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了解德育与德育生态内涵的前提下,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德育生态建设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德育生态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生态德育;建设
1.德育与生态德育
对于德育的内涵,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11月23日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界定了其内涵“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高等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所谓德育生态就是将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渗透到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用尊重生命的理念以及整体和谐性、动态平衡性的观点来认识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德育认识观,把德育看成一个有机性的、复杂性的、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它的涵义包括一是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主体性。二是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动态性。三是学校德育生态培养的是完整的“生态人”。
2.高校实施生态德育的意义
2.1改变德育工作者思维方式,观念实现变革
生态德育提出之后,德育工作者认识到必须确立以“人”为中心,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德育理念,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工作者只有在思想意识中能确立整体生态的德育理念,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和价值,德育的生态性建构才能得以实现。同时,生态德育系统的开放性使德育工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学校德育只是影响学生道德养成的一个变量,是社会文化的生态结构的一部分,它与社会各种因素相关,处于相互制约中。
2.2促进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于生活世界,它能帮助学生确立信念动力源,是道德实践的土壤。传统的德育偏于重视精神主体,使道德教育过于理想化、英雄化或至善化,道德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被割断,很难落到实处,收效较小。而生态德育则强调德育工作者要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个体的道德需求和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更加贴近生活。
2.3生态德育重视个性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建设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自我,崇尚自由,促进学生完美个性与全面素质提高的创造性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的依据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在德育生态系统中,学生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生态位,在参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体现自我的道德价值,有利于个性的丰富和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家庭及社区道德文化的建设,为家庭、社区道德文化的生态形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高校德育生态的实现途径
3.1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体现开放性,并注重时代性。在围绕德育工作总目标和基本任务的前提下,依据环境、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补充,充分挖掘德育的其他功能。德育要显现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并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显现其科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德育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尤其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中,德育生态性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3.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德育工作中要从人的发展出发,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德育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互相帮助,把学生当作的人来对待,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处主体地位,在社会上是具有公民的地位。以人为本,教育学生不仅对社会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做现代社会的主人。一些个别德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态度蛮横,缺乏爱心与耐心,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实际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接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疏导,克服其自身的弱点,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健康的社会人。
3.3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德育师资队伍
3.3.1重视师德建设
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校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采取措施,大力提高教职工的道德素质。通过师德讲座、座谈会、典型事迹报告会、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职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相关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
3.3.2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
教师不仅为人师表,还要有科学育人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可以选派一些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正派的优秀教师补充到德育工作队伍中去。其重点是加强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德育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及规律。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事军.德育生态:学校德育价值的新取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4):135.
[2]乔学斌.论道德教育的生态性建构——当代道德教育困境审视和革新路径的新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9-90.
作者简介:邢献昆(1974-),男,本科,毕业于河南省中医学院,现工作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助教,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