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对反对本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014-11-24 06:05林靖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毛泽东

林靖

[摘 要]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农村针对富农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经历了反复探索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用实际行动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富农问题探索的不断深入,掌握了中国当时的实际问题,才突破了中国革命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了中央对马列主义照搬照抄的本本主义。他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研究的中国的问题,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从而实现革命的成功。

[关键词]毛泽东;富农政策;本本主义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于富农问题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反复、发展的过程,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性质、革命道路、革命目标等问题曲折探索的反映,也是毛泽东在“左”倾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独立思索中国革命问题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开展实际调查研究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关于富农问题探索的不断深入,以及提出正确的富农思想和政策就建立在毛泽东无数次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体现了他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可贵精神。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先后进行过许多次十分重要的调查研究,对他正确认识和解决富农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参考经验,如永新调查(1929年6月)、寻乌调查(1930年5月)、兴国调查(1930年10月)、长冈乡调查(1933年6月)等。这些调查都是针对当时迫切的革命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开展的,尤其是在调查中逐渐形成了关于富农的阶级属性、划分标准、革命态度等关键问题的正确认识,为制定正确的富农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不断深入的农村调查研究中,毛泽东逐渐感受到“左”倾主义犯的本本主义错误对革命工作带来的危害。为此,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门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理论著作,指导党内的革命斗争。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初步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撰写于1930年5月,起初名为《调查工作》,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实例,阐明了本本主义的危害,告诫全党要形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优良革命作风。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文章开头就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做工作的重心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别国的经验和马列的理论。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如果把观点、政策和革命理论建立在“本本”的基础上,那就会造成脱离中国具体实际,给革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毛泽东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还要对问题发表意见,那就一定是“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进而,毛泽东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只有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放在调查研究上,就一定能够得到正确的解决。他说:“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i这就好比“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的关系,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是“一朝分娩”。但由于当时党内存在着普遍的“唯上”、“唯书”、“唯共产国际”的本本主义现象,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去搞调查研究,严重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现了瞎指挥的问题。甚至有些人不从事实出发,仅仅从个人的喜好和上级的指导来决策,对同志随意扣政治帽子,进行政治斗争。对此,毛泽东十分痛心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认为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最终只能是机会主义或盲动主义。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革命工作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不走群众路线,而只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是不能做出工作成就的。毛泽东指出:“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在群众斗争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根本特点就是深入群众调查,依靠群众调查,进而保证调查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路线提供依据。毛泽东特别重视在群众中从事调查研究时的态度和方法,提出调查者必须尊重被调查者,并要采取同志式的态度,甘当被调查者的学生。毛泽东指出:“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因此,通过群众路线来进行调查研究,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中的根本方法,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任何脱离了群众路线的调查研究都是空泛的。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的革命态度。反对本本主义,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坚持独立自主的革命态度,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别人,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探索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发展趋势,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在革命发展过程中,党的领导人不是靠调查研究了解中国问题,指导中国革命,而是执行国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斯大林的革命理论认识中国革命问题,先后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灾难。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不断思索中国革命的出路,认为只有真正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革命道路,寻求革命方法,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关于富农问题所进行的农村调查研究和具体的富农思想、政策就体现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要求。1928年春毛泽东为了解决土地革命中的富农问题,在宁冈、永新等地做了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情况作出了只没收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富农、中农利益的正确决定。这一决定遭到上级特委的批评,认为“烧杀太少”,从而在井冈山根据地执行了更加严厉的“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的政策,这一政策由于对中间阶层打击过重,引来了中间阶层的“反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在1929年4月至6月三赴永新西乡蹲点调查,总结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中间阶级之所以反叛,受到革命的过重打击是主因。”提出了拿住富农的主张。在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先后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土地问题决议案》等有关法案,确立了保护中间阶层利益的斗争策略,制定了一系列“中立富农”的具体策略。1930年5月,针对中共中央坚决执行国产国际关于富农问题的指导意见,在苏区开展坚决反对富农的斗争,推行极端的“左”倾富农政策,毛泽东开展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研究,尤其是寻乌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对富农的阶级性质、划分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方法,逐步形成了“限制富农”的思想。1930年底毛泽东又进行了兴国、木口村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初步提出了在政治上限制富农、经济上给富农以生活的出路的思想策略。1931年初王明在苏区全面推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土地政策,富农受到了残酷的打击。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苏区开展了全面的查田运动,纠察农村存在的不报、谎报土地数量、富农占据好田肥田等问题。毛泽东领导了此次查田运动。在查田过程中,毛泽东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撰写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富农问题的正确思想策略,诸如富农划分的标准、富农的阶级属性、革命态度等长期困扰中国共产党的富农问题,明确提出了“限制富农”的口号,纠正了消灭富农的倾向。最后随着毛泽东本人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这些正确的富农思想为正确解决富农问题、制定富农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正是在长期的、大量的、深入的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了解了中国农村情况和农民的生活,掌握了有关农村经济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并了解了一些城市的商业状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尤其是解决富农问题的“左”倾错误,正确分析了中国富农的特点和阶级性质,明确提出了解决富农问题的正确办法。

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正是通过长期的、大量的、不断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中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才突破了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了中央对共产国际迷信盲从和对马列主义照搬照抄的本本主义,在与“左”倾路线斗争中逐步提出了“限制富农”的正确思想。这些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是毛泽东本人对其反对本本主义思想的最好体现,它告诉我们,必须反对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只有对中国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从而实现事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3]李佑新.《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研究》[M].长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李晓东,.中共纠正在富农问题上的“左”倾错误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

[5]李幼斌,黄丽娟,.富农划分标准述评[J].茂名学院学报,2006,(2).

[6]杨彩娟,姚米佳,.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富农政策的演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6,(11).

[7]王云飞,.浅谈毛泽东与土地革命时期的富农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8]蒋建农.毛泽东关于对富农政策的理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3)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