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跨国移民对侨乡的经济影响

2014-11-24 06:18王赫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王赫

[摘 要]跨国主义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当代移民现象的理论,但将这一理论历史化,也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华人跨国移民现象。近代华人的跨国实践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对侨乡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跨国主义;跨国移民;侨汇

跨国主义移民理论是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衍生的新兴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研究美国拉丁移民的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琳达·贝丝、尼娜·戈里珂·席勒和克里斯蒂娜·桑东·布兰克等人对“跨国主义”作出如下定义:“所谓跨国主义是指移民建立跨越地理、文化和政治边界的社会场域的社会过程,跨国移民被理解为建立和维持跨界的家庭、经济、社会、组织、宗教和政治的多重联系的群体,他们用这种多重联系来调试或抗拒其移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移民在出生国和移居国间的多重参与是跨国主义的要旨。”(1)

尽管跨国主义移民理论是根据对美国的拉美国家移民群体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但是华人移民历时之悠久,范围之庞大完全超过拉美移民,我们完全可以用跨国主义移民理论来研究近代华人移民。

在大多数情况下,华人的跨国实践使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对侨乡经济有着巨大影响的侨汇则是华人跨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本文将以近代台山移民为例来分析中国近代跨国移民对侨乡的经济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台山地区恶劣的地理、经济环境所造成的人口压力,以及农民起义,战争等因素,加之美国金山的金子俯拾即是的传说使成千上万的台山人选择了移民美国之路。

然而由于种族、文化等特征,只能处于美国劳工市场的底层。因此他们通过跨国实践绕过美国的劳工市场,利用社会网络,以持续的与经常性的跨界交往为谋生手段。这样的跨国实践对台山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世纪,台山跨国移民向台山的家人汇款是很不便利的,当时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把钱交到家人手中:一是让返乡的亲友免费将小数目的金额带回给家人;二是付给“水客”5%的委托金,让其将钱、信和食物带给家人,并将家人的回信带回来;三是他们亲自回去。于是金山庄的商人开始利用地缘关系和相互信任发展了安全可靠地汇款业务,使海外汇款更为方便、快捷。

源源不断的海外汇款极大地改善了台山的交通状况,促进台山经济的繁荣。1904年和1905年,跨国移民的典范陈宜禧及其伙伴在北美,东南亚和香港的华人社区为为修建铁路集资。在家乡民众和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下,台山人于1909年修建了新宁铁路,修建此路奉行“不招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工程由本县人自办”的原则(2),是完全由中国人出资和修建的铁路。此线使台山发生巨大变化,大量商人和劳工涌入台山,城镇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激增,工商业迅速发展,台山也因此获得“小广州”的称号。

丰厚的侨汇,便利的交通,使台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了大规模的建房浪潮,洋楼遍地。这些台山洋楼集居住、防卫、审美于一体,既有古希腊、古罗马、巴洛克等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又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瑰宝。

此外,侨汇还大大促进了台山教育的发展。海外华人告知侨眷为了谋生和与家人联系,他们必须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因此台山地区开始注重教育事业。在清朝统治的最后100年间,台山共建立了20所新学校,其中16所是1860年之后建立的,而其中私人或宗族学校就占14所。除了投资小学外,海外台山人还资助建立台山县教师学院,台山县图书馆,及女子教师学院等。据广东省统计,到1932年为止,台山共有268所小学和1010所低级别小学。除广州市以外,台山拥有最好的中学和中学老师。1934年台山教育支出已多达1181307元,远远超过珠江三角洲,中山,南海等富庶地区。(3)

总之,跨国移民对侨乡的经济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他们源源不断汇款用来投资侨乡的手工业、制造业、运输业,教育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侨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侨乡发展的性质和节奏。

然而,跨国移民源源不断的向侨乡汇款,这也为侨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丰厚的侨汇使台山人形成一种经济依赖。郑德华指出,19世纪中叶,台山还是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但后来农业,手工业生产力急剧下降,根本无法自足。1893年地方公报显示,丰收年的大米产量仅够使用半年,剩下半年完全靠进口外国大米。而且,制糖家庭作坊从10多户减少到3户,10个花生油制造商全部停产。4这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去了海外,以及雇佣的劳动力对农业生产不尽心。过分依赖外国进口商品,致使侨乡土地、住房、食物价格飞涨,在侨眷和非侨眷之间引起不等和嫉妒,成为社会不安的潜在因素。

其次,由于海外华人大都愿意维持他们在家乡人心目中分富有形象,不曾向家人透漏他们在大洋彼岸的艰难处境,因此,台山人一直被金山的金子俯拾即是的传说所蒙蔽,他们任意挥霍,形成了奢靡浪费的生活习惯。

因此,我们在乐观看待华人的跨国实践对侨乡经济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

注释:

(1)Nina Glick Schiller,Linda Basch, and Cristina Szanton Blanc.Toward a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on Migration :Race,Class,Ethnicity,and Nationalism Reconsidered 〔M〕.New York: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992.P.4.

(2)《交通史·路政篇》第16册 第349页-第350页,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

(3)Madeline Yuan-yin Hsu, Dreaming of Gold, Dreaming of Home: Transnationalism and Mig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China,1882-1943.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P.45-47

参考文献:

[1]潮龙起:《移民史研究中的跨国主义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2]陈丽园:《近代海外华人研究的跨国主义取向探索——评徐元音的<梦金山、梦家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3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