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勇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资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的节能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国也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并且这一政策已经在我国的各个行业开始了实施和落实。在建筑业中,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大限度的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成为当下混凝土相关技术研究的重点。混凝土作为建筑中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被不断的拓宽。文章通过阐述相关的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并进一步的研究其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另外,我国的一些城市人口膨胀,人口的增多使得城市的一些基本的基础设施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会发现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同时,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使用量也不断的增加。但是,我们处在一个资源紧张,节能减排的时代,我国积极倡导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所以,随着混凝土的使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只有尽可能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1 我国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历程
如今环境方面的挑战对建筑来说也越来越大,比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等这些恶劣的环境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往往很容易因为这些恶劣的环境而提前的结束其使用寿命,这非常不利于提倡的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为了节能也为了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应该对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进行性能上的改进。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够有效的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其相关的结构层次方面的研究要远远落后于其作为建筑材料研究的时间,所以从混凝土建筑整体来看,其作为建筑材料及其结构层次是非常的不一致的,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脱节。
一方面,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来研究,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所形成的定性经验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方法,也是目前建筑业经常使用的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设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我国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研究要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和突破。近几年来,我国通过修改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提高了建筑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同时,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研究也更加的科学和全面,并且已经形成了科学的设计模型和研究方法。
2 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现状
建筑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不仅仅是材料这单一的方面,还包括了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系列的环节。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往往要考虑其研究的整体环境,主要包括结构形式,应力状态,环境条件等等。所以根据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环境可以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问题分为材料层次,构件层次以及结构层次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方面,其研究的侧重都不相同。
混凝土的劣化会大大的降低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大量的实验和调查来进一步发现混凝土的劣化主要原因和因素,从而进一步的确定其主要的研究方向:第一,混凝土中的钢筋容易出现锈蚀的情况,以及混凝土中的保护层中性化。第二,混凝土会出现冻融的现象。第三,往往会发生环境水和盐类侵蚀的情况。第四,容易发生碱骨料的反应。我国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还大多是出于建筑材料的层面上,其作出的一些研究结果和模型却并不适用于结构层次上的研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问题上材料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的进一步脱节。
3 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的应用
早在二十世纪左右我国就开始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工程中都有相关的应用。在这期间正是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开始阶段,主要的实际应用是梅山大坝和佛子岭大坝工程。在其后的十几年中,我国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并没有终止,并且发现了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我国的相关部门开始真正的重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此以后我国的相关部门也相继的发布一些规范和措施来进一步的提高我国混凝土的耐久性。
我国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其应用非常的广泛,除了在建筑中的应用外,在一些水利工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另外,在我国的一些土木工程中也有应用,并且也设计到了我国的铁路,公路以及电力等众多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这一成果和理念已经被更加广泛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视以及对其问题认识的全面性,已经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有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解。其中,比较新颖的也是比较前端的理论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整体理论模型以及混凝土结构寿命周期评定,这两个理论也是未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课题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研究混凝土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我国以及国外一些专门的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位国外的学者提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整体理论模型,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导致混凝土劣化的相关因素。混凝土结构寿命周期评价型相对来说就比较的复杂,其中包括了使用寿命,使用寿命的设计和预测,寿命终止等几个概念,另外往往要做大量的实验研究。
5 结语
基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短缺的情况以及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我国越越重视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了解存在的不足。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其应用非常的广,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另外,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使我们更加科学、全面的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金.水泥类型和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及开裂风险分析[D].浙江大学,2014.
[2] 苏建杰.预加载活性粉末混凝土在硫酸盐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 张腾.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试验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4] 王华.海水冻融循环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5] 刘冠国,马爱斌,秦鸿根,张萍.江海交汇环境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与探讨[J].混凝土,2014,0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