几个孩子在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大家都说玩小超市,而自己却想玩娃娃家,此时,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同伴们一起高兴地玩小超市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交往顺利进行。
3.培养宝宝乐于助人的品质
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像在家里,遇到困难时时刻刻都有人帮忙,老师要关注到一个班级的幼儿,不可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某一个幼儿身上,所以碰到问题没有人及时帮助这样的事情是难免的,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幼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的孩子。如有的小女孩力气比较小搬不动小椅子,可以让力气大的小朋友帮助她;有的孩子不会叠被子,让会叠被子的孩子教他……让幼儿在互相帮助中得到交往锻炼。
三、家园合作,强化幼儿的交往行为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首先,教师应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教师要把家长看成战友,相互信任、诚挚合作,充分认识和尽量履行自己的职责。家长对自己孩子在行为、个性、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了解要比教师详细得多、深刻得多,比教师更有发言权。所以教师应该虚心倾听家长的建议,只有真诚地尊重家长,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使孩子进步。
然后,教师应该指导家长如何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所以在教师尊重家长的前提下,要适当指导家长。
针对幼儿交往能力低下这个情况,教师可先指导家长改变教养态度与方法,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应该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去走走,多与同伴一起玩耍,教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帮孩子解决,可引导孩子与同伴共同想办法。其次,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时,家长应给予肯定,可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使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得到巩固。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是否善于交往,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用听、说、唱、画、手工制作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成人榜样或同伴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进其社会性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