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
[摘 要]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过去很多专家认为贵州地区考古价值不高。近年来,贵州不断出土一些旧石器时期文物,以及商周、汉代、宋明和清代等不同阶段的文物,让考古界对其有了一个新认识,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贵州考古;文物;文化遗产
贵州主要地貌属于高原山地,地表较为破碎,受山地环境因素影响而石多土少,很多考古学者认为贵州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在考古工作中不会取得太多收获,近年来贵州经过不断考古发掘,出土大量不同时期文物,颠覆了很多考古学家的传统观念。贵州较为丰富的各时期文化遗存,使文物考古界对贵州文化遗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贵州考古新发现介绍
1.1中水古文化遗址群探索发现
中水遗址群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地处两座山之间的小盆地中,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先后发现了12处历史遗址。2002年考古人员对吴家大坪遗址与水果站墓地遗址进行发掘探索,出土了一些铜器与玉镯等文物,这些文物经过分析验证确认为战国时期文物。2004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合作对中水遗址群进行大范围、全面性发掘,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以及陶器等文物,经过对这批文物的科学分析,都是属于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文明产物,同时也是著名的“夜郎文明”遗址。2005年,该所对威宁中水鸡公山遗址进行了第2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清理出祭坑、墓葬、房屋建筑、沟和路等丰富遗迹200多处,基本弄清了整个遗址的聚落布局。出土遗物中完整和可复原的陶、石器近千件,鸡公山遗址群的时代早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晚期已进入青铜器时代,相当于中原商周之际,距今3500—2700年。
1.2赫章可乐遗址墓葬探索发现
2000年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赫章县可乐乡发掘了111座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其中3座为汉墓,108座为地方民族墓葬。地方民族墓葬中不同形式的套头葬等奇特葬俗,在中国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出土各类文物500余件,随葬器物包括铜、铁、陶、玉、漆、骨等不同质地。其中最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主要包括“套头葬”铜釜、兵器、装饰品和陶器等几类。赫章可乐位于贵州西北部,处乌蒙山脉中段东缘。从古文献和目前发现的资料看,应属古夜郎范围,但可能还不属夜郎国中心区域。《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夜郎与滇当时应同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方国。滇文化的面貌现在已逐渐显现,但夜郎却始终是历史未解之谜。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夜郎是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贵州已将夜郎考古作为重大课题来开展,力争通过对有关区域的排查和对重点项目的发掘,逐步揭示夜郎文化的面貌。赫章可乐夜郎考古的重要收获,将推动这一课题的发展。这次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3金阳新区古文化遗址探索发现
金阳新区地处贵阳市西北方向,这里的地形主要以高原丘陵为主,平海拔达到1300米左右。2002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阳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两个月的不断努力,发现了银子洞、白岩洞、下茶园洞等16处历史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大量石器碎片,经过考古学家研究证明属于旧石器时期与新石器时期文明产物。金阳新区遗址由于受到特殊地理环境影响,使这些旧石器时期与新石器时期遗址大部分十分完整,在遗址中发现的石器、烧骨、陶制品等遗物高达1000余件,这也是近年来旧石器时期小范围区域考古工作中最大的收获。
1.4打儿窝古文化遗址探索发现
打儿窝遗址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地处打儿窝半山腰岩石堆之中,于配合贵开二级公路建设文物保护工作中发现。2003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打儿窝遗址尝试挖掘探索,在8平方米区域内进行垂直挖掘,先后出土大量陶器碎片、磨制石器等遗物,经过研究表明遗物分属于旧石器时期与新石器时期文明产物。旧石器时期文化土层中以骨料与骨器文物数量最为庞大,同时也出土部分打磨石器;新石器时期文化土层中出土了大量陶制物品碎片,同时也出土了很多打磨石器与打磨骨器文物,打儿窝遗址见证了旧石器末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整个过程。
1.5贵州临江区域古文化遗址探索发现
贵州临江区域古文化遗址主要以北盘江、清水江以及乌江部分区域为主。北盘江区域一共发现14处古文化遗址,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判断为旧时代时期与魏晋时期文明产物。清水江区域一共发现10处古文化遗址,其中以新石器时期文明产物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旧石器时期文明产物,这两个区域内出土的文物都是打磨石器、陶器碎片为主。乌江区域以彭水水电站为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历时3年,分三个阶段对电站贵州淹没区内地下古文化遗存进行了全面发掘。涉及文物33处。共完成发掘面积19426m2,钻探面积24000m2,出土遗物不仅有大量石器和陶器,还有青铜器、铁器、瓷器和大量石刻。有房址、墓葬、灰坑、窑址、沟和烧土堆积等,涵盖商周、汉代、宋明和清代等不同阶段,对研究乌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墓葬特征、源流和葬俗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填补了乌江流域的史前文化空白,也将乌江中上游地区古文化同长江中游文化联系起来,有助于探讨古代流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丰富的贵州文化遗存与多样性
2.1贵州地区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虽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但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根据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人文区域。例如乌江中下游区域文化与巴蜀文化十分相近,清水江上游区域文化与湘西文化有相近之处。通过近年来贵州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看出,贵州自历史时期到现代时期,区域文化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在以往的考古研究中没有注意到贵州文化这一特点,造成考古人员在进行考古调研工作中无法准确划分各地区文化出现年代等问题。贵州各地区文化传承谱系和与其相邻的区域文化有很多相同点,所以在以后的贵州考古研究工作中,要加大对省内各古文化遗存调查及发掘力度,根据各文化遗存所处地理位置进行文明判断,这样才能使贵州考古工作可以取得更加优秀的成果。
2.2贵州古文化遗存有着鲜明的特点,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已发现的石器时代156处文化遗存中,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75处,旧石器时代文化晚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37处,这是贵州古文化历史中辉煌的一页,也是贵州考古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众多的天然洞穴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如黔西观音洞遗址,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是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文化遗址也极为丰富。
2.3贵州夜郎文化考古研究方兴未艾,通过考古调查发掘,普安铜鼓山遗址、赫章可乐遗址与墓葬、威宁中水墓葬,在相同地域中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特点,表明了夜郎地方文化状况,即自西汉开始汉文化的进入并与夜郎地方文化逐渐融和的过程。如战国至西汉时期大量当地民族居住遗址和墓葬,西汉至东汉大量汉族风格的建筑遗址和墓葬,以及大量独具特色的陶、铜、铁、玉石、兵器、工具、生活用品等文物,对探讨夜郎文化有重要意义。
2.4在贵州近代文物中,红色文化占有重要地位,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先后在贵州建立了滇黔桂及黔东、黔北革命根据地,68个县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这一时期的170余处革命遗存得到保护。此外,做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贵州各地迄今还保留有79处重要抗战遗迹,包括战斗旧址、桥梁道路、机场、兵工厂、学校等旧址。这些都丰富了贵州文物考古与研究。
结束语
近年来,贵州考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考古都有长足的发展。贵州考古现阶段发展中,应加强对各古文化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化遗址中的文物的研究,提出各时期文物研究的特色及重点。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贵州。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贵州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眼界研究贵州的历史。促进贵州考古事业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天佑.《贵州文物简述》.载《文博与发展》.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4.出版.第3页
[2]张合荣.《贵州六枝老坡底抢救发掘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群》.中国文物报.2005.10.05.
[3]王红光.《贵州考古的新发现与新认知》.《考古》2006.8.
[4]《赫章可乐2000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6.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